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幼儿园开学快三个星期了,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许多家长在接孩子离园时会问上一句:“老师,我家孩子今天表现怎么样?”
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幼儿老师怎样回答才能有效地帮助家长解开困惑呢?
让我们一起先来看一个案例:
这个案例中,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尴尬的局面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1、时间有限,老师无法详细介绍孩子的情况
大部分家长都喜欢在接送孩子的时候询问老师孩子的表现情况,但这段时间恰恰是老师们非常忙碌的时候,他们不仅要招呼来来往往的家长,还要随时观察班上孩子的动态,所以抽不出过多的时间和家长详谈每个孩子的情况。
2、老师对孩子关注不够,专业能力不足
上述案例中李老师面对家长时的语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她对孩子的关注不够。当家长询问孩子的在园情况时,李老师仅仅用“挺好的”作为回应,无法结合具体事例展开陈述,而实际上这种无效回答只会让家长觉得老师不关心孩子。
3、老师与家长交流时真诚有余,但技巧不足
掌握家园沟通的技巧是每一位老师都需要潜心钻研的学问。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保育员赵老师是一个热情但性子比较急的人,她负责照顾幼儿午睡,所以,关注到了甜甜不好好睡觉这件事。虽然她把情况如实告诉了家长,但因为不注重讲话的时机和方式,反而让甜甜妈妈觉得尴尬不已。
4、班级老师配合度不高,步调不一致
班级里的“两教一保”只有共同配合、团结协作,才能保证各项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果老师之间的沟通没有达成默契,就会像案例中李老师和赵老师那样,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给家长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家长之所以爱问“孩子表现怎么样”,并不是为了试探老师是否关注到孩子,主要是希望通过老师的介绍掌握孩子在园的真实情况,进而了解孩子的不足,在家庭教育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
因此,幼儿老师应根据家长的需求,有目的、有策略地予以回应:
1、报喜讯需先行
2、说缺点重方式
有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确实做得不够好,那么老师要如何跟家长说呢?首先,应该找一个较私密的空间与家长进行交流,避免当着孩子或其他家长的面,不能伤害孩子和家长的自尊心。
其次,在交流的过程中以反馈状况为主,就事论事,描述孩子做了什么,而不是评判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和家长交谈,把找出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家长,并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比如,可以对家长说:“您能和我说说孩子在家的情况吗?”“我家孩子这方面也做得不好”,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
3、讲事例很重要
家长询问孩子的表现,不会满足于“很棒”“不错”这些概括性的词语,他们更想知道孩子这一天在幼儿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所以,幼儿老师在回答时应举出具体事例。哪怕因为入园、离园的时间关系,老师只能简单地用一两句话进行描述,家长也是非常乐意听到,并能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爱的。
写给幼师
(图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