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期我们聊过这个话题:中国的幼儿园,以及中国的大部分家长,是怎样应对幼儿园里孩子的“意外伤害”事件。
(了解请看前期推送《您是不是对幼儿园“安全事故”有什么误会?》)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国外的幼儿园,怎样应对“意外事故”?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何谓“意外事故”,360百科给了定义:
我们可以了解到,“意外事故”有两层含义:
其一,确实造成了伤害;
其二,无意性、难预计、难避免。
日本、美国等相关部门都曾做过调查统计,表明儿童受伤种类一般有:骨折、挫伤、擦伤、扭伤等,
而事故发生地点最频繁的就是户外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等处,例如滑梯、秋千、攀登架等。
但是,芬兰、日本、美国等学前教育发展相对较快的国家,却有很多“纯自然”的户外游戏。
并没有中国幼儿园里随处可见的“塑胶地面”(为了安全),而是沙地、泥地、草坪……在这些场地里,其实孩子“更容易”受伤。
他们分析孩子在幼儿园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
其一,游戏场地不足导致拥堵,游戏材料缺乏导致的争抢,都可能导致儿童受伤。
其二,孩子经验的缺乏导致其对“危险”的预估偏差。
其三,游戏场地和材料本身存在的“危险性”。
了解了事故发生的原因,便有了以下对策:
首先,尽量保证有足够的场地与设施供孩子们户外活动使用。资源的争夺,是人类生活里永恒的话题,为了争夺土地、石油等资源,
人类有时候甚至会对同类大开杀戒——战争由此而来。孩子是人类的幼年状态,也会为了空间、材料等资源产生争夺。因此,充足的场地、材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措施。
第二,用好“语言”的工具,教孩子学会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告诉对方你的情绪和需求”,同时“了解对方的情绪和需求”能帮助孩子们化解一些纷争,从而降低“伤害”发生的可能。狮子如果发现其他狮子侵占了它的食物,
它便会暴力将对方赶走。幼儿园孩子正处于“语言表达”的初级阶段,在面对纷争时,他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动手”(在未受任何教导的情况下)——这是人动物性的一面。但是有了“语言”的工具,
孩子便可以通过“表达”、“聆听”、“沟通”和“协商”等方式化解纷争——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面。
第三,创设充满“危险”的环境,让孩子亲身体验这些“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的危险性,或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以适当的安全提醒。也就是说:
1. 游戏环境和游戏材料本身具有一定“危(挑)险(战)性”,让孩子在尽情游戏中获取经验。
2.“预估”游戏场所或游戏材料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设法使它们降到最低甚至为零。
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
其一,孩子获得的“快乐体验”较强烈。“惊喜”、“刺激”,往往是伴随着“危险”的,
也就是说,越是“刺激好玩”的游戏,越带有一定的“冒险性”。因此,孩子在这些看似“危险”的游戏中,往往能获得更大的“快乐感”;
其二,孩子会获得更多的经验。孩子获取经验,大部分要依靠“直接感知”,
通俗的说就是:你不让他试试,他永远不会真正“明白”。
在面对“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要去:
了解——追寻原因,为何发生?
理解——权衡孩子“受伤程度”与“成长的价值”。
化解——设法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最重要的是,当孩子“受伤”时,一定要把我们大人自身的感受放一放,毕竟,孩子才是这件事,以及他自己人生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