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华爱华:探寻游戏的真谛 (下)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上期,我们和大家分享了对华爱华教授专访的部分内容。她在采访中提到,如果幼儿园教师都能够掌握儿童游戏中的大学问,并体现在工作中,那么学前教育有别于其他学段教育的专业特殊性和不可取代性,就能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同,从而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

本期,请华爱华教授谈谈教师在游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上海托幼》:您认为当下幼儿园教师在游戏实践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您有哪些建议?


华爱华: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现在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已经认可了游戏的价值,但在实践中确实还有很多顾虑和难题。在此我想谈一下其中的两个主要问题:

 

第一,教师的干预太多。

 

很多时候,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干预是出于对“安全”的担忧,其实游戏是孩子已有水平的表现,他们最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超出自己能力的高难度动作会做出本能的回避。比如,一个对滑梯都不熟悉的幼儿,绝不会尝试倒着滑;从高处往下跳时,每个幼儿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因为游戏给了幼儿选择适合自我挑战的自由。

 

相反,在集体统一的训练中,教师要十分注意训练目标的适宜性,因为这时你是在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做同样的事情。而在游戏中,幼儿是在从低水平动作向高水平动作的逐步过渡中,不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当然,教师对游戏中的危险可能性保持警惕也是必要的,当判断幼儿可能会有危险时,可以采取靠近的策略,或进行必要的提示。一味禁止或过度保护是不利于幼儿发展的。

 

还有一些教师试图通过“介入”推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然而,我们曾经对108个关于教师游戏介入的案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教师的正效介入,即对幼儿游戏有很好推进作用的行为,实际上是非常少的。更多的是无效介入,即对幼儿游戏不起任何作用,甚至负效介入——改变了幼儿的游戏意愿,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行事。

 

因此我的建议是,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一定要学会放手,耐心地观察幼儿的玩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在看懂之前不轻易打断幼儿的游戏,在试图介入时先判断一下,此介入是否一定比不介入好。有时也可进行试探性介入,但随时做好退出的准备,以免干扰幼儿自己的思考。

 

也有一些教师总想着从幼儿的游戏中生成一个主题游戏,结果往往是从个别幼儿的游戏行为中选择一个教师自己感兴趣的点,设计出一连串的相关活动,让所有的幼儿都做同样的事。这个过程教师辛苦、幼儿被动不说,这个主题本身也并不比幼儿自己的游戏更有价值。对于这个问题,贵州省贵阳市的一个幼儿园有个很好的反思案例:

 

孩子们用积木玩了保龄球游戏,教师由此发展出关于保龄球馆的调查和参观,试图让他们按照真实保龄球的玩法来游戏、学习计分,但孩子们并不领情,在尝试真实保龄球玩法感到无趣的情况下,很快就放弃了,并恢复了自己的玩法。

 

由此,教师们开始反思幼儿的真正需要,反思幼儿自己的游戏对满足其发展需要的意义。所以我建议,当教师试图从游戏中生成某个主题的时候,先要进行“是否必要”的价值判断,再考虑主题探索活动(瑞吉欧称“方案教学”),不能用教师控制游戏的思路去取代幼儿的自主游戏。

 

第二,教师普遍认为自己“不会解读幼儿的游戏”。

 

我认为,让教师在游戏中放手,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无所作为”,而是希望教师把重点放在观察和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上。而学习“解读幼儿的游戏”,除了通过专门的培训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或借助幼儿行为评价量表来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外,最有效的途径还是在真实游戏情境中研究幼儿的游戏行为。

 

事实上,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解读,并不要求是一种科学的测量评估,解读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支持幼儿,所以不要将“解读”看得多么高深。视频记录是最好的客观描述,视频重温是最好的解读方式,而我们过去一再以教学的很多目标作为有效的解读指标。

 

比如,有一位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告诉我,她在游戏中听到小班幼儿经常使用方位概念,而这是她正在备课的内容。再比如,在小班运动游戏“保龄球”中,一个小男孩对着已摆好的9个保龄球数了一下,说:“我一下子可以打倒9个。”这就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孩子已经能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9”,而当增加了3个保龄球时,他又指着新增的保龄球开始数:“10、11、12。”然后自信地说:“我一次可以打倒12个。”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得出,这个孩子已经能够用接着数的方式,得出“9+3=12”,而一般情况下,“接着数”的运算方式是中班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游戏中解读出了这个孩子的数学水平,就可以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

 

如果教师用视频记录了游戏的某个行为过程,即使当时未能很好地解读出幼儿行为的发展意义,但通过“视频重温”的方法,或许就能解读出来。因为视频能够客观、真实地记录幼儿游戏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当你重复观看视频时,相信每一次观看都会给你带来不同的发现,如“他在玩什么”“怎么玩的”“体现的已有经验是什么”“获得了哪些新的经验”“需要怎样的支持”等。

 

教师也可以把视频带到教研组,通过集体重温、同伴互助的方式学习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必要时可以与幼儿一起观看,让他们回忆视频中游戏时的想法和做法,这有利于辨析他们真实的游戏体验以及游戏思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总之,只有真正放手,才能看到孩子们的真游戏;只有在真实的游戏情境中,才能有效地解读孩子们的游戏行为,进而读懂幼儿,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

 

 

“幼儿”“孩子”是华爱华教授在访谈中提到最多的词。在她看来,眼里有孩子、心里懂孩子,是做好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而“游戏”恰恰是观察和解读孩子的最佳场所和途径。带着这份理解和专业执着,华爱华教授始终求索于游戏理论的构建,深耕于游戏教育实践,帮助广大幼儿园教师厘清游戏中的关键要素和主要问题,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落到实处。



人物简介:

华爱华:探寻游戏的真谛 (下)-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教育学会幼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出版《幼儿游戏理论》《教化与造化的智慧》《学前教育改革启示录》等专著。


文 / 本刊记者 程晓霞

责任编辑/ 刘 宣


华爱华:探寻游戏的真谛 (下)-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华爱华:探寻游戏的真谛 (下)-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本文选自《上海托幼》2020年1~2月刊,内容有删减

查阅文章完整版可长按二维码购买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托幼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华爱华:探寻游戏的真谛 (下)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