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9日-11月22日,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在古都南京隆重举行。自1923年陈鹤琴先生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以来,近百年中国近代史中,南京一直在我国幼教领域有着先锋和引领的作用,其幼教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前列。
本次大会以“探索?反思?超越——走向广覆盖、保基本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为主题,李季湄、冯晓霞、Rhian Evans Allvin、Nimala Rao、Robert Scherpbier、刘占兰、华爱华、虞永平等十余位专家发表主题演讲,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名幼教管理者、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汇聚一堂,共飨幼教盛宴。
2016年11月20日,大会正式开幕,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致开幕词,联合国儿童发展基金会陈学锋女士发表讲话,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与全美幼教协会举行了合作签字仪式。
20日上午的研讨主题为“面向21世纪的技能与核心素养体系”,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李季湄教授作题为《核心素养体系与幼儿教育质量》的主题报告,对“核心素养”概念做出清晰的界定和阐述。
核心素养即“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含“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3个主要维度,共18个基本要点的内容。核心素养体系作为一整套目标体系,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引领性的视野,在学前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均有体现,更应着眼于幼儿自主性、实践性、探索性和能力的发展,而不只一味追求量化的教学目标和机械的技能训练。
以幼儿数学教育为例,李季湄教授指出:“数学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解决问题,更好的生活。让数学成为孩子探究世界的工具,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
随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Nimala Rao女士作题为《让我们的孩子准备好面对变化中的世界》的主题演讲。我们的世界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我们的工作从过去手工性的、常规的工作,越来越多地转变为创造性的工作,技术革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终身学习成为必要。而我们是旧时代的移民,我们却在为数码原生代提供教育支持。
因此,面向变化的世界,我们应调整我们的教育目标,Nimala Rao女士指出,面向21世纪的核心技能,不应再以单纯的知识识记为导向,而应是能力导向的,这些能力包括:创造、批判性思维、合作、交流以及想象力、好奇和自主、团队工作和冒险精神。这些能力才能帮助孩子准备好去面对这个技术革新中的快速变化的世界。
20日下午,全体与会代表共同关注“贫困地区儿童早期教育与教育质量评价”议题。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首席执行官Rhian Evans Allvin女士介绍了美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认为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评估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应包括适宜性的课程、专业化的师资、支持多样性发展的环境设置三个整体性的要素。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Robert Scherpbier先生介绍了在中国贫困地区进行的一项0-3岁儿童早期发展综合服务项目,对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做出综述,对贫困、看护人抑郁、不规律睡眠等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危险因素和良好的营养、早期刺激、适宜的图书和玩具等儿童早期发展保护性因素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最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冯晓霞教授作《区域游戏中的深度学习》主题演讲。她指出,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不同,不是指学习内容上的高深,而是一种主动的、在理解基础上的学习,适宜的情境提供很重要。低结构、高开放性的材料和不确定的情境中包含着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运用经验、思考和创造的空间,从而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
11月21日,大会的探讨主题进入幼儿教育实践部分。参会老师们分别前往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南京市中华路幼儿园、南京市第一幼儿园等19所幼儿园进行了参观访问,对园本课程的构建、游戏的价值与组织、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幼儿园数学教育与区域活动组织等观摩研讨主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在分会场中进行了主题式探讨。
11月22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刘占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华爱华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虞永平教授分别做题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与促进》、《游戏与教学的关系》、《课程在哪里——教师在课程发展中的作用》的主题演讲。
刘占兰教授向与会老师分享了一项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思考与教育建议,引发了现场老师们对于这一议题的关注和热烈讨论。
华爱华教授在谈及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时谈到,幼儿教师应该秉持大课程观,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教学活动都是幼儿学习的契机和来源。 游戏与教学应互为生成,幼儿应为主导。教师应尊重幼儿自发的重复性游戏行为,鼓励幼儿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教师应做到“手勤”,避免不适当的“话多”,帮助幼儿建立游戏的背景秩序,放手幼儿的游戏,在游戏中解读幼儿的行为,即行为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于什么是课程,如何建构课程,虞永平教授认为生活即教育,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里,即行为课程。幼儿的学习是整体性的,获得的是全感官的整体性的发展,了解儿童是课程的起点。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感受儿童需要的能力,在综合性活动中的经验意识以及资源意识。资源意识就是课程意识,资源需要发现,也需要创造。三位教授的主题演讲,为本次大会画上圆满的句号。
■
版权声明
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