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马丽华(松江区龙马幼儿园)
点评/周洪飞(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1. 对活动价值的思考
“有用的田字格”活动从属于“我要上小学”主题,是幼小衔接活动的内容,其主要价值体现在:(1)田字格本子是小学生必要的学习工具,让幼儿初步了解田字格及其意义,有助于入小学后的学习;(2)幼儿空间方位感尚未发育完善,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对方位感的要求较高,为此,借助集体学习引发幼儿对空间方位的感知,从而能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3)观察能力是幼儿学习的主要能力,学会观察方法、能坚持细致地观察对幼儿学习乃至终身发展有益。通过本次学习活动,可以让幼儿在看看说说中探究发现、提高观察力。
2. 对活动目标的思考
大班幼儿对上小学有着极大的向往,但他们对小学生的了解很局限,对小学生活存在着陌生感,因此渴望了解。本次活动基于幼儿的这种向往,对于活动定位的思考如下: 首先,引导幼儿在说说、玩玩中感知田字格中的空间方位,为进入小学学习进行铺垫,这是活动的重点;其次,要求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基于大班幼儿语言表达发展的基本要求;其三,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学做小学生的愿望,这一积极的正向情感直接指向主题目标。
3. 对活动内容的思考
将活动内容置于田字格的“有用”,即田字格的意义与功能的理解上,这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的需要,能助推其产生新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准备。值得关注的是:倘若活动的重心偏向于田字格认识这一内容上,就会有“超纲”的嫌疑。为避免小学化的倾向,采用游戏的手段引发幼儿的探索发现,更重要的是将学习的重心置于田字格方位的感知、意义的认识及探索表达上。
1.在看看、说说、玩玩中感知田字格中的空间方位,初步了解田字格对汉字书写的意义。
2. 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学做小学生的愿望。
1.材料准备:互动讨论用的PPT材料,小猫手偶,田字格书写纸,低结构活动的操作材料。
2.经验准备:事先在低结构活动中让幼儿尝试操作,初步接触田字格游戏;幼儿会区分上下和左右,认识实线和虚线。
一、经验回顾(4~5 分钟)
1. 出示PPT(低结构学习材料)
(1)你在这份材料里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并借助追问、提示等,让幼儿表达清楚,然后概括归纳幼儿的零星经验。
2. 这些图案都画在哪里?
3. 我们一起来讨论研究一下这个格子图形的秘密。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集体交流前期低结构活动中的经验,形成共性经验,引出重点。】
二、观察认识(6~8 分钟)
1. 出示PPT——“田字格”,初步感知田字格的方位。
(1)田字格中有几个小格子?哪两个数字在上面、下面、左面、右面?
(依次看看、说说。)
(2)田字格中有四小格,四小格的位置不同,名字也不同,分别是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
2. 游戏:“小猫躲进田字格”,巩固对方位的认识。
(1)玩法:幼儿人手一个小猫手偶,套在手指上,教师说出田字格中的一小
格,幼儿让“小猫”跳进去。重复几遍,观察幼儿对方位的熟知情况。
(2)小结:田字格中有四小格,我们要看清楚它们的位置。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让幼儿了解田字格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游戏“小猫躲进田字格”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每一个格子的方位。因为是初步认识田字格,所以教师要重点关注幼儿对方位的理解和表达。】
三、看看说说(15 分钟)
1. 集体游戏一:找不同。
(1)玩法:分别找出4 幅图片中的不同,并说出哪里不同。
(2)预设追问:哪一幅图片与其他图片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2. 集体游戏二:体操娃娃
(1)玩法:幼儿说出体操娃娃的手是怎么摆放的。
(2)这些体操娃娃的姿势哪里不一样?(预设追问:她的手臂在田字
格的哪两个小格里?)
3. 小结:要想使游戏成功,看清楚田字格的四小格位置很重要。
4. 猜一猜小学生用田字格来干什么?(小学生学习写字需要用田字格本子。)
【设计意图:在初步认识田字格的基础上,通过玩游戏,让幼儿再次感知田字格中每小格的不同方位,力求让幼儿准确辨别。本环节还要注意引导幼儿感知田字格本子是小学生写字的重要工具。】
四、延伸学习(3~5 分钟)
1.欣赏小学生的书写作业。提供写有每个幼儿名字样本的田字格纸张,让幼儿尝试在田字格中书写自己的姓名(教师需关注幼儿的握笔姿势、笔画与笔顺等) 。
2. 提供四线格的操作材料,引发幼儿进一步认识四线格。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集体活动获得的经验延续到低结构的个别化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幼儿学做小学生的愿望。另外,还要引发幼儿对新材料的探索愿望。】
点评
幼儿园为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做书写前的准备,如培养孩子对事物细微的辨识能力、空间方位知觉能力等,通过涂涂画画,获得书写的前期经验。这是幼小衔接的内容之一,也是前书写准备的重要方面。“有用的田字格”属于前书写准备的一个活动,以下三个方面值得肯定。
1
素材选择,切点小而有价值田字格是小学生学习必须要接触的,让幼儿初步了解田字格,有助于其后续的学习与发展需要。教师自行挖掘素材,将田字格(后续还有四线格)作为学习素材,借助低结构的初步探索,借助低结构的初步探索活动和高结构的集体学习活动,在发展幼儿空间方位知觉的同时,拓展幼儿的认知经验,并进一步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积极情感。切点很小,符合大班下学期幼儿的发展需要。
2
前书写准备,重在素质与能力《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指出: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目标包括“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一目标对于大班阶段的幼儿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事实表明,大班幼儿的空间方位感尚未发育完善,在描摹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左右颠倒”、反着写的现象,如把b 写成d、把p 写成q 等。这既有空间方位
直觉问题,也有视知觉记忆能力问题,如记不住所看到的数字、拼音或汉字的形状与位置等,而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对方位感的要求较高。前书写准备,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准备,让幼儿直接涂涂画画,积累前书写经验;另一种就是间接准备,找到幼儿在书写活动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对此进行培养。教师选择了后者,根据幼儿现实中的问题,借助活动引发幼儿对空间方位的感知与关注,让幼儿在多次看看说说中探究发现、提高观察力,并能将自己观察发现的结论用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达,重在素质与能力,符合“衔接”主旨。
3
活动过程,着眼连接与递进在设计上,体现了高低结构活动的有机连接与转换,尤其是低结构活动材料的设计巧妙,它暗示所有班级幼儿在一段时间内都可自主地选择操作,获得新体验。由此基础上开展高结构集体学习活动,在经验上形成较好的连接。集体学习活动从回顾到认识,再到游戏体验和运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体现了一定的挑战性,使大班幼儿在一次次的探索观察中得以感
知。
当然,还可以在问题情景和活动任务设计上多一些认知冲突,以进一步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本文选自《上海托幼》,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托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