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画教学中,我们习惯以教师为中心,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这使得孩子在绘画中往往按照老师的范例去模仿,教师和家长也常常以画得和老师像不像作为评判的标准。而幼儿本身的创造性在哪里?他们在绘画时是不是愉快、自愿?幼儿的情感是否积极主动?……这些问题常常被我们忽视。其实在绘画过程中,幼儿自身情感在其绘画中的作用,是幼儿绘画过程中的潜在动力。它包括对事物的正确感受和理解,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和表现欲望等,那么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作用表现在哪里呢?
一、幼儿的绘画情感是完成作品的保证
孩子的想象力是很奇特的,在他们的笔下,天空、云、太阳、花草、树木等一切都充满了生气,变得丰富多彩,如在画“我的妈妈”时,伊寒把妈妈头发画得长长的,一卷一卷的,她认为这样的妈妈美极了,金恺把妈妈画成个“大胖子”,而宇浩把妈妈的眼睛画得大大的,在画面中特别突出,三人的特征都被夸大了,可幼儿却认为自己画得很像,还互相夸耀自己的妈妈。这种夸张在幼儿的画中是常有的现象,他们往往对自己看得最仔细、印象最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画得较大,这也是一种创造,是幼儿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来理解、想象、创作。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情感是积极的,由此可以看出,有了积极的情感才能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潜能。
二、幼儿在绘画中的积极情感影响着对色彩的选择
我们观察幼儿的图画时,常会发现他们不受物体固有色彩的限制,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些颜色去表现,这在大人看来不合理,在幼儿看来却是自然。幼儿在绘画时,基本上每幅画都喜欢添上白云、太阳、小鸟。在画“生气的颜色”时,大多幼儿用红色和黑色,画“金鱼”时,有几个幼儿画出了五颜六色的底色,这说明,幼儿在使用色彩中,带有较明显的情感倾向,他们对色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色彩不仅仅被幼儿用来表现物体,还能表现幼儿自己的情感。
因此,情感一直就存在于幼儿的绘画过程中,老师应善于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让它贯穿于幼儿绘画的始终,那么,积极良好的情感如何才能形成呢?
1.开阔幼儿眼界,积累创作经验
绘画活动,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这就需要让幼儿养成观察的习惯,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包括身边的好人好事,自然界的变化,马路上的建筑等,还可以让幼儿欣赏画、剪纸、雕塑等,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创作提供材料。如在进行“做操的娃娃”绘画前,老师组织幼儿观察做早操时周围孩子的动作,上课时,幼儿纷纷把看到的画下来,因为有了准备和情感的积累,幼儿情绪很高,创作了一个个动作各异的娃娃。这一绘画过程中,教师没有为其中形象作示范,但孩子却通过自己的眼,自己的手表现得准确、形象。
2.正确的引导、评价,使幼儿积极情感得到鼓励
幼儿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在绘画中的能力也有强有弱,评价时,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对能力强的给予肯定,有进步的也要表扬,对能力弱的孩子更要鼓励。使每个幼儿对自己有信心,对绘画有兴趣,在这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发展智力,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总之,教师要善于钻研,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积极的情感,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良好的绘画习惯,有了这些良好的素质,就能使幼儿创造出更美的画面。
【试论幼儿绘画情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