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背景下幼儿体验自主表现快乐
一、课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了。贯彻《纲要》,创造优质的幼儿教育,成为摆在我国幼教工作者面前的历史任务。《纲要》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随着终身教育的提出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基础教育的功能正在被重新定义。21世纪的基础教育应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康的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须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这与传统教育中把基础主要定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训练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必须根据新的基础教育理念来调整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里深刻的揭示了艺术活动的过程。幼儿自主性的创作,充分地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新《纲要》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中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全人格的形成。幼儿表现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但是在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表达表现自己的快乐,体验这方面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未能形成良好对策。况且目前幼儿 活动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活动内容较单一,趣味性强、新颖的游戏较少,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的要求,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本课题将从活动中挖掘幼儿自主表现的体验快乐对策来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充分关注和深入探讨,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全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课程的最终目标。
二、研究概述:
(一) 目标 研究切实有效的幼儿在背景下幼儿体验自主表现快乐的对策,引导其逐步深入,在日常活动中突出艺术性;从而使孩子在中不断感受艺术情趣,在探究中不断成长,促进每个孩子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二) 研究的内容 1、 主要探索研究在背景下幼儿自主表现快乐的含义、机会、过程、环境、形式及对策等。 2、探索并归纳出孩子在背景下体验自主快乐的对策: la、孩子着重“亲近自然”中体验快乐情趣。 lb、孩子着重“主动探索”中感受成功快乐。 lc、孩子着重“运用迁移”中营造快乐氛围。
(三)研究的方法 1、 被试:中三班全体幼儿。 2、 选择被测试内容(详见附表) 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理论探索、多形式尝试表现及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研究。
(四) 研究的过程 1. 时间: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 2. 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7月至8月。 建立课题小组,设计探索研究方案,制定探索研究计划,学习有关理论,来寻找在背景下幼儿体验自主表达表现快乐的对策。 第二阶段:理论探索、实践阶段。2006年9月至2006年12月。 探索研究自主表现快乐的基本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活动背景设计中。 第三 阶段:实践实验阶段。2007年2月至2007年6月。 对捕捉到的幼儿体验自主表现快乐的对策,进行描述、分析、提炼。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7年7月。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形成最终成果。
三、在背景下幼儿体验自主表现快乐的基本理论
(一) 在背景下幼儿自主表现快乐的含义 幼儿是快乐的个体,天性喜欢快乐的事物。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够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抒发情感,用愉悦生活,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但在现有的教育现状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幼儿的感受:孩子在活动中只是被动的参与者,根本谈不上享受,”快乐”从何获得?新纲要颁布后,把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教育”的范围内,强调对幼儿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纲要》指出:艺术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三部分中蕴涵的基本理念是: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 ;强调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自主地表现。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提供一定的活动器材、道具,通过幼儿积极、探索式的学习,培养幼儿对的兴趣及表现力,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二)在背景下幼儿体验自主表现快乐的机会 《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形式”,要使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并指出这种艺术表达是“自由表达”、是“创造表达”。但现实教学中,教师们常为了保证活动按计划顺利进行而代替孩子去体验、判断,或者是诱导孩子说出我们预定的答案。在活动,教师们往往要求幼儿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感受理解,使幼儿没有机会主动感受、自由想象,只能在教师的牵引下被动参与。在这种教育影响下,孩子们的兴趣会日益减弱,灵性会不断消失。如果我们让幼儿用特有的童心去感悟,那么,的世界就会在孩子面前打开新的窗口、展示新的内容。合适的做法是让幼儿自主地去感受,通过身体运动方式对显著的特征(如速度、节拍、力度)或发展变化作出反应,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听觉体验。哪怕她们的理解与原内涵大相径庭,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学习过程的体验。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的理解,鼓励幼儿在感知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经验展开想象,自由表现,把自己对的感受和联想用用身体动作加以表现,或是为配上自编的小故事。虽然在活动中时常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但就在这些 活动中渗透着孩子们的创作灵感,充满了稚气而大胆的想象。当他们富有个性的理解以及稚嫩而新颖的创造性表现被教师接纳、赞许和分享时,他们体验到了被尊重的感觉,满足了自我表现的需要,这种正向的情绪会激励他们更加热爱。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善于发现并细心呵护这些灵感的幼芽,而且还要创造机会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以真诚喜悦之心去发现、鼓励、支持和欣赏他们的大胆表现。
[1]
【在音乐背景下幼儿体验自主表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