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小差异应知
幼儿园和小学本身的特性和目标使然,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要求差异巨大。
一是学习生活差异。幼儿园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需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小学学习多依赖课本中的间接经验,尤其重视知识的迁移和内化,生活中需要遵守众多规章制度。
二是人际关系差异。幼儿园教师整日陪伴孩子,孩子们在园始终共同游戏、饮食、作息等等;小学教师主要在上课期间接触孩子,同学交往常只有在课间十分钟和入学放学的短暂时间。
三是标准要求差异。幼儿园教育是全面的、启蒙性的,把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小学教育中教师和家长更重视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学习优劣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压力。
幼小衔接应知
概念与意义
幼小衔接在于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这是幼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转折之一,是促进儿童顺利地实现自身发展特点升华的过程,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尤其关系着幼儿的社会适应和学业发展。
问题与导向
一是学校层面,存在衔接形式化问题,幼小衔接缺乏深度合作;二是教师层面,存在衔接片面问题,幼小教师对两个学习阶段的差异认识不清、理解不深,只考虑了知识衔接,却容易忽视能力衔接与学习方式衔接问题;三是学生层面,存在适应能力不足问题,幼小阶段学习方法差异较大、学习和生活习惯存在矛盾冲突,幼儿园阶段的启蒙并不能完全满足小学阶段的知识能力需求。
核心与关键
幼小衔接核心在于该年龄段幼儿在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如何有效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幼小衔接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的稳定情绪、对活动的态度以及各种行为习惯,使幼儿逐步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为幼儿入小学打好基础。
策略与方法
幼小衔接主要集中于大班下学期和一年级上学期,主要在于做好小学入学准备。务必需要做好家、园、校三联动,依靠学习更新衔接观念,利用网络和实践打开互动通道。
一是家长方面,始终信任、鼓励和支持孩子,帮助孩子做好身心方面和物质方面的入学适应和入学准备。
二是幼儿园方面,重视幼小衔接,着重在大班下学期渗透小学入学准备相关教育,提供幼儿参观小学、接触小学生和小学教师的机会,帮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幼小衔接。
三是小学方面,与幼儿园深度合作,尤其是小学一年级教师可以结合小学教育需要,针对性地提出入学建议,内心接纳初入小学的孩子并帮助改进。
最后写给孩子
记得你初入园时懵懂无知、哭泣撒泼的样子。
记得你入园之后快乐游戏、学习进步的样子。
惹我们生气的你,让我们担忧的你,
倾注了热爱与期待的你,
慢慢地,你学会了许多本领:
会注意安全,保护自己也不伤害别人;
会关爱他人,体贴家人同时热爱师友;
讲演大胆,数数正确,画画优美,唱歌动听;
穿衣迅速,吃饭均衡,作息规律,整理有序……
你变得健康强壮、活力满满;
你变得自主自立、积极主动;
你变得品质优秀、习惯良好……
你一天天长大,我们慢慢变老。
你终将走远,我们甘愿目送你高飞。
我们的宝贝,
愿你健康,身体强壮心灵富饶;
愿你幸运,学习努力交游广阔;
愿你幸福,阖家欢乐成长自由。
供稿:木贞心
排版:大门爱大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萌童们也会一直陪着大家的哦~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萌童不懵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