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区域游戏在幼儿园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区域游戏的观察指导也是幼儿园十分关注的话题。对此,我们为大家推出了一系列区域游戏活动经典案例,并配以相应的案例分析,以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我们也欢迎广大幼教工作者与我们一起讨论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结成学习共同体,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游戏价值
?
1.幼儿对瓶中漩涡现象产生好奇
2.幼儿发现瓶中的水量和旋转的速度
都对形成瓶中漩涡产生影响
游戏玩法
?
先在装有水的瓶子上拧上漩涡生成器
再将另一个空瓶子倒扣在漩涡生成器上拧紧
摇动瓶身,观察水的变化
▲视频时长6分04秒,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案例分析
教育专业服务事业部 李宏堡
教育家杜威说过,儿童有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正处好学、好问的时期,他们兴致勃勃、不知疲倦地探索着这个世界。
我们的科学活动就是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出发,以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为原型,通过预设科学案例,引导幼儿发现周围世界的神奇奥秘,激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本次的《瓶中漩涡》科学探究活动是以日常生活中的“离心力”现象为原型创设的,材料比较简单,多数来源于日常生活,体现了“科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纲要》精神。
通过这些简单素材与幼儿简单动作的搭配,使幼儿对于由“离心力”产生的瓶中漩涡现象有一次直接的感官认识。
游戏第一阶段
拼装道具,初步体验
游戏开始,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手中拼装完成的游戏道具,请幼儿按照成品自己拼装。
接着,教师请幼儿将有水的瓶子放在上面,空瓶子放在下面,轻轻的摇一摇,幼儿发现水“会转”。
教师顺势引导幼儿观察“哪里在转?像什么?”,幼儿回答“在中间”,“像龙卷风”,并再次尝试。
游戏第二阶段
水量增加,双手一起摇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果瓶子里的水再装的多一些会怎么样?幼儿再次拼装道具,这一次,瓶中的水灌得满一些。幼儿发现“水转的慢了一点”,“还有泡泡上来”。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名幼儿一直没有掌握摇瓶子的要领,水下去的很慢,旁边一名小男生也摇不好,教师发现了,提醒他们要“轻轻地”摇一摇,并自己亲身示范了一遍。
接着教师又提出了任务:如果一个水多的瓶子一个水少的瓶子,两个同时转换方向,同时摇,会怎么样?于是幼儿尝试双手各拿一个,两手一起摇。
游戏第三阶段
彩色的漩涡
教师提议将水变成彩色的,幼儿显得很兴奋。教师拿出滴管颜料,请幼儿选择喜欢的颜色。接着,将上方的空瓶子取下,在有水的瓶子中滴入颜料。滴完颜料拼装好后,教师与幼儿分享自己所选的颜色。
幼儿对用彩色的水制造出的瓶中漩涡非常惊喜,纷纷称赞“好漂亮”。有的幼儿说“底下有点变绿,还有点晃,有点凹下去”。最后,各幼儿互相交换着玩。
由此可见,有层次的目标、递进的难度以及有趣材料的加入共同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渴望不断尝试,发现惊喜,并自愿的用语言来表达。
在类似的具有层次性目标的活动中
教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教师应事先对活动的层次进行规划,明确各个层次的主要目标。
比如,《瓶中漩涡》游戏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认识游戏道具,知道如何拼装,并且对瓶中漩涡现象有初步的体验。
在第二阶段,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体验水量增加后瓶中的旋涡的变化,并尝试用左右手同时摇,形成漩涡。
第三阶段,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教师提议在水中加入颜料,变成彩色的漩涡。
教师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有条不紊的一步一步地实施计划,同时不忘回应幼儿在活动中生发出的新问题,张弛有度。
第二,活动各层次的目标应与游戏的总目标契合,不能因为层次多而忽略了本来想要达到的目标。
该游戏总的游戏价值有两个,一个是令幼儿对瓶中漩涡现象产生好奇,二是使幼儿发现瓶中的水量和旋转的速度都对形成瓶中漩涡产生影响。
反观《瓶中漩涡》游戏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发现,第二个目标中的“旋转速度对瓶中漩涡的影响”一条并没有在活动中有明显的体现。
整个活动中,教师一直强调要“轻轻地”摇一摇,没有强调旋转速度应该有所变化,也没有安排与旋转速度有关的活动。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一定要把活动总目标时刻牢记于心,以免有所遗漏。
第三,对于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积极引导,且尽量避免直接的亲身帮助。
在游戏的第二阶段,一名幼儿一直没有掌握摇瓶子的要领,相比于其他幼儿,她的水下去的很慢,对此教师并没有给予注意。
旁边的男生也摇不好,水也一直下不去,教师发现后提示男生要“轻轻地”摇一摇,并拿起男生的瓶子亲身示范了一遍。在这里,教师发现了幼儿遇到的难题,但是引导的方式可以更好一些。
幼儿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内心很焦虑的时候,教师首先应及时发现并给予关注,缓解幼儿的焦虑。在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很多方法。
比如可以请掌握要领的幼儿示范,分享自己的经验;也可以请其他幼儿观察该幼儿“错”在哪里,共同提出建议;当然教师也可以自己示范动作。
但是这里要注意,教师应尽量避免直接上手帮忙,因为教师的亲身“帮助”实际上剥夺了幼儿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即使这一次教师帮忙解决了,幼儿仍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下次应该怎么做,因此这样的亲身帮助应该尽量避免。
欢迎广大读者在看了该游戏之后,点击页面底部的写留言,与我们一起讨论如何开展科学区游戏活动吧!
版权声明
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