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美术活动内容,一般按造型技法的难易程度,由简单形入手,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安排,重在培养技能,对孩子的感受及表现能力考虑得较少。这样做会造成孩子的作品内容单一、缺乏个性。我园教师在美术活动促进幼儿发展课题的研究中,对美术活动内容的选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第一,美术内容的选择要跟上幼儿的认知水平。
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的研究表明,10岁以前幼儿的美术能力是随着认识水平和思维发展自然而然地向前发展的,孩子们一般能表现他认识过的事物。我园小班的孩子,在美术区自己创作了《哪叱闹海》、《葫芦娃出世》等作品。如果按以往的经验,我们会认为小班幼儿处于涂鸦期,还不具备创造形象符号的能力。这一年龄应以培养兴趣为主,内容多为练习涂色或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如小草、栏杆、小松树、线团团、糖豆豆、蝌蚪人等。孩子能表现出哪吒闹海和葫芦娃的造型确实出人意料。在认真分析孩子的兴趣爱好后我们认识到,他们对这两个文学作品非常熟悉,在有了深刻的感受、认识后,在宽松的环境下自然而然就会表现出来。因此我们认为,小班美术内容选择一定要突破以涂色、简单的线条画为主的模式,为孩子提供多种材料,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允许幼儿用材料大胆地表现他们感受强烈的事物,如“妈妈给我洗澡”、“下雨了”、“大汽车”、“彩色的小路”。
随着中班幼儿知觉水平的提高,选材应注意丰富性,凡是孩子们认识过的事物都可以去表现。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感受事物的差异性及多样性。例如,“五彩的石子”、“奇形怪状的鱼”、“美丽的花”、“给大树穿新衣”等选材,由于石子和鱼等物体的大小、颜色、花纹没有固定模式,不管孩子们怎样去表现,都能获得成功。选择内容本身就能让孩子们自如地表现并获得自信。
大班幼儿的活动能力增强了,活动范围扩大了,头脑中的形象增多,造型能力明显提高,内容应选择多种题材。教师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回忆、联想、丰富创作内容,例如“我眼中的世界”、“路口”、“秋天的回忆”、“采摘归来”。这些内容是孩子们经历过并十分熟悉的,教师在谈话中帮助他们回忆,孩子们在讲述中互相启发,使画面内容丰富多彩,富有个性。另外,大班可以安排一些写生活动。选择写生的对象一定要注意不是简单形,如果是苹果和梨,画过外形后,幼儿就再难表现了。如果选择带叶子的萝卜、苦瓜、横切面的洋白菜、旅游鞋、学生书包等,这些实物线条清晰,幼儿有可表现的空间,只要教师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实物的外形、细节,他们就会按照自己的方式画出不同的图画。这样,幼儿自身的组织构造能力以及对形的概念和表现能力,在写生活动中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第二,美术内容的选择要留给幼儿想像的空间。
选择美术内容给幼儿留下想像的空间,是发展创造能力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去思考,引发幼儿产生主动表现的欲望,因为艺术创造本身就是幼儿进行思考、想像、尝试和发现的过程。我们遵循这一原则为幼儿选择的“未来汽车城”、“云彩的想像”、“大鞋的联想”、“手的造型联想”、“会变的圆形”等,效果都不错。如“大鞋的联想”这个内容,将一只大鞋放在天空、海洋、森林、沙漠等不同背景下,然后问孩子大鞋像什么,孩子们纷纷说像飞机、像轮船、像汽车、像楼房等。孩子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创造出一幅幅新奇的作品。希曼把大鞋想像成一艘漂亮的轮船,彩旗飘飘,鲜花朵朵,船上的游客各自做着事情;博洋把大鞋想像成一辆坦克,先进的武器装备、精锐的士兵,充满了英武之气……这种留有创作空间的内容为孩子提供了想像依据,使孩子不是凭空想像,不受物象的限制,可以自由发挥,没有“对”与“错”,“像”与“不像”的局限,从而能更大胆地表现,充分发挥了潜能,观察力、想像力都得以发展。
第三,美术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创造自己的表现符号。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越是简单的图形,幼儿越不易把握。由于幼儿手腕的骨化过程还没有完成,手的控制能力以及空间知觉能力发育不全,让幼儿画准规则的图形,是一件不容易做的事,况且简单的图形不经过孩子大脑的综合分析,不是孩子自己创造的符号,对幼儿思维发展也无促进作用。例如,小飞机虽然只有4条线,但有3个连接点(尾翼、翅膀的方向),看似简单,幼儿掌握起来却有困难。相反,一些看似复杂的图形,但幼儿能用自己熟悉的形和线进行细致描绘,如“线描瓦罐”、“线描娃娃”、“脸谱”、“太阳兄弟”、“树团团”、“七彩花”等。比如“七彩花”这一内容,孩子们用不同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菱形等)画出花的外形,用各种不同的线(曲线、折线、螺旋线、波浪线等)装饰花的内部构造,并有规律地出现各种图形,画面构图丰满,富有变化。孩子们在不断的创作中,逐渐摸索出规律,创作出了充满对称性、规律性并富有节奏的画面,不仅愉悦了心情,而且也提高了创造符号、装饰图案的能力。
【选择美术活动内容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