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照看好孩子;孩子乘车、乘电梯时要有成人带领;不能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或汽车里等。
3.教给孩子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如:
在美国,幼儿园老师会通过不同形式渗透自我保护的常识,比如,教孩子玩“NAP”游戏(N是指名字,A是指家庭地址,P是指家庭电话),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名字、家庭地址和家庭电话;教孩子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打报警电话,学会回答“有什么紧急情况”“你的名字和地址是什么”等问题。
其实,意外随时随地可能发生,贴身保护也未必万无一失,关键是让孩子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网络和媒体中不乏有各种安全教育和逃生指南的宣传,但是真的遇到危险时,孩子的自我保护本领都很弱。因此,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是关键。
一是寓教育于故事、游戏中。国外研究发现,在教育过程中增强直观形象性和情景性体验,对提高教育效果具有显著作用。所以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放录像、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安全教育。
二是寓教育于事故案例中。3~6岁孩子高空坠落、溺水、吞食异物等事故时有发生,媒体也经常报道。家长要及时抓住此类事故案例,给孩子分析事故原因,引导正确行为,避免发生类似情况。
三是寓教育于生活实践中。生活中处处有安全教育的素材,只要家长做个有心人,可随时开展安全教育。比如,带孩子外出时,是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有利时机,家长可以在十字路口让孩子观察交通信号灯的变化与行人、车辆运动情况的关系,让孩子知晓“红灯停、绿灯行”的含义,并带着孩子按照红绿灯指示安全过马路。
四是寓教育于技能训练中。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家长要教会孩子记住110、120、119三个求救电话,了解三个电话的不同作用,经常与孩子模拟家人生病、发现火情、与父母走散等情形下如何正确拨打求救电话。
五是寓教育于规则中。家长要建立家庭生活规则,如在吃饭时不大声说话,不随意走动,不能把东西放入嘴、耳、鼻或屁股里,不能随意攀爬等,用规则来规范孩子的行为。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带头做好,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托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