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名合格的蒙特梭利教师是一个复杂、个别化,并且循序渐进的过程。▼
幼师的工作是陪伴孩子快乐的童年,幼师的责任是培养孩子一生的生存能力发展,注重孩子一生的快乐健康成长。
在幼儿老师的教育成长之路上,必定先经历教学的模仿、独立再到创新,从而实现教师自我生命的成长。
其中,“上好课”是教师成长的支点。
教师每日都在上课,但是如果仅满足于流程化的上课,而不对教学进行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
只有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才能得到深层次的提升与蜕变。
1、学听课:成长的“起跑点”
首先,听课前教师要预习,了解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带着问题听课。
其次,教师本人要设想一下,假如自己教这节课,又会怎样去教,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
听课时要认真观察和记录,听课后要对比反思。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些亮点和风格,都有各人弱点和不足。
如果用心去领会,从中改进自己的教学,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上课的视野就会更加开阔,课堂教学力就能得到逐渐提升。
2、模课:成长的“充气点”
所谓“模课”就是向优秀教师学习,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技巧等。
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优秀教师的优质课例,认真地观看和研读,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模仿中吸收他人精华,不断地锤炼自己,分析各种教学技能的类型、特点、效果。
要选择不同课型,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在教师的教学技能、语言艺术、细节处理等。
最后,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在原本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延伸,力求体现一些个人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教师通过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模仿优质课对教学各环节的合理把握,都是教师成长的捷径。
当然,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收”,而应该是吸收和再创造,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
3、备课:成长的“入门点”
备课是一种教学设计,是课前的预设。
常规的备课就是备教法、备过程(细节)、备学生(如何学)、备教师(怎样教)。
每一节课,教师要关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学特点等了然于胸,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使拟定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成长阶段。
备课是教师的教学常规,也是一个教师成长的“入门点”,深入钻研备课的艺术和技能,是教学入门难以逾越的一个步骤。
4、磨课:成长的“支撑点”
磨课,就是磨尽同课之精华,养出自我之新意。
磨课是一个深度的研课过程,要在吸取别人亮点基础上,演绎出自己的特色和见解。磨课时一般要通过参考、比较、思索,寻求课的优质有效。
磨课的内容一般是:
磨目标:这节课究竟要干什么?
磨环节:哪些是课堂必备的环节?
磨学生:孩子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磨细节:该提什么问题,如何反馈?
教师通过磨课,不断切磋、研讨、设计、实践、反思以致循环往复、不断飞跃,这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悟课:成长的“着力点”
悟课,是教师对上课境界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
就教师个人备课而言,研究学情和善于反思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善于“悟课”的过程。
就教师群体备课而言,思想火花的碰撞,集思广益的达成,其实也是善于“悟课”的结果。
可见,悟课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理性观察、思考。在思考中升华,悟出课的本质与精华,悟出课的重点与难点,悟出教会孩子的法门。
6、品课:成长的“发展点”
品可以理解为品尝,也可以理解为品味。
品课,可以是品自己的课,也可以品名师的课。
名师的课风格各异,充满魅力。她们带领孩子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造,使每个孩子带着好奇、充满信心地跃入学习乐园。
教师对自己的课更要品一品,品出其中的得与失,品出其中的优劣,品出差距,品出自我,品出个性与风格。
只有细细地去品味,才能获得其中的奥妙,只有细细的品味,才能更好地去发展自己。
借此机会,跨世纪也向大家推出蒙氏教师系列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