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小班一年时间,独立入园已不再是孩子生活中的大事件。作为即将升班的过来人,很想把这一年的奋斗史分享给即将经历孩子入园的家长们。
我之所以称之为入园焦虑而非分离焦虑,是因为本人觉得入园焦虑走着自己的特殊性。它可能是孩子分离焦虑的一种,它因孩子“独立入园”而引发,它引发孩子焦虑的原因除了离开父母,多半还因为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所导致。孩子一岁左右的分离焦虑是最明显的。到两岁之后,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他知道父母只是短暂的离开而不是消失不见),他的分离焦虑会逐渐减弱。到三岁之后,他已经具备自我调节分离焦虑的能力。然而“独立入园”这件事激发了孩子分离焦虑的升级,最主要原因还是对于独立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
想一想进入幼儿园孩子将经历怎样的改变?第一,从家庭生活的无拘无束到集体生活的有规有矩。第二,从用吸管杯喝水到用水杯喝水。第三,从用小马桶上厕所(还可能有人帮忙穿脱裤子)到幼儿园独立蹲厕。第四,从家人喂饭到独立吃饭。第五,从家人帮忙穿脱衣服到独立穿脱,还要自己使用夹子晾晒。第六,从家人陪伴午睡到独立午睡……点点滴滴都是孩子即将面临的挑战。
看到这里,许多家长会跟着焦虑起来,怎么办呢?作为老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自己,很清楚孩子即将面临的挑战。在孩子入园前以及在园一年的生活中,自认为还算是平稳过渡的。下面我就将自己所做的心理以及行动上的准备分享给同为父母的你们。
一、评估孩子的能力,采取行动降低入园挑战。
在即将进入幼儿园之前,我对孩子进行了能力上的评估,预测他即将面对的挑战,同时为降低这些挑战采取了一些行动。
首先,我家孩子性格偏内向,见到陌生人不敢说话,没有和老师互动的经验,与同伴互动的经验也很少。我采取的措施是:带他参加一些体验活动,并作为旁观者观察他在陌生环境中的反应,不参与、只给他鼓励。
其次,我家孩子在家被照顾的很精细——喂饭、不吃硬的食物,运动少、出门不是抱着就是坐车,上厕所等生活问题一切都是家人帮忙解决的。我采取的措施是:带他脱离家庭生活一段时间,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经历了饭菜洒一地、频繁换衣服……但是需要我们父母注意的是,不管遇到什么难题,都要帮助他感受到在集体生活中的快乐,或者帮助他获得自己本领越来越强的自豪感。
二、做好心理建设,让孩子对幼儿园生活有期待。
幼儿园在孩子心理上的认同很重要。如果孩子很喜欢幼儿园,他就可以努力去适应那里的环境。为了做好上幼儿园的心理建设,我采取的措施是:购买与幼儿园有关的绘本,给他讲上幼儿园的故事。建议买国内出版的,因为更贴近国内幼儿园的情况。
三、信任幼儿园,在孩子面前永远说幼儿园的好。
孩子对幼儿园的态度一大部分源于家长的看法。如果家长信任幼儿园,孩子在幼儿园就很有安全感,情绪也比较安定。如果家长有那么一些对幼儿园的不信任,被孩子捕捉到了,都会加重孩子的入园焦虑。我采取的措施是:面对孩子,解读幼儿园各种做法都是为了帮助他成长。安抚家里老人的焦虑情绪,告诉他们放手、相信孩子才是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同时,把孩子在幼儿园的点滴进步告诉家人和孩子,增强孩子上幼儿园的自豪感。
四、尊重老师的教育,帮助孩子树立老师在他心目中的权威性。
“老师”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会伴随她的整个学习生涯。“老师的权威性”可以帮助孩子爱上学习,同时对于孩子适应幼儿园环境也大有裨益。我的措施是:首先告诉孩子,老师是教给我们本领的人。妈妈很多事情也不懂,等孩子学会了本领也可以来教教妈妈。其次,需要经常表达,老师对孩子的喜爱、表扬与鼓励。最关键的是,就算自己与老师在教育问题上的认识有分歧,也不要去干预老师的做法,尊重老师的教育行为、相信老师。当孩子对老师有看法时,家长要义无反顾地维护老师的权威,帮助孩子正向理解老师的行为。
曾听过很多心理学界大咖们,在分享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行为时,都不约而同地说到:聪明的家长并不是以强人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而是默默地在孩子后面,鼓励他去挑战这个世界,并且在他受到挫折时,给予他家的温暖。
审稿:仇亚萍
责编:钮 钮
随着差异化教育理念的深入渗透,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的地位逐渐增强。本书提出区域活动四部曲,即:选择环节—操作环节—整理环节—提升环节,真正做到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实施、合作整理、整体提升,试图将目前我国零散的、流于形式化的区域活动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出一套完整的具有指导性作用的区域活动教学实践宝典。
购书方式
扫描下方图片中二维码
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