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云端教研的课程回顾为大家重温了成都龙泉梦想幼儿园和成都市青白江区元迪怡城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案例,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一所来自苏州的幼儿园案例分享——吴江区七都幼儿园。
七都幼儿园施月平园长分享的主题是:《生态式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记得直播间当晚很多老师都直呼“太精彩了”,“太受益了”,“想要施园长PPT分享”……到底是怎样一场精彩的分享获得老师们如此好评呢?
接下来,就跟随园园的脚步一起往下看吧~相信绝对能为你带来新的启发!
施月平
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幼儿园园长、区学科带头人、教科能手。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儿童环境教育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儿童环境教育?如何实施环境教育?
1. 儿童环境教育到底是什么?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 环境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是幼儿学习的内容。
2. 为什么要开展儿童环境教育?
·《指南》中将“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作为适宜“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的重要途径,强调了“环境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
· 皮亚杰:“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
· 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让儿童在情感上认同自己的生态身份,包含情感、精神和审美成分。
3. 如何实施环境教育?
《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指出:幼儿园要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积极创设丰富适宜、富有童趣、有利于支持幼儿学习探索的教育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与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有效支持保育教育工作科学实施……
施园长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幼儿园为大家分享!
陈鹤琴思想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即课程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即方法论。让儿童在生活中,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自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生活。
和合思想
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重,进而实现最佳组合,促进不同事物以及这些事物组成的有机体的发展。
对话哲学
对话哲学覆盖面极广,不仅仅局限于人际对话中,还存在与人的内心活动、人与自然的交往活动和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活动中。在与他人或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多种视野不断融合、创生的过程,也是不断超越自身局限性进而不断生成真理的过程,即对话过程。
多元智能理论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为智能的不同组合,并且每个人不可能在每一种智能方面都达到辉煌的境界。这就给予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即幼儿游戏活动过程中,具有不同优势智能的不同幼儿会喜欢与选择不同的游戏活动,并对某一个或某几个游戏活动情有独钟。
存在的问题:
· 区域多,关联少,弱化儿童发展。
· 固化多,变化少,忽视幼儿需求。
· 代替多,参与少,忽略幼儿自主。
· 欣赏多,探索少,阻碍幼儿发展。
有益经验:
幼儿园公共长廊、吴溇市集、户外游戏体验场、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区域活动之间的联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这为生态式幼儿园环境的提出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概念解析(内涵):
生态式幼儿园环境,它遵循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课程发展目标,注重幼儿的操作体验以及不断探索的持续发展过程,注重幼儿经验整体性、以及经验建构的交互性和连续性,从根本上克服上面游戏环境创设所呈现出来的分离、割裂、封闭、固化、代替等问题,代之以和合、开放、动态、对话的理念展开幼儿园环境的创设,集教育性、体验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对促进儿童的自主学习与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1. 科学合理规划室内、外环境,最大化使用空间资源,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和幼儿园内、外部资源;
2. 提供适宜的材料,满足幼儿五大领域学习与发展的需求(全面发展);
3. 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持续调整、优化环境与材料;
4. 从儿童角度确定基本原则,环境创设要体现儿童主体性,激发儿童主动性;
5. 从园本课程角度思考环境创设,通过环境和材料实施课程,实现课程目标,落地课程理念,支持儿童发展;
6. 建立区域链接:建立室内环境与户外环境的联系、建立班级各区域的联系、建立户外各游戏区的联系、建立幼儿园与社区的联系等。
1. 统筹规划,凸显课程教育理念
(1)环境创设满足幼儿亲近自然的需求
(2)环境创设凸显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理念
2. 多维融合,为课程实施服务
(1)环境与课程融合,有效落实课程目标
(2)链接不同区域,为幼儿发展服务(室内与户外、户外课程环境各功能区、幼儿园与社区)
3. 对话互动,促幼儿深度学习
(1)对话性环境引幼儿自主探究
(2)探究性环境推动幼儿深入探究
一起来看看七都幼儿园,在生态式幼儿园课程环境建构方面的一些策略??。
1. 户外游戏环境(一区多用)
建立户外游戏环境各功能区的联系性。
例如,为了让沙池、泥潭、水池、石头园蕴含更多游戏的可能,我们移除隔离带,将原本固化的四个区域打通,让幼儿游戏的空间得以扩展,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将沙、水、石引入泥潭,挖泥洞、筑泥坝、甩泥巴,也可以尽情地运用泥、沙、石、水来画、粘、摆……幼儿在玩中更是加深了对沙、水、石、泥等特性的了解,进行更为丰富的创造。
山坡野趣、草坪大作战、彩虹跑道、极限穿越、骑行区、民间游戏、综合运动区等运动场域涵盖了走、跑、跳、攀、爬、投掷等能力的锻炼,在各种情境性的游戏中较好地促进幼儿的大肌肉和小肌肉运动能力的发展。有的区域是固定的游戏场地,有的区域是弹性的游戏场地,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进行灵活调整。
涂鸦创意园、石趣园、木工坊、湖畔人家相邻而设,无形中促进区域的联动,让创作更丰富。如涂鸦创意园需要树枝造型、木片、竹管、树根需要木工坊的切割、打磨等,石趣园的创意涂鸦需要涂鸦区的颜料,辅材等,湖畔人家的大家也需要木工坊的帮忙等等。
