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呼和浩特一男童放学后被别的家长接走,后又在幼儿园受了伤,引发了一场关于“代接”的责任风波:
6月28日,呼市市民彦如彬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佳乐(化名)今年6岁,在玉泉区昭君路天颐尚居小区内的蕾格童星幼儿园就读。然而6月8日下午的一场意外,让儿子受伤并接受了一场手术。
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我了解事发情况,得知8日下午五点多幼儿园放学后,我和妻子没有及时去接孩子,于是我家孩子就被幼儿园其他小朋友家长代接了。代接家长带着我家孩子在外边玩了一会后又返回幼儿园内,之后孩子在园内的室外游乐设施玩耍时不慎跌落。”彦如彬认为,幼儿园没有经过家长允许怎么就能让别人代接孩子?幼儿园应对此事负责。
该幼儿园一位王姓执行园长告诉记者:“6月8日17时20分幼儿园放学,但是放学后20多分钟了,小佳乐的父母还没来接他。后接走佳乐的是他同班同学的家长。佳乐和这位同班同学平时在一起玩,家长也都互相认识。”
王姓执行园长称,幼儿园放学时她在幼儿园门口与其他家长交流,没有问代接家长为什么要接走佳乐。幼儿园也有明确规定孩子在被接走后,不要再返回幼儿园。但是那天没有老师注意到佳乐被接走后又返回了园内玩耍。
园方:当天未向当事家长确认能否代接
那么,幼儿园是否有明确代接的制度规定?一位自称幼儿园负责人的封姓女士说,如果是代接学生,幼儿园会发视频向家长确认。那么事发当天为什么没有人向佳乐父母确认?封女士说:“是佳乐前一天跟他同班同学的家长在一起的时候问人家,‘阿姨,明天你能不能把我接上?’,并且佳乐妈妈当时在场,她没有说不能接。所以,幼儿园默认佳乐家长知悉并同意孩子被代接。”
对于封女士的说法,彦如彬则告诉记者,他与妻子从未委托过任何人代接孩子。
属地教育局:后期还将介入调解
封女士称:“事发当天晚上10点多,佳乐爸爸给我们打电话说孩子需要手术,从当天晚上直至第二天我们也在积极配合工作,看能不能尽到我们的心意。我们一直在跟家长协商解决此事,我们园方和代接的家长也应该好好区分责任,该我们园方的责任我们会承担。”
7月1日,彦如彬称,针对自己孩子目前的身体状况,他要求园方赔偿10万元,但园方未同意。
7月8日,记者联系彦如彬询问事情进展,彦如彬称他咨询了律师和呼市的三家伤残鉴定机构,经过考虑后他向幼儿园的索赔金额有变化。目前他主张幼儿园赔付十级伤残补助88000元、医院医疗费22000元、三个月护理费13500元、三个月营养费9000元、住院伙食补助1040元、精神损失费3000元、伤残鉴定费2500元、本学期学费退费3300元,共计142340元。后续治疗费用待定。
离园环节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最难处理的环节,不少幼儿园教师都戏称该环节是“打仗”的环节。
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离园时的“意外发生”,园长荟特别梳理了一篇“离园安全五部曲”,分享给各位园长老师。
01/
1、生活自理方面的提示和检查
离园前,教师要提示或指导幼儿清洁仪表、整理衣裤、系好鞋带,查看幼儿脸上是否留下脏的痕迹,头发是否凌乱,穿戴是否整齐。
对于年龄较小或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还要检查是否有尿湿、汗湿等情况。如有,应及时为幼儿更换洁净的衣物。
可组织幼儿进行“摸摸自己的扣子,掖好自己的衣服,提提自己的裤子,看看自己的鞋子,找找自己所带的东西”等自我检查的活动,以及“找一找,看一看,你有困难我来帮忙”等同伴互相帮助的活动。
这样既有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又加强了幼儿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情感教育。
02/
1、准确识别家长
03/
离园时,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做礼貌而简短的交流。与家长沟通时教师应注意两点:
1、面带微笑,迎着家长的目光说话
教师真诚、微笑的目光可以得到家长的信赖,如果家长感到教师的目光注视着他们,他们会更加注意教师的谈话内容,心理上会与教师更加亲近。同时,目光的交流也是教师了解家长内心世界迅速可靠的方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交流
教师要抓住幼儿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与家长交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他的孩子,教师在用心爱护和教育他的孩子,从而令家长心悦诚服,愿意面对面与教师交流。
抓住幼儿个性特点最有效途径的是细致观察,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饮食、睡眠、游戏、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发现有需要跟家长沟通的问题及时记录。教师若对幼儿缺乏了解,与家长交流时就说不到点子上。
04/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人数,幼儿情绪及健康状况,带药及服药情况,对体弱幼儿的照顾等。
半日生活情况:进食情况,教育教学活动情况,户外活动情况。
事故情况:有无事故发生,包括小伤、破皮等情况。
05/
1、幼儿活动区域的整理
5、次日用品准备
更多离园环节管理细节
(点击对应图片下载)
【幼儿园管理必备】
【幼儿园教育教学必备】
【幼儿园活动系列】
【优师教研】
– END –
成为优师教研,获取更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