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综合艺术教学的实践探讨
山西省临汾市 幼儿园 李婷 自从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后,围绕提高幼儿审美素质做文章,改变以往教学中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幼儿自主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活动形式过于说教、单向传递,忽视幼儿的参与、忽视幼儿的经验和体验的做法,调整了综合艺术活动的指导策略。通过探讨,逐步认识到不应该片面追求孩子们学得像,而应当引导幼儿大胆地在领悟的基础上的创造,以自己的眼光去审美。
在幼儿综合艺术活动中,从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材教法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都要抓住综合艺术这一特长,把教学工作做到幼儿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从而引导幼儿在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参与活动,发挥特有的教育功能。无论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哪方面的教育,都要发挥综合艺术这一优势,把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得富有艺术特色,愉快活泼,寓教于乐,生动感人。
通过实践幼儿教学的多种教育内容、多种教育形式都在各尽所能,发挥综合艺术教育之优势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综合艺术教育教学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要针对性地开展了教育的目标、内容、指导策略的研究,使广大一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让综合艺术教育课程成为幼儿体验生活的乐园,成为提高综合艺术素养的桥梁。
幼儿园综合艺术教学除了要求整合、、戏曲、器乐、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之外,还意于与游戏的结合,与语言的结合,与表演、演奏的结合、与科学的结合等。在教育者和与被教育者相互激发与鼓励状况下实施教育 ,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是幼儿最好的启蒙教育,形象所具有的优美、崇高的情感特性,他对人的思维活动有强烈的推动力,显著提高人的形象思维力。本文结合幼儿园综合艺术教学的实践谈一谈自己具体的做法,以求得同行和专家们的批评和指正。
一、 与游戏中的结合
开展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兴趣。游戏活动是一种融生活节奏、生活情趣于一体的娱乐活动,在游戏中学习是激发幼儿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游戏活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由自在的表达它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并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性;通过幼儿对多种游戏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
(一)、音画相连的教学
最初的音画项链教学活动,可以从听单个音或者简单的音列开始。的声音主要是乐音,乐音有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性,这些特性为使艺术具有丰富多采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基础,中的声音要有准确的音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把握声音的特点,要善于运用。例如:准备一些形体或走路速度相差悬殊的动物图片,让幼儿们也准备好图片和教师们一起同进行游戏。例如:大狗熊和小蚂蚁、乌龟和小老鼠、老黄牛和小猫等,来训练孩子们的听力。教师让幼儿听到强音举起大狗熊再给大狗熊涂上相应的颜色,听到弱音举起小蚂蚁或涂上颜色,听到快音出示小老鼠图片并涂上你认为好看的颜色,听到慢音出示乌龟图片并涂上颜色,听到长音举起老黄牛的图片并涂上颜色,听到短音举起小猫的图片并涂好颜色。有的课例会显的难一些,适用于中大班。例如教师可以出几个复杂的声音形象图形 ,然后让幼儿听录音,让幼儿找出声音与图画的对应。在实践中我发现,类似这样的活动,幼儿很感兴趣,这些对他们来说并非难事,其实,异质同构理论早已证实,与美术在个体感知中具有相同性。在图画选择听辩识别(声音)的游戏活动中,“通感”发生了很奇妙的作用。经常开展这些活动,可以挖掘和激发儿童的“通感”,形成和强化他们的音画相连的经验。
