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美术教育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美术特点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完全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幼儿的生活本来就和艺术融为一体的。因此,幼儿园美术教育离不开幼儿生活,应该渗透于幼儿生活世界之中,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关键字】:
幼儿 美育 生活
【正文】:
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认为,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他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就是要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生活,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丽。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在美术教学中的重点就不在于教会孩子美术绘画的技巧,而在于侧重在于引导孩子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运用幼儿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今年已经是我第三年的教学,作为大班的老师已经和孩子们一起走过两年半的时光,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也认识到只有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教学,才会使孩子们所喜爱并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孩子得到全方位发展。在教学中我也常常从一些生活化的方面入手,提高孩子们自己的热情。具体的措施也有如下几方面:
一、找寻生活中的点滴。
在教授绘画中,我尝试从孩子们的生活找起,
选择那些能唤起孩子已有经验的物体作为学习绘画的教材,使孩子们更容易也更愿意去表现和表达。在小班时,我们主要辅导幼儿给我们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涂色,在中班时我们选择绘画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房子、蝴蝶、瓜果等,现在在大班我们根据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选择如《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等作为素材让孩子进行绘画活动。在绘画中表达的内容是孩子生活中的东西,这样就比较容易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更能吸引孩子的主动参与。
这个学期有一节美术活动:《秋天的树》,大多数幼儿经过亲身观察,发现秋天的树普遍的特征就是树叶变黄了,风吹过会掉下来。所以我要求幼儿画出它的主要特征。能力强的幼儿,我会鼓励他们大胆展开想象,大胆表现。绘画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个幼儿画了一棵绿葱葱的树,我问他:“秋天到了,你的树怎么还是和夏天一样绿呢?”他看了看我,回答道:“我家旁边的树就是这样的,它冬天的时候树叶也是绿绿的。”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常绿树”和“落叶树”,原来,我们的生活当中,并非都是落叶树,也有一些常绿树存在,如:桂花树、茶花树。当作品展示的时候,我让他们自由评价,哪些地方比人家好,好在哪里,那些地方不如人家,以后该怎么做。一次次的作画,一次次的比较,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醒悟。慢慢地他们也会有所改进。
二、发现生活中的线条。
线条是比较抽象而又单调的“语言”,那么,简单的线条为什么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这样的答案我就让孩子到生活中自己寻找!这样一来,孩子们也有动力来研究如何画线条。孩子们发现太阳的光就是线,电话线也是线,由此孩子经常自己命名线条,如:太阳线、电话线等等,由于有了这些不同的线,孩子们对于绘画也是格外的有兴趣,所以,我们必须变“抽象语言”为“具体语言”,实施在教学中就是过程的情景化。
在主题活动《惊奇一线》中,我要求幼儿自己设计风筝的图案,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半成品,添上各种对称的花纹。我为幼儿准备了两种材料:白纸和画有基本形状的纸,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材料的选择。对于平时作画比较大胆的幼儿,我鼓励他们选择白纸进行作画、装饰,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构图;对于平时挥笔不够大胆的,我让他们拿老师准备的半成品(已经构好轮廓的)练习,通过勾画花纹,涂色时的挥笔,体验如何大胆。当他们的作品完成以后,同样给予肯定,在老师赞许的目光中,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成功、喜悦和自豪,从中获得了满足,建立了一定的自信。
同时我和家长联系利用节假日,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穿街走巷,平时被忽略的线条一一展现在了孩子的眼前:衣服上、家具上、餐具、装饰品上都有着丰富多样的线条花纹,线条与图形花纹的有机组合,产生了神奇的美感。孩子采集了自己的发现,使得孩子的感官受到了冲击,学画的积极性持续升温。
三、探索生活中的变化。
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美术是幼儿创造的自然表达。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许多条条框框被打破,表现常与成人不一样,甚至比成人的更纯真、更富有创造性。
比如折纸活动“会变的小船”中,我先让幼儿欣赏我折小船的过程,然后根据图示自己折,当他们碰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互相讨论,互相帮忙。小船折成以后,我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这可是一只会变的小船,试试看能变成什么?”孩子们听了可乐了,他们横着,竖着比划着,讨论着,不时有人说:“老师,快告诉我能变成什么?”“老师,快帮帮我……”我卖了一个关子:“老师就是要让你们自己试试。”终于有一位幼儿叫了起来:“老师,我变出来了,我把小船变成了一件衣服。”其他孩子听到了,都涌上前去取经,一会儿,一声声“我会了”“我也变出来了”传了出来。更有孩子问我:“老师,还可以变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你们真棒,都能完成了,还有谁能试试,看看还能变出什么来?”于是,孩子们更高兴了,他们认真地尝试着,折着。最后,有的幼儿叫了起来:“我又变成了一条裤子!”经过成功者的点拨,其他小朋友也在尝试中成功了。对于一些没有变出来的幼儿在我的鼓励下,同伴的帮助下,自己的努力下,也得到了成功。由此活动,我们看到此教学活动激活了幼儿的潜能,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互相帮助能力等,让幼儿在亲身尝试的过程中,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四、活用生活中的游戏。
儿童的绘画和艺术家的绘画不同,并不是狭义的美术,而是一种游戏。孩子都喜欢玩,游戏就是一种玩耍。游戏是孩子绘画的最好载体。在美术教学中,能为孩子创设一个游戏实践活动情境,就是给孩子提供一次直接接触生活和自然的机会,使孩子在动中有趣,动中有情,从而提高感性认识。由于幼儿时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孩子往往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也比较容易进入游戏情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故事情节来创设情境,这样既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又易于被他们接受、喜欢。如:大班的《母鸡和苹果树》一课,这本来是一节语言课,由于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鸡妈妈、老狼)在幼儿的游戏中常常出现,所以幼儿在课上听的十分专注,他们很想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活动结束时,作为延伸,我们让幼儿来绘画一下母鸡和苹果树,幼儿通过活灵活现的故事,并根据各自的想象,画出了自己认为满意、漂亮又全然不同的母鸡和苹果树,有的幼儿加上了小鸡宝宝、老狼等角色,让绘画作品充分体现了故事的内容。幼儿在这种意境情绪的驱使下,展开想象翅膀,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画画中去,体验创造快乐。
教育的本质即是生活,幼儿的生活和艺术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美术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的根基是儿童的生活,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是引导幼儿建构具有审美情趣的生活方式。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尊重生活、关注生活,将美术教育和幼儿生活有机融合,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教育活动过程和方式渗透于幼儿的生活之中,帮助幼儿建立适应生活的积极态度,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正是以生活为素材,以美术教育为纽带,将美术教育渗透于幼儿的节日生活、饮食活动、科学探究和区域游戏之中,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渗透于家庭教育之中,让幼儿美术教育回归到一真实、完整、和谐、融合的生活世界,让美育装点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徐市中心幼儿园 215535 谢丽亚)
【美育,让幼儿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