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因此,幼儿教师的语言教育能力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然而,语言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和思想修养、文化素养等因素密切相关。幼儿教师不仅要爱还要会爱幼儿,并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语言教育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才能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本文从影响教师与幼儿实际交往中的核心要素“师爱”出发,通过“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信任幼儿、赏识幼儿、激励幼儿”五个方面展开教师语言教育能力的分析。
1
了解幼儿
掌握其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林砺儒说:“你要热爱儿童,才能了解儿童。你了解他们越透彻,你便会更热爱他们。因而热爱和了解是互为因果,互为发展的。”
作为幼儿教师,就要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研究相关的幼教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不断学习、反思总结,通过语言教育能力的提高带给孩子们更多的爱和发展。
比如,教师在引导小班幼儿观察一组风筝的共同特点时,提问:“这几个风筝的共同点是什么?”孩子们琢磨了半天也没有回答到点子上,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共同点”是个抽象思维的概念词,对于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小班幼儿还不能够理解。
因此,如果教师提问“这几个风筝哪个部位是一样的?”孩子们就能很快地说出答案;
再比如,由于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比较差,在教幼儿叠衣服时,我们可以这样来教幼儿:“衣服小宝宝,快快来躺好,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先来点点头,再来弯弯腰,都是好朋友,整齐来排好。”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幼儿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自然地学会了本领,提高了自理能力。
可见,幼儿教师充分了解、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使用与之相适应的语言,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
尊重幼儿
因材施教,支持幼儿快乐成长
艾瑞克·弗洛姆说:“尊重意味着能够按照其本来面目看待某人,能够意识到他的独特个性。尊重意味着关心另一个人,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长和发展。”
教师尊重幼儿,对幼儿就会多一点激励和宽容,少一点批评和苛求,就会根据幼儿的独特个性和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从而使得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帮教师收玩具时,我们就应该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支持幼儿的探索,我们可以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此来得到幼儿的帮助,锻炼幼儿。而不能以命令的口气说:“快点,帮老师收玩具!”教师应当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应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
再比如,美术活动中,铭铭的一张画画得非常美,画面形象生动、色彩协调,可当教师要表扬他时,却发现铭铭已经将“美景”涂成了漆黑的一片,教师当即并没有质问、责备孩子,而是用赞赏的目光注视着他,问道:“铭铭,你能告诉老师你画里的故事吗?”铭铭缓缓说道:“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玩了整整一天。可当天全黑了时,什么都看不见了,这时小动物们都回家了。”铭铭的解说让教师明白了他涂黑的“奥秘”,接着教师的一句“好有想象力的小画家,你的故事很有趣”,让他自信地继续创作新的作品。
试想,如果教师不懂得尊重、倾听孩子,反而由于“涂黑”而否定孩子,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呢?
3
赏识幼儿
尊重并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赏识教育是最不可或缺的一种。
赏识教育是一种通过激励、表扬、点赞等手段充分肯定幼儿的优点和个性,鼓励幼儿不断努力,体验成功的一种教育方法,从本质上来说,赏识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教育做法。
幼儿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都渴望自己能够得到教师的理解、肯定和表扬。赏识教育有助于创建浓厚的关爱与信任氛围,对于幼儿本身具备的创新潜能予以全面激发和调动。
在陶行知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他看到一个男孩用砖头砸其他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时,那个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于是,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个男孩:“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行知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的那个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地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说:“你已经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除了显示出他赏识教育的艺术外,还表现出他对学生的包容与信任。因此,在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性。
4
激励幼儿
帮助幼儿自信心的提高
陈鹤琴说:“随便什么事,你要小孩怎么做;做什么样的人;学什么样的事;求什么样的知识;研究什么样的问题,你要有一个法宝。什么法宝呢?那就是激励。”
激励性的语言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使情绪低落、意志脆弱、有不良习惯的幼儿在激励中不断进步。
如在进行科技活动时,经常会有幼儿不敢自己动手操作,总想依赖教师,这时教师就可以说“你去尝试一下,失败了也没有关系呀”“你试试看”“再想想,就能想出来了”“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的”等等这样的语言来激励幼儿,这些语言对即将失去信心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为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
当幼儿拥有了自己的发现和看法时,教师也应该及时鼓励,不要吝啬“嗯,真不错”“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别”等语言。
因为这些语言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并能激发他们进一步表现的欲望,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可以帮助幼儿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5
信任幼儿
促进幼儿突破自我、获得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和《给教师的建议》这两本书中,透射出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指教师在爱的基础上,树立一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的教育理念,要相信教育对象,相信每个教育对象都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信任促进幼儿发展的案例在幼儿园里随处可见。
比如,当孩子在吃虾时,有的教师就显得特别忙碌,他们会代替幼儿去完成剥虾的动作,这样就在无形之中“剥夺”了孩子们动手尝试的机会。
然而,有的教师就特别相信孩子们有这样的能力,只要稍加引导,孩子们就会战胜自我。
当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坐在孩子们的身边,拿起一只虾,说道:“咦?这只虾的衣服怎么还没有脱掉呢?这样该怎么吃呀?我得想个办法!”这时,孩子们就会通过教师巧妙的语言引导与隐性示范,激起跃跃欲试的兴趣,等到他们剥完虾后,他们自己就会充满自信心与自豪感。
这就是教师在信任幼儿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语言教育技巧,使他们突破自我、获得发展。
所以,幼儿教师绝对不能放弃对任何一个孩子的信任,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语言教育能力,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教师的信任中各自成长。
(声明: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点
“”,了解芳草教育资源数字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