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缘起
幼儿已有在世界读书日亲子自制图书的前期经验,在初步认知自制图书的基础上涌现出大批自制图书。
教师行动:
为了让活动更有意义和趣味性,在幼儿实践和教师观察反思之上首次调整了活动,将语言区从睡房搬到了教室,特地设置了一个图书制作处,并安放了各种制书材料和制作完整图书图解。
幼儿反馈:
首次改进之后出现了以下“超厉害”的图书,有科幻类、情感类、操作类、日记类、说明书类、甚至还出现了小人书类等。
教师反思:
每日在一日生活离园前活动中分享自制图书,得到了幼儿的喜爱,精彩填充了离园准备环节。但之后发现语言区每天都只有单一的自制图书活动,语言区“死了”,需要深入反思、预设课程、调整计划、优化行动。
二、课程推进
1
教师行动:
创设活动:《自制故事手偶》、《自制背景故事盒子》、《自制背景故事火车》、《收听广播》等,以此丰富幼儿区角活动内容并锻炼幼儿讲说能力。
幼儿反馈:
幼儿每日主动创编故事并请教师录音,同时在睡前分享自编故事;幼儿每日主动完善故事背景和手偶制作,以此录制故事。
教师反思:
加入幼儿表达之后,语言区逐渐“活了”。
2
教师行动:
实现语言区目标需要夯实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为了巩固幼儿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鼓励幼儿在午睡起床时做阅读记录。
幼儿反馈:
在此环节幼儿开始安静阅读,并坚持不懈地做阅读记录。
当发现阅读的图书受损后,孩子们自发修书。
同时,幼儿自发讨论,形成了新问题:前一天看的书很难记住页码,第二天我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带着问题开展了自制书签活动。
教师反思:
幼儿在此环节中不断提升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和记录的习惯。考虑到家园协同更利于幼儿教育的发展,拟让家长参与班级课程建设。
3
教师行动:
商量讨论后决定发起以下课程:《我和爸妈参观图书馆》 《亲子阅读活动》 《我借你图书看一看》,并邀请父母参与,详情如图。
幼儿反馈:
幼儿说书可以让我们变漂亮,变智慧;书可以让我们认识很多字;书可以让我认识新的世界;看了书可以让我增长知识,考试会考很好等等。
父母反馈:
肯定教师的活动预设和幼儿的行动,家长带来惊喜,走进课堂讲解书的历史、作用,并带来了众多图书。
教师反思:
家长的参与升华了课程。通过阅读家长带来的众多图书,幼儿在创编故事时发现了完整的故事到底需要哪些东西,丰富了自身经验,《语言区“活了”》这一系列课程就此结束,师幼共同发起的课程《完整故事需要什么》也应运而生。
观察幼儿表现,发现实际问题与发展需要,教师预设行动计划,师幼共创活动环境并展开行动实践,同时纳入家园协同与社区资源利用,不断发现问题、反思调整、循环提升,完善课程,玩转区域。
供稿:大门爱大萌
排版:大魔王
END
这个假期你快乐玩耍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