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话:
创设主题环境首先要进行空间布局,如何突破“一面墙”的限制,让墙上的内容“走”下来,让主题环境更立体、更多元?
本期,杨浦区“稚·趣工作室”围绕环境的空间布局问题,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
目录
2.从“平面”到“立体”
——幼儿园主题环境的空间布局
3.幼儿园主题环境与领域的融合
4.幼儿园主题环境的动态呈现
从“平面”到“立体”
——幼儿园主题环境的空间布局
文/贺 然(杨浦区中原幼稚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室内空间同时拥有“地面”“墙面”和“顶面”,“面”与“面”之间或平行对立,或垂直相交,有物理上的连接,更有着内涵上的互通。
随意的割裂会带来一些感官上的不适。而不少幼儿园的主题环境往往只有一个“面”,即主题墙。如何给幼儿一个多面的、立体的空间,让他们基于生活的本能,用眼睛、大脑、肢体充分地与环境互动,在观察、思考、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构建自我?
我们的做法是:
让墙上的内容“走”下来
一般而言,呈现在墙面上的内容,大多以平面的形式出现。平面的图像内容是对真实生活环境的一种视觉上的抽象变式。它看似直观明了,其实割舍了对事物认知过程中其他感官的参与。如果让墙面上“被压缩、抽真空”的图文“走”下来,就能更好地营造身临其境般的、鲜活的探索与学习环境。
以小班主题“熊的故事”为例。通常做法是在墙面上呈现大、中、小三只熊的平面形象,给予幼儿关于熊的图式信息,这样既缺乏可以探究的细节,也不能激发幼儿与之互动的热情。
如何使熊的形象融入生活环境,使它成为符合小年龄幼儿具体形象思维认知特点的活动材料?
教师把不同大小的布偶玩具熊“请”入真实的游戏空间,将“娃娃家”变为“三只熊的家”。
这个“家”里有大、中、小各种家具和用品,孩子们可以通过抱一抱、摸一摸、比一比等多种互动形式,直观地感知和比较,获得关于“大小”的经验;孩子们还可以戴上不同大小的熊的头饰,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一系列活动,幼儿逐步达成了“尝试用各种方式表述故事情节,对物体的大小进行比较或匹配”的主题要求。
又如,大班主题“动物大世界”下,我们创设了活动环境“千奇百怪”。除了在墙面上张贴有关恐龙的玩具模型和相关知识图片,如何运用孩子们已有的探索和创造能力,打造教室中的“侏罗纪公园”,让孩子和恐龙有一个“亲密接触”?
我们从建构、科探、艺术等幼儿发展领域入手,提供可操作的材料,创设丰富的活动区域。
桌上的沙土里躺着“沉睡的恐龙化石”,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考古现场”。
孩子们从沙中挖掘出恐龙碎片,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不同难度的立体恐龙拼板。地面上铺满了立体火山、树木、乐高、筒型插塑、积木、纸杯、纸板、报纸等高低结构材料,孩子们可以用它们创造出“恐龙世界”。
可见,主题环境一旦立体起来,幼儿就可以在每一个不同的面上留下自己的探索足迹。
所以,多一个面,就多一个承载空间;多一个面,就多一些呈现内容;多一个面,就多一种互动方式。
拓展仅有的“一面墙”
有时,我们也不得不屈就于教室的现实情况——可用的只有“一面墙”。此时,教师又该怎样进行空间拓展,挖掘更多呈现与互动的可能性呢?
例如,在小班主题“好听的声音”中,墙面上贴有立体生动的花和美丽的彩虹,从色彩上就会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
不仅如此,只要走近一看,就会发现这里另有“玄机”。小花的花蕊是不同颜色的八音铃,七彩的音砖排列组合构成了彩虹的梯度。
向日葵的花蕊被装饰成不同图案的铃鼓,云朵上的响板可以模拟打雷的声音。
即使只有一面墙,教师也能用可操作的活动器具,为幼儿提供聆听各种声音的机会,并且智慧地组合出一个和谐的画面,彰显着主题的内涵,也吸引着幼儿的互动。
又如,在中班主题“常见的用具”中,墙上提供了大量可以取下的工具,如理发剪与发套、粗头针与绒线、毛笔与宣纸、竹笔与刮画纸等,同时呈现了使用场景。
幼儿可以通过一些与墙面垂直的平面(即用KT板支撑的平面),获得更多可以存放物品的空间,根据一旁的操作提示(前期作品、步骤图片等),感受不同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此外,只有“一面墙”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块KT板叠加的厚度向内挖深,拥有嵌入的空间,增添不同特性的材料,如魔术贴(雌雄搭扣)、磁铁、透明封套、夹子、盒子、吸管、挂钩、置物架等,利用不同的方法让墙面变“厚”。
这样,空间就可以向外延展,不同的材料也拓展了幼儿与墙面的互动方式,让幼儿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更好地吸收主题环境带来的信息内涵。
在设计空间布局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反思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这个主题环境是否吸引幼儿”?提醒你思考有关形象与色彩、高低与位置、内容与形式的均衡等要素;
二是“孩子们来到这里可以干些什么”?提醒你深入了解每一个主题的目标和发展领域;
三是“最后,孩子又留下了什么”?提醒你为孩子保留一个可以表达的空间,让他们对环境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
只要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要创设一个“立体”的主题环境,其实并不难。
本文选自《上海托幼》2020年12月刊,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订阅杂志可长按下方二维码。
责任编辑/刘 宣
美术编辑/郭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