收录于话题
关于幼小衔接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幼小衔接是从大班下学期开始的。
这是很多家长的想法,很多幼儿园也是这么做的。在大班下学期的时候开始偷偷学习一些拼音、数字和分成。
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真正的幼小衔接是从小班开始的,比如小班学习的自理能力、收纳能力,那就是幼小衔接的一部分。
误区二:不进行幼小衔接就不能好好上小学。
很多家长说孩子不上幼小衔接怎么上小学?在家长看来,幼小衔接就是学习20以内的加减、学习汉字、学习认识拼音,会拼读……
很多大班家长现在就让孩子在家里写田字格数字,一晚上写好几篇,写不好就重新再来,其实这根本就是拔苗助长。
也有二胎家长提醒我说,她家老大那个时候就学习拼音,上一年级的时候除了她家孩子,剩下的都被老师单独聊过天了,要求在家练习拼音的拼读。
这个家长十分欣慰,现在老二的幼小衔接已经要安排上了。
误区三,幼小衔接就是进行小学学科知识的学习。
这真的是大错特错。
真正的幼小衔接包括哪些方面呢?
第一是身心准备。
身心准备,就是身体和心理都有做好准备,比如说向往上学校,喜欢运动、喜欢同学,情绪稳定而且动作协调。
很多孩子入园的时候会因为分离焦虑大哭大闹,但是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适应了所以没有问题。
我之前在小学门口看到很多孩子拉着妈妈哭,说想妈妈。
这些孩子都还是幼儿园的心理。
家长就要适时地告诉孩子,你长大了,幼儿园要毕业了,要去上小学生,小学生是什么什么样子的,小学生会做什么,让孩子对学校有初步的认识。
– end –
推荐阅读:
幼小衔接
我们在行动
从幼儿园到小学,
不是翻山越岭,
不是跳跃大沟深壑,
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
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虞永平教授
01
身心准备
心中的小学
对于即将迈入的小学,孩子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小学是什么样子的呢?对于素未谋面的小学,孩子们的想法各不相同,有好奇、有担心、也有憧憬。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孩子们进行了讨论……
小学的房子高高的,有时钟和广播,按年级分楼层
关于小学我想知道
从孩子们的调查表中看出他们对小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知道教室里面有黑板、课桌、椅子等;书包里面有课本、学习用品等。
课间十分钟
放松一下
对于课间十分钟,孩子们经过前期讨论、绘画,知道了课间十分钟可以去喝水、入厕、整理书包、到户外走走、运动一下、和好朋友玩游戏……
02
生活准备
制作书签
个性化的设计
我来制作书签
动手做一做
我们的书签完成了
孩子们尝试使用绘画、剪贴的方法制作书签,了解书签的作用,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整理学习用品
制作时钟
作品完成啦!
做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参与劳动
分发
餐具
自我服务
照顾种植园地的植物
做好观察记录
孩子们做小小值日生,主动参与劳动为他人服务。在种植园地里他们精心照顾自己种下去的植物,既能获得种植的经验和技能,也培养了劳动的意识和情感,同时也增强了责任感和任务意识,为适应小学生活做了准备。
03
社会准备
交往合作
混龄交往
友/好/合/作
户外共享区域游戏
幼儿园的晨间锻炼,一直以来都是共享游戏,户外的共享游戏是跨班级、跨年龄的游戏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大胆交流,结交新伙伴,社会性和交往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共享户外游戏
大家一起玩
跨班级的篮球对抗赛
跨年龄段的晨间锻炼
04
学习准备
有计划的做事
运动计划
游戏材料投放计划
按计划摆放游戏材料
物品准备计划
出行计划
书写自己的姓名
幼小衔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幼儿园的点滴积累,更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形成合力。幼儿园的入学准备,为幼儿带来生命力并且支持其终身学习,让幼小科学衔接,让美好未来如约而至。
专注教师成长
启迪教育智慧
扫码报名咨询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欢迎您投稿youjiaoluntan@yeah.net,分享给更多人。编辑:幼教论坛ID:youjiiaoluntan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