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盒子到房子,再到充满童趣的“星空妙妙屋”。这是两位老师记录的发生在建构区的故事,这不仅是一次老师跟随孩子们造房子的经历,也是追随孩子的脚步、读懂他们内心的一次神奇之旅。
文 / 程莉莉、姜明妮(中国福利会托儿所)
为了吸引孩子们来建构区游戏,我们在区域里提供了很多孩子喜欢的大型泡沫积木、各类纸盒和罐子、小汽车,还在墙面上张贴了高楼建筑、著名景点的照片。
精心的布置却没有等来孩子们的“光顾”,许久都没有一个孩子来玩,显然他们对此毫无兴趣,更不会参照这些内容来搭建。这样的布置到底还要不要呢?
盒子变房子
当我正为此揪心时,偶然看到孩子们对墙角边存放的空饼干盒非常感兴趣,他们一边摆放一边告诉我“这是房子”。“盒子—房子”的说法给了我启示:是啊,盒子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房子不也是有高有低、错落有致的吗?
于是,我提议在班里开展一次“盒子收集”活动,孩子们纷纷把漂亮的、有趣的盒子(罐子)带到班级里。我用这些材料组合搭建,将背景墙面变成了一座立体建筑。
教师本想依托丰富的墙面布置来提醒幼儿搭建主题,却疏忽了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游戏行为和意愿完全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所以当教师发现幼儿对闲置的空盒子感兴趣时,便立刻进行了调整,把幼儿更为熟悉的盒子作为搭建材料,结果很快看到了教师本来希望看到的效果——出现有型的建筑。
房子的内装及组合
由于盒子有开合的功能,孩子们特别喜欢把建构区里一些辅助的小玩具塞进去藏起来。幼儿一会儿把小玩具藏在这里,一会儿又藏在那里,乐此不疲。
如何让“藏”变得更有趣?原来已经搭建好的小房子还能继续玩吗?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引导孩子们一起启动了小房子“装修工程”。我们在盒子的不同方位打洞,孩子可以从不同方向把玩具藏进房子,玩具会从不同方向掉出来。玩法丰富了,孩子们的潜力被激发了,采用相似的做法后,这些盒子或罐子被组合变成了“东方明珠”“摩天轮”等。
喜欢把东西藏起来、把东西塞在小洞洞里、接住盒子里掉出来的东西,都是托班幼儿最常见的游戏行为。为了激发幼儿玩盒子的兴趣,发现更多玩法,教师从挖掘材料的特点入手,从不同方向开洞,开出各种形状的洞洞,不仅让盒子出现了变化,也让孩子发现了新的玩法。由此可见,玩游戏材料的主体是幼儿,教师要善于跟着幼儿“走”。
房屋扩建及开发
孩子们玩了一段时间后,对其中的“机关”摸索得差不多了,便进入了“破坏”阶段——“摩天轮的盖子呢?”“房顶怎么又抠下来了?”“盒子又破啦?好吧,老师来补”……
是就此打住还是继续调整?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直觉告诉我,孩子还是好奇心大于破坏心的,换个角度看,所谓的破坏行为至少说明孩子对玩盒子是有兴趣的。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房屋改建工程”,即给高楼装电梯。我们还用闪闪的小毛球当彩灯,给“东方明珠”做装饰。
当观察到幼儿已不满足于现有玩法时,教师要及时判断幼儿对游戏的真实态度,能否通过调整发现更多新的玩法。通过给小房子增加电梯的办法,让小玩具有了新的进口和出口,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他们饶有兴趣地继续摆弄和探索。调整后的游戏材料,为幼儿提供了观察因果关系和事物之间联系的新机会,鼓励和培养幼儿发展专注力和探索力。
“星空妙妙屋”的诞生
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的视野也开阔了很多:“老师,我看过晚上的‘东方明珠’,会亮灯的,很漂亮!”“老师,夜晚的‘东方明珠’很美!”为了呈现孩子们喜爱的夜晚、绚烂缤纷的“东方明珠”,我们有了“星空妙妙屋”的创意。
我用黑色织布、黑色KT板、PVC管、泡沫软管、各色荧光贴纸和荧光颜料、环保的荧光磁力粉,制作了带有神秘感、可自由取放的屋顶,黑布帘可把建筑物遮挡起来让其形成一个暗室。我还在盒子的轮廓线上涂上荧光剂,在屋顶四周贴了各种荧光的星星贴纸,并用双层透明塑封纸包住彩色磁沙,固定在屋顶上方,磁沙和磁棒相互吸附,就能随意移动变幻出星空。“星空妙妙屋”诞生了。
为了让游戏更富情趣,我还在小屋旁边增添了相应的游戏材料。
“滑道小车”——路面装饰有不同材质的材料(粗糙、光滑、磁性),让孩子体验小车在不同路面上开动时速度的不同。
“外卖咖啡车”——既可一边看星星一边喝咖啡,也可根据杯子的大小、高矮排序。
随着时间的推移,“星空妙妙屋”中的游戏材料越来丰富,渐渐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环”,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兴趣自主选择游戏项目。
“盒子—房子—星空妙妙屋”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越来越有意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追随幼儿的脚步,通过对游戏材料的调整和游戏内容的充实,在激发幼儿游戏兴趣的同时推进幼儿的游戏行为,满足不同幼儿的游戏需求。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可以玩得轻松、自在、有趣。
本文选自《上海托幼》,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