小鬼当家、甜心小屋、七彩果林、农耕小院为幼儿创设了真实与情境性的生活场所,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生活技能发展所需。“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是我园户外绿化种植的主旋律。正值秋天,丹桂飘香,采摘桂花、酿制桂花蜜、制作家乡桂花糕,百果园里枝头挂满果实,采摘果子,制作果酱;种植区按时节种植毛豆、大头菜、香青菜等蔬菜,到了收获季节,在阳光生活坊制作家乡美食:青薰豆、大头菜、菜花头,学习并传承非遗制作技艺,感受美食的博大精深。
富有探究性的溇港生态园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里面养了鱼、螃蟹、虾、泥鳅,种植了水八仙,圩田上还种了各种蔬菜,真实的探究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并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和机械地堆积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并可以转换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及学习策略。
动物养殖场引出幼儿对动物的好奇和探索的渴望。通过参与饲养活动,幼儿能更真切地感受动物的发展变化,感受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命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去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
幼儿园的户外游戏区,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搭建故事场景。开放的空间、丰富的材料不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把整个停车场进行了一个复耕,变成了一个大的种植区。孩子们在种植区的活动就是亲近大自然的一种方式。种植让孩子了解常见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体验劳动的艰辛及收获的快乐,让种植区成为孩子获得发展的乐园。
两梯(吴村烟市、中国传统习俗、太湖水八仙、家乡的桥、家乡渔船、太湖美)
将吴冠中的江南水乡水墨画与溇港资源相结合呈现,一步一景,让幼儿在了解溇港资源的同时获得美到感受与欣赏,进而表现与创造。
九室(图书室、音乐室、科发室、棋艺室、美创室、木偶昆曲活动室、民宿、舞蹈室、鱼米之乡生活坊)
结合空间特点、区域特点、环境特征、区域联动等,将区域的柜子组合成不同的造型,如“十字型”、“L型”、“马蹄型”,或靠墙摆放的全敞开型,或依角而成的半包围型,每个小区顺势而成、巧妙连接。既开放又相对封闭,既有一定间隔,又能自由交流。
材料共享、经验共享、班级区域共享。一区两用、公共区域,不仅最大限度地利用班级空间,而且还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区域空间呈现出多维度的功能。
区域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肯定会衍生出幼儿其他感兴趣的热点,所以,在班级区域建设中,我们要“适度留白”。
如空的橱柜、盒箱、墙面、角落等,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创设相关环境,收集选择相关材料,生成新的有价值的探究内容。这里是孩子们调整区域材料、内容等的中转站,是孩子们生发区域游戏情节的起始点,是孩子们参与环境决策的小天地,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
儿童的主动学习离不开丰富、有价值的环境和材料。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是区域活动目标得以实现不可或缺的前提。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而有意义的、有趣而又符合幼儿能力发展的材料。
在区域环境创设中,我们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各种材料,开辟以“材料库”为主的资源收集区域,引导幼儿参与到材料收集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我们与幼儿对各种材料的特点、玩法、用途等,通过图片的形式进行介绍、讨论,并按照材料的结构、类型和功能分类摆放,帮助幼儿掌握每种材料的特点,引发幼儿对材料的玩法进行探索。
班级资源库
教师、幼儿难以收集的、教辅、以及班级、长廊置换下来的资源等。
对话哲学:
在区域环境创设中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儿童视角,最重要的就是区域环境中的“我”,要留下幼儿学习的痕迹。幼儿与之不断“对话”的环境,才能有效促进幼儿活动的持续性与深入性。
那如何让幼儿的声音“看的见”呢?
我们最主要是围绕以下策略展开的??
小班:晨间来园预约、游戏前谈话
中班:个人计划
大班:小组计划
(一)以教师自身为影响媒介 ——选择方式,实施干预
1.平行式干预
2.交叉性干预
3.垂直干预
(二)充分发挥材料“活”的价值 ——材料的投放与变更策略
1.材料要丰富、有变化,以激发幼儿活动与探索的兴趣
2.材料要蕴涵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3.材料要有层次性、系统性、探究性
4.依计划投放与变更材料
(三)观察幼儿,实施评价 ——真正发挥分享环节评价的促进作用(《评估指南》)
1.全面细致地观察幼儿
2.使分享环节的评价具有时效
3.让幼儿的作品展示真正有意义
(四)总结经验,启发思路——善于挖掘与利用区域活动前谈论的价值
1.打通室内外,幼儿园与社区课程环境;
2. 每一处环境都来源于幼儿的兴趣、课程实施的需要,每一处场景的创设,都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审议、创设的过程,也是动态调整优化的过程;
3.环境的创设要打破不同游戏区域之间的区隔性,相互间建立链接;(核心价值与联动价值)
4.在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中,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发展层次不同,某一个儿童的不同功能区之间发展层次也存在着不均衡,因此同一区域的创设需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
5. 环境具有探究性,可采取三问机制:这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吗?这是一个能激发幼儿想象力的环境吗?这是一个能引发幼儿持续探究兴趣的环境吗?
本文整理于施月平园长在园全《区域规划及其活动指导策略》云端教研直播中的分享,高山仰止,专业风范。诚挚感谢施园长的思想引领,给予幼教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指明方向,给幼儿老师点亮专业发展道路的心灯。内容版权归吴江区七都幼儿园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对于教学管理者而言,仅仅有游戏区域和材料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了解每一个区域设置背后的学前教育理论、儿童的发展、当下研究的前沿思路、区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
要有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区域创设思维线索。背后的更宏大的一种思想——环境应该让每一个儿童身处其中而倍感舒展。学习环境,是进入他的个体世界的通道,环境越具有适宜性,儿童的发展越能走向他更丰满的精神世界。——甘露
如果你想重温张晗教授《区域规划及其活动指导策略》云端教研,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再次回顾学习。
点亮“在看”一起学习
戳“”一起进步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