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业服务事业部 敖晓会
当前,在大多数幼儿园,建构区的境遇是:总有孩子们光顾,但整体搭建却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积木游戏的价值认识不足,对积木游戏的指导仍不够。针对此问题,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
1. 从目标导向上,重视整合性目标,避免重搭建能力轻认知探索
积木游戏,就是幼儿利用现成积木,进行各个部分的排列、组合,搭配成某一形状和物体的一种游戏。表面上看,它就是一种搭建活动。但实际上,它是一种综合活动,在搭建中,能够促进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搭建能力、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认知能力等的整体发展。
但在当前中,很多幼儿园仅仅将积木游戏视为搭建游戏,只提供幼儿积木,让幼儿自由去搭建,缺乏较适宜的引导,以至于幼儿只像个搭建师,有时候完成一个作品,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举个例子,在乐高搭建活动中,教师都会让幼儿采用“压缝”连接的方法,但并不引导幼儿去发现“压缝”这种交叉连接和直接重合连接方法的差别,实际上它们是导致搭建作品坚固结实与否的关键原因,这是引导幼儿通过搭建探索发现实际建筑中使用不完全重叠的方式摆放方砖的有利时机。
再比如,在搭建城堡时,老师们都会提醒幼儿去考虑对称搭建,但也要引导幼儿去发现对称的审美价值。又如,在使用不同颜色的积木中,引导幼儿采取某一模式的排列,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排列的方法和美感等。因而,这些提醒我们,关注积木游戏中除搭建以外综合能力的培养,避免重搭建轻认知探索的倾向。
2. 从实施上,重视提供有益的铺垫延伸活动和适宜的辅助材料
在实践中,存在一种倾向:似乎积木游戏就是纯粹的室内游戏活动,老师一般除积木本身以外,会提供一些搭建样图作为辅助材料。实际上,高水平的搭建活动是建立在对实物的观察和分析基础之上。因而,教师应考虑重视以下两点:
其一,带幼儿来到户外,引导幼儿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观察搭建对象。如要搭建摩天大楼,那就引导幼儿来到社区去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大楼整体是什么形状、颜色,它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各个部分是什么形状,各部分大小比例是怎样的等等,这些直观经验既有助于观察认知能力的发展,也为其后期搭建提供必备的基础。因而,外出观察可作为建构活动有益的铺垫延伸活动。
其二,同时提供搭建实物图片和积木搭建图片作为辅助材料。如果仅仅只是提供积木搭建样图,幼儿更多地只是去模仿搭建,一一对应地去寻找相应的积木进行搭建,这重在一一对应和寻找积木的能力。而如果同时提供搭建对象的实物图片和积木搭建图片,可以引导幼儿首先去发现实物与搭建图片的转换方法。另外,实物图片的存在也有幼儿展开除模仿搭建进行创意搭建的空间。
3. 从游戏类型来看,重视搭建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探索游戏有机融合
实践中,很多园所更多地将积木游戏仅仅视作搭建游戏。在搭建游戏完毕后,教师常引导幼儿将优秀作品展示出来,游戏就自然结束了。实际上,教师应关注在搭建基础上与其他游戏的融合延伸。
例如,幼儿用积木搭建一个快餐店,那么搭建完毕,可以引导幼儿来玩一玩快餐店里的角色扮演游戏;角色扮演过程中,根据角色扮演的需要,可以重新添减改变搭建快餐店等。这一过程,既是幼儿科学建构的过程,也是幼儿角色认知的过程。
再如,乐高教育套装中有一个管道游戏的套装,它就可允许幼儿在搭建管道道具时充分地去探索管道的特点等,这实际是将搭建和科学探索紧密结合。这种将搭建游戏与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探索游戏融合的操作方法,既有助于增强幼儿对建构游戏的持续兴趣,同时也能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
4. 重视教师在积木活动的指导和评价作用
有研究指出:对积木游戏恰当指导,才能促进幼儿积木游戏的发展和完善;如果不进行指导,积木游戏的发展进程会比较慢。幼儿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游戏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幼儿如能经过教师的引导去发现不同形状积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幼儿将能更快找到更合适的积木,尝试更高水平的搭建;另外,在搭建方法上,如果教师不通过示范点拨等方法让幼儿发现某些特殊积木的连接技巧,幼儿将很难找到正确的方法。因而,没有教师的指导,将很难保证积木游戏的有序开展,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另外,幼儿的作品是整个积木游戏最终的成果体现,它体现着幼儿的结构水平,也反映了教师的指导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对作品进行展示欣赏和等级评价可以很好的展现幼儿的劳动成果,增强幼儿的信心,促进幼儿建构水平的提升。这里的等级评价强调的是教师要对搭建的等级发展水平心中有数,从而对幼儿作品所处等级充分了解,这样也便于提供针对性的指导,真正意义上促进幼儿建构水平的提升。
总之,针对不同年龄幼儿,进行适宜适量的投放,如再配套提供相对较大的搭建平面和空间,加上教师适宜的指导,将一定程度上促进建构区有序且有成果的建构活动的出现,促进幼儿整体搭建水平的提升。
版权声明
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