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3岁以前的幼儿性别意识模糊,需要家长、教师密切配合进行培养,让幼儿从小意识到男女有别,对自己的性别有正确的认识。如果不进行正确引导,就会造成幼儿性别意识混乱。
家庭发挥基础引导作用
幼儿期,幼儿对于自己性别的认知完全来自父母的引导,父母无意的差错,就可能会造成幼儿的误解。德国教育心理学家基尼指出:幼儿最早了解人体和性别的启蒙教育,是让幼儿知道男孩的身体和爸爸一样,女孩的身体和妈妈一样。因此,在家庭中,应由爸爸带男孩洗澡,妈妈带女孩洗澡。
幼儿园发挥不断强化作用
男女孩分开如厕。幼儿园中最好、最方便强化性别意识的环节就是如厕。教师要重视教给幼儿正确的如厕方法:男孩站着小便,女孩蹲着小便,这也是男女孩最明显的区别。
巧妙利用教学活动。教师应灵活将随机教育、谈话活动相结合,教授相关知识。绘本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帮我们说话。教师可以读给幼儿听,或者和幼儿一起阅读。
优秀性教育绘本《小鸡鸡的故事》
优秀性教育绘本《小威向前冲》
根据性别分组游戏。幼儿期是幼儿规则意识建立的关键期,各个游戏和过渡环节都有一定的规则,教师可以将规则的培养与性别教育结合起来。如排队时,可以男女生分开站;取操作材料时,可以男女生分先后去取……
总之,幼儿的性别教育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共同配合。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每个幼儿,同时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作为家长,幼儿出现性别错乱时,不可大惊小怪,要改变传统刻板的教育观念,让幼儿在科学的引导下健康成长。
(作者:王卉青 江苏省泰州市欢乐亲子园)
性教育宜早不宜迟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幼儿期是进行性教育的关键时期,因为它奠定了个体性发展的基础和方向。越早让幼儿接受性教育,就越能够有效帮助幼儿远离潜在的性侵危险。
英国法律规定,必须对5岁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在芬兰,幼儿园有正式的性教育图书,一面从性保健出发进行性知识教育,一面加强性道德教育。普及性教育,尤其是健康的性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
性教育宜导不宜堵
如果儿童早期这种对性知识好奇的需求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和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他们对自身急剧的身心变化产生困惑。幼儿性别意识的建立、对性别差异的了解、身体边界安全的教育等,都需要有意识地引导与教育。
家长和教师作为实施幼儿性教育的主力军,有必要让幼儿从小了解“我从哪里来”,满足其对生命诞生过程的好奇。
《我是怎样来的呢》
幼儿性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当属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建立起身体的边界意识,保护自己的隐私,使自己不受性伤害。
我们要鼓励幼儿,在别人侵害自己身体时,勇敢大声地说“不”。与此同时,也要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身体和感受。
性教育宜繁不宜简
性教育不只是读一本绘本、听一次性教育讲座或看一次生命起源视频,它还是一个涉及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教育系统工程,对幼儿的性教育不能怕麻烦。
如果幼儿提出有关性方面的问题,家长和教师一定要科学、艺术地解释,不能信口雌黄,误导幼儿。如果遇到实在难以回答的问题,家长、教师要和幼儿一起查阅书籍,了解“真相”。
(作者:但菲,申谊可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识别危险因素
性侵幼儿案件非常隐蔽,不易被发觉。幼儿缺少防范意识,难以第一时间意识到自己受了侵害。因此,让家长了解并帮助幼儿识别危险因素,十分重要。
告知家长幼儿可能会遇到的不安全因素,如陌生人搭讪,利用玩具、糖果等诱骗幼儿……尤其提醒家长警惕熟人中隐藏的不安全因素。犯罪嫌疑人利用熟人身份,更容易接近儿童并获取信任,也更容易通过诱哄、胁迫等方式掩盖犯罪事实。
游戏中学会性保护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家长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有助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
通过班级群,向家长介绍性保护的家庭游戏,比如亲子绘画。家长先画男女两个小人,让幼儿用红色的笔圈出哪些是隐私部位。
又如“我是坏人”游戏。家长拿玩具娃娃与幼儿问答:“如果邻居叔叔摸她的小屁屁,可以吗?你告诉娃娃应该怎么办?”“在家庭以外的地方,有人要脱娃娃的衣服,娃娃要怎样做?”这些简单的游戏幼儿印象深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更好。
家园及时沟通
研究表明,遭受性侵害的幼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系列精神问题,比如恐惧、抑郁、不喜欢自己的身体、低自尊、注意力不集中等。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帮助,他们成年后多会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困难,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有人还会多次受害。
我们告诉家长,可以通过家长信箱、QQ、微信等工具把幼儿在家的一些异常表现反映给幼儿园,便于共同商讨对策,从而把对幼儿的伤害减轻到最低。
父母是幼儿性教育的启蒙教师,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性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园携手,才能让幼儿获得科学的性教育,从而远离“魔爪”,健康成长。
(作者:刘志会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实验幼儿园)
#往期推荐#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