(二)、动作、图形、声音的统一
在打击乐中,很多教师尝试用彩色图谱,即用某个图形或颜色代表某种乐器来进行教学,这种方式不仅对幼儿的整体感知有帮助,而且会提高幼儿感知的兴趣。例如;教师出示三种图形△○□,告诉幼儿△形为甲组拍手,○形为乙组跺脚,□形为全体幼儿拍手或跺脚。让幼儿练习几遍后在出示大蜗牛的图形。教师用指挥棒沿着“蜗牛”的外围向中心运动,并指导幼儿做相应的动作,使他们体验到身体运动与形状或符号建立联系的。然后在选用几个乐曲为该曲的配身体动作进行。教师根据乐曲结构和性质进行指挥。让幼儿在动作、图形、声音中整体来感受乐曲,这样训练效果会好的多。
(三)、欣赏教学中视听联觉的建立
欣赏,是与美术相结合的最高境界,所谓画中有音,音中有画,音画相融,就是这个意思。幼儿天生就喜欢,当他还处在婴儿期时,他已能对妈妈哼唱的摇篮曲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在欣赏中,兴奋可使幼儿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发生变化,恢复疲劳,增进康,有利于身体的发育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更能满足他们听觉的需要,也成为他们抒发内心感受的最好手段,帮助幼儿感受的艺术美,进而领悟其情感内涵。
教师在活动中要选择乐曲,可以从音列的性质、和声织体、乐曲结构等方面设计出相对应的图形或颜色,帮助幼儿将听觉和形状建立起联觉。例如:用一排圆柱体代表丰富的和声织体的几个乐句或有顿挫感的和弦,让高高低低的连续线代表连绵不断的旋律走向,用大小不等的实心圆代表有强弱变化的音响等。这需要教师平时多听,打开自己听觉与视觉的通道,在“通感”的觉悟中产生画面,并马上将它画出来,以备将来之用。
二、与语言的结合
有着动听的旋律、生动的节奏、鲜明的艺术形象等特点,它从听、想、唱、动作等方面让幼儿感受、领悟、产生美感,给予幼儿美的享受。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表达,向幼儿进行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即审美教育。在语言环境运用结合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氛围。《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原则之一。因此,幼儿教师要多创造激发幼儿兴趣的环境,同时利用幼儿好奇、好玩的心理特点,利用语言,如唱着歌向幼儿问好,让幼儿随着进入课堂等,把教学的每个环节趣味化。
语言和有许多相通之处,例如他们都有重音、节拍、节奏,有声调的轻重、快慢、高低的变化。语言中最明显体现特点的就是朗诵。在教学法中,朗诵被称为节奏朗诵,因为朗诵可以直接起到培养节奏感的作用。
(一)、朗诵中的节拍教学
短小有趣、朗朗上口的往往是儿童们的所爱,如果就一首小开发出各种“玩法”,孩子们大多是乐此不疲。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律动是培养儿童节奏感的基础。通常我们会用拍手、拍腿、跺脚或踏步来伴随的节拍,除此之外,我们还可根据的内容让幼儿即兴设计他们平时在生活中熟悉的动作来做,如:梳头、洗脸、刷牙、洗澡、切菜、钉钉子、拉琴、吹号、做操等,幼儿们个个摩拳擦掌行动起来,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边念边拍出强弱音的方式来帮助幼儿理解不同拍子的节拍特征。例如重音拍手或跺脚,轻音拍腿或拍肩,或者选用两种不同的打击乐器分别打出强拍和弱拍。在朗诵中,如果遇上休止时,教师往往很难解释休止拍要占出多少时间,这是我可以用吹蜡烛、点点头、闭一下嘴、揪耳朵、按鼻子或拍手、跺脚等方式把休止拍区别开来。这样很容易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的呼吸、分句,培养他们结构知觉。
(二)、朗诵中的节奏教学
在幼儿对能建立稳定的节拍律动后,就可以进入节奏的教学。教师可以选用一些与内容有关的并且能引起幼儿兴趣的象声词代替原来的诗词,引导儿童发现和感觉中有的一拍有一个音,有的一拍有两个或多个的声音。如吹喇叭声,嘀 哒│嘀嘀 哒 │嘀嘀 哒嘀│哒哒 哒 │。象声词的相同发音比诗词更容易使幼儿感觉声音的长短区别,从而帮助建立起节奏的概念。还可以对幼儿已熟知的进行节奏上的变化,例如:将2/4的│小白 兔│白又 白│两只 耳朵│竖起 来│,变写成│小 白兔│白 又白│两只 耳朵│竖 起来│。富有变化的节奏型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节奏记忆和内心听觉,还会引起幼儿对新节奏型的探究兴趣。
[1]
【幼儿音乐综合艺术教学的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