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区域活动是建立在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基础上的学习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合理的区域规划、宽松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自主发展的需要。班级区域规划布局需要根据教室实际、活动特点、幼儿特征等合理布局,要注意界限明确、大小有别、动静分开、按需布置、适度拓展。
合理规划布局班级区域的意义
有一次,幼儿园安排教师中途接手一个班级,起初教师发现自己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维持秩序和纠正幼儿行为上。于是,教师仔细观察和研究班上幼儿的各种不良行为:在地毯上搭积木的幼儿的作品常会被经过的幼儿踢倒,幼儿经常藏身在衣帽柜或寝具室里,将衣物丢得满地都是,在教室中间三排桌子上活动的幼儿常遭穿越此处的人干扰,幼儿常绕着桌子追逐打闹,各区域的材料、教具交错混杂,幼儿难以取舍和归整。
教师进一步观察和思考后发现班级不合理的区域布局是造成幼儿种种不良行为的症结所在,主要表现在:班级各区域划分不明确,幼儿不知道该在何处活动;各区域间全无屏障,幼儿四处闯荡;三排桌子横在中央,不但使幼儿行动受阻,也造成许多不必要的碰撞。
接下来,教师手绘了班级区域和家具摆放位置的缩略图,希望通过调整区域布局改变幼儿的这些不良行为。经过一个星期的区域调整实验,教师发现幼儿的行为真的发生了改变,幼儿们变得安静有序,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友好合作。
合理规划布局班级区域的策略
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限,还不善于自我控制,若区域设置不合理,容易分散幼儿注意力,降低区域活动质量。区域设置不仅要考虑班级实际、班级美观,更要考虑不同活动的特点和幼儿的身心特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区域界限
区域界限清晰对有效开展区域活动有重要意义,教师应采取地面分界、家具分隔、挂饰分区等方法明确各活动区的界限。
二、做到大小有别
不同类型的区域所需要的空间大小也不同。
三、考虑区域性质
美国学者布朗把活动区域的性质描述为静态、动态、用水、不用水等,并大致把活动区分为四大类:
教师应尽量把性质类似的活动区放在相邻位置,如把需要安静氛围的图书区和以需要专心思考的数学区放在一起,把操作活动为主的积木区和娃娃家放在一起。同时,还要考虑需要用水的活动区应靠近取水处,自然区和图书区等需要明亮的光线,应靠窗户。
四、按需布置桌椅
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他们需要充分的游戏与操作空间。所以,只有在需要桌子作为游戏操作平台和游戏道具时,才有必要在区域中摆放桌子。
椅子的排列也要按需调整,以音乐活动为例:
举行歌唱活动时,椅子可背向窗户环成半圆型,教师需面向窗户,这样幼儿们能清楚看见教师歌唱时的口形变化。
举行韵律活动时,需要将椅子紧挨活动室四壁,以空出较大场地便于幼儿舞蹈。
阴雨天气不能去室外活动时,可以把椅子放到教室中间,作为幼儿体育锻炼的器械。
五、拓展区域空间
教室是幼儿游戏、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室,让幼儿有更大的空间自由快乐地成长。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因此,幼儿教师应更新观念,为幼儿创设科学、合理的区域环境,使之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乐园。
关注“幼教论坛”公众号:回复 名师课堂 领略更多名师观点
推荐阅读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欢迎您投稿youjiaoluntan@yeah.net,分享给更多人。编辑:幼教论坛ID:youjiiaolu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