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师乃至家长都频繁驻足的地方,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而幼儿园走廊环境是连接门厅和教室的主要桥梁以及室外场地与室内环境的通道。本文所指的幼儿园走廊主要包括走廊墙面(包括靠近窗台的一面)、走廊地面(通道)、走廊顶部等多种可利用空间。
笔者聚焦幼儿园走廊环境创设,从幼儿园走廊环境的价值、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做才能规避这些问题三个方面,结合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发布者:长乐
幼儿园走廊是信息交互的空间,也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其环境创设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
其一是能够促进各主体间的交流与互动。走廊与活动室相比,扩大了活动的场域以及同伴交往的范围,良好的走廊环境有利于不同水平不同年龄段幼儿间的同伴交往及经验共享。其次,走廊中张贴的周计划以及教师作品能够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日常工作与进度,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了解与包容。最后,走廊环创的过程也有利于教师间就走廊环创的内容、布局等相互借鉴与学习,共同进步。
发布者:珂珂老师
其二是能够呈现与表征幼儿的活动过程。走廊因其空间的优越性、公开性与共享性,使得幼儿的学习更加透明化、公开化、看得见,能够通过幼儿涂鸦、幼儿作品展示、幼儿活动照片的张贴等形式,动态展示幼儿的兴趣点与想法,记录幼儿的学习过程。
发布者:珂珂老师
空间利用不合理
幼儿园走廊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可利用的空间较大,主要包括墙面、地面、廊顶等部分,合理的空间规划与布局既能给幼儿带来美的体验,也能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然而,目前幼儿园走廊的空间利用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空间利用过“满”。为打造童年乐园,走廊的墙面、地面、顶部都被五颜六色的色彩以及教师和幼儿的作品填满,让人眼花缭乱,无法感受环境的美。
二是空间利用过“乱”如走廊的书吧、植物角、走廊攀岩区等区域缺少合理的规划,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凌乱感。功能分区不适宜,以至于各个功能区互相干扰。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功能区的价值。
教育价值不突出
对于幼儿来说,环境具有无言的沉默力量,环境是不设时间表的“课程”,既是教育的背景,也是教育的手段,同时又是教育自身。
然而,有些幼儿园的走廊环境过于追求艺术化与形式美,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走廊环境的教育性价值。
一是走廊环境创设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脱离。教师从自身审美的角度出发为“美”而“美”,脱离本园的教育目标与理念,使得走廊环境成为装饰性过强、缺失教育性的“假环境”。
二是走廊环境创设无法随主题行进而更新。笔者在下园实践中曾发现,某些幼儿园在课程内容上早已进入到下一个主题,但走廊的环创却还停留在上一个主题中,使得走廊内呈现的环境无法与幼儿快速生长的经验相匹配进而使环境与幼儿之间难以产生互动。这样不仅削弱了走廊环境的教育价值。也压抑了幼儿的创造性与探索性。
感官体验不丰富
幼儿通过直接经验与操作感受周围环境,但是目前很多幼儿园的走廊环境创设依然不能满足幼儿多感官体验与操作的要求。
一方面走廊环境缤纷多彩,对幼儿视觉刺激较大,时间过长易让幼儿产生审美疲劳,不利于幼儿形成感受美、欣赏美的体验;
另一方面,走廊环境缺乏对幼儿触觉、听觉的刺激,可摸可感的物体较少,多是以张贴幼儿简笔画为主的平面装饰,缺乏如手工木工作品的摆放及一些实物展示的立体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很难借助感官与环境进行双向互动。
幼儿园走廊环境能促进幼儿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也能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等方面也会产生隐性影响,就像海绵吸水一样融入幼儿的成长中。因此,幼儿园需要重视对走廊环境的创设,发挥环境的正向作用。
发布者:Moriru
功能整合,分利用空间
走廊的空间构造比较特殊,大都是一面墙面、一面窗台 顶部及通道。因此,在充分利用走廊空间的时候应巧妙构思。
一要明确功能分区.避免走廊空间过乱。如:阳光适宜的走廊空间适合做静态的阅读书吧;幼儿园公共的、面积较大的、离活动室较远的走廊空间,可以做动态的室内探险运动区;各班走廊门前靠窗的一面,可以做植物角;走廊墙面可以展示幼儿的作品;等等。每处空间都有一定的功能与用处,以体现环境的秩序感。
发布者:CSH2017
发布者:朕心寒至极
发布者:有故事的蒋同学
二要注意走廊空间的留白。所谓留白,就是强调走廊环创的简洁化,从幼儿的视角,以直观简单的内容进行走廊环创。充分利用走廊空间不等于花里胡哨,如果整个走廊全部被教师和幼儿的作品填满,也会失掉其本身的美感,让幼儿失去探索的空间与兴趣。
发布者:小徐同学
融合课程,凸显教育性
环境的创设,一方面是为了赏心悦目,但另一方面也应凸显教育属性。处在一定的教育关系中的环境,其教育性更应该被重视与凸显。
走廊环境的创设,应追随幼儿园课程和活动,要从课程目标出发,确定走廊环创的主旋律,最大限度地呈现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如“多彩的秋天”主题,可以围绕秋天进行环创,在走廊顶部悬挂幼儿捡到的树叶,在植物角适当种植与摆放秋天特有的植物,墙面作品也要展现幼儿对秋天的认知。
发布者:Fannie
同时,走廊环境的创设要与幼儿的经验相契合。环境必须是灵活的,它必须能经受儿童和教师的时常修正来保持与时俱进。随着活动行进过程中各年龄段幼儿兴趣点的转移、课程经验的丰富,适时更换一些布置与装饰,如书吧的书籍、走廊顶部的吊饰、地面的标识、墙面的记录等,以此来激发幼儿的探索,促进幼儿思考,追随与巩固幼儿经验。
发布者:只想下班的万万碎冰冰
发布者:杜涵
发布者:是影柯呀-
动静结合,增强体验感
幼儿更多的是通过感官去直观感受、操作与体验环境。
瑞吉欧的环境创设理念也强调要为幼儿提供多种感官体验。“如果在一个环境中设计各种特征、提供具有刺激性的感知,并帮助儿童意识到这些感知,那么这种环境引发的感官体验是极具意义的。”由此,幼儿园走廊环境应该是可视、可触、可摸、可听的,不能仅仅起观赏作用,幼儿需要更多的自由表征与创作的机会。
发布者:可爱多
除了各班的走廊,幼儿园层面的走廊墙面空间可以更换为能涂鸦与触摸的墙面,也可以在走廊适当的空间放置画板,让幼儿可以自由表征与创作。同时在墙面上镶嵌一些贝壳、羽毛、脸谱、石头等不同形状与触感的物品,或在走廊的某个角落摆放一些音乐器材,甚至是可以发出响声的生活物品与实物,创造条件让幼儿及时、即兴的创造、表达与体验。
发布者:兔子女神
发布者:加圆_
本文源自浙江师范大学王春燕教授、许佳绿在《山东教育》·2021年第16期上所发布的文章。
高山仰止,专业风范。诚挚感谢专家老师的思想引领,给予幼教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指明方向,给幼儿老师点亮专业发展道路的心灯。本文转载仅用于学习资源的分享,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推荐#
点亮“在看”一起学习
戳“”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