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德国的善良教育及其对我国幼教的启示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德国是一个崇尚教育的国家,其悠久的教育史中不乏康德、黑格尔、尼采、歌德、爱因斯坦、赫尔巴特、叔本华、韦伯等世界级大师。“善良教育”是德国教育的特色之一,经过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德国格外重视对儿童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善良教育的思想源起

  “勃兰特思想”是善良教育的重要思想起源之一。维力·勃兰特是20世纪德国独特政治背景下的杰出政治家。1969年他当选为联邦总理,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和平的政策。1970年12月,他访问波兰时曾跪在犹太纪念碑前,以实际行动向被无辜屠杀的犹太人致歉,1971年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的“德国发展的基石是追求和平”的观点,被称为“勃兰特思想”。“勃兰特思想”给德国带来了昌明的政治文化,引发社会各界深刻地反思历史,善待生命,从而德国战后经济得以腾飞,国家得以统一。与此同时,德国的教育界从中汲取了大量营养,以善良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成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善良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爱护动物

  德国人认为善良教育应当善待自然界的多种生灵,因此爱护动物成为德国儿童接受“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家庭中,当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家长就特意喂养了小猫、小狗等动物,帮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体验养育弱小生命的情感;幼儿园也饲养了各种动物,由儿童负责轮流喂养,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和游戏,并做好“饲养记录”。关爱动物的善良教育一直延续到儿童的学龄阶段,如儿童正式入学后,学校会经常组织“善待生命”的讨论或作文比赛;学生还利用自己积蓄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而虐待动物的儿童轻则会接受批评或训导,重则受到成人的惩罚;如果效果不明显,甚至还被送去进行心理治疗。因为在德国人看来,这是涉及到个人的道德和信仰的严肃话题,比学习成绩更加值得关注。

  (二)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是善良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位德国政府官员认为,“七八十年代,政府主要通过法律等强硬手段推动环保工作的启动;而现在更多是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自觉地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幼儿时期,家长和教师就通过实际生活的事例和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告知儿童环保的基本知识,培养环保意识。有的地区还专门组织艺术表演团,通过文艺表演传达环保观念和知识,如如何分类处理垃圾,如何在家中节约能源等。多种形式的环保教育深受儿童喜爱,他们不仅在生活中时刻关注环境的保护,甚至还能监督成人的环保行为。保护环境,善待自然,也是善待生命。

  (三)同情弱者

  同情和帮助弱者是德国人对儿童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在成人社会的倡导和鼓励下,儿童能主动帮助有困难和有特殊需要的人,为他们排忧解难。儿童的此种行为不仅发生在教室,更多见诸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法兰克福一名儿童粗暴地将上门乞食的流浪者驱赶出门,全家人便特意为此召开了家庭会议,帮助孩子明白“任何一个社会人都有尊严,哪怕他身处困境:人应当学会理解他人,同情弱者”的道理。后来,该名儿童主动建议邀请此受辱的流浪者到家里做客,得到了家人的谅解和支持。

  (四)宽以待人

  “宽以待人”在德国被看作“善良品质”的一方面,是善良教育重要的行为体现。只有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才能和谐地与人相处。在德国的家庭和幼儿园中,父母和教师将宽容视为待人处事的美德,并处处给儿童以榜样的示范。儿童入学后,学校更是将“宽以待人”作为青少年的道德必修课,“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心理训练俯拾即是。教师还提倡学生将对道德基本原则的理解体现到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和实际行为上来,在实践中体现善良教育的根本价值。

  (五)反对暴力

  在对儿童进行“善良教育”的过程中,德国人尤其重视反面事例的作用。对那些所谓恃强欺弱的“小霸主”,校方的反对态度非常鲜明,采用说服教育或者规章制度加以约束,甚至会送到专门的机构进行“深入教育”。而对于可能引起儿童暴力倾向的游戏材料等,均加以严格的制止。如不赞成玩具商开发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儿童(尤其是男孩)沉迷于坦克、战斗机等暴力玩具中。教师和家长对影视节目中的暴力镜头和生活中的暴力事件等,都十分小心谨慎,注意引导儿童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

  三、善良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从善待生命的角度反思道德教育

  以“善待生命”为核心的善良教育是一种对人类基本道德观的润泽。德国建立在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文化根源基础上的善良教育,实质上是对人本性的再认识和再思考。我国的道德教育实施至今,虽然使儿童在思想和行为上受到很大的熏染,但“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想法仍不足为奇。这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和文化问题。从善待生命角度对道德教育进行最根本的反思,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善的一面,真正从关爱生命的角度去看待安身立命的基础,以感恩之心面对生活中的事和人。

  (二)从细处实践善良教育的“爱护”原则

  “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是德国善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许多幼儿园都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我国幼儿园中也不乏动物区、植物角,更不乏教师充分运用此种资源的优秀事例;但也有的教师仅将其作为激发儿童兴趣的手段,对植物的观察记录和对动物的养育照顾被看作“例行公事”。儿童只感到好奇和兴奋,而对生命自然、持久、发自内心的爱却被忽视。

  因此,幼儿园教师首先应当转换观念,从关爱生命的角度理解和看待班级的植物区和动物区;通过基本介绍,将其引入到幼儿园课程及生活中来,使幼儿感受到植物和动物是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应当关爱它们,并与其共同成长。同时,教师和儿童可一起观察和记录植物与动物的每一点变化,体会生命的脆弱和可贵之处,逐步培养善待生命的情感。

  (三)与家长合作形成善待生命的和谐氛围

  德国善良教育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与家长的充分合作,形成良好的家园共育氛围。不管是家长在家里饲养小动物,还是教育儿童同情弱者,远离暴力,都很好地体现了家长对善良教育发自内心的重视与关心。教师可在儿童的道德培养等各方面多与家长沟通,争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如家长可将对生命的关爱、对他人的看法渗透到儿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身体力行地实践自身对善良教育的理解,与幼儿园教师一起在儿童成长初期埋下善良的种子。

  (四)从社会大环境审视善良教育的重要性

  德国的善良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全民运动”,善待生命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并在文化中扎根。在我国,创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发展目标,也是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导向。而社会的和谐离不开对人性的尊重和对生命尊严的敬畏,关爱生命的善良教育是一种发展的大智慧,应当得到全社会的推崇。在儿童早期进行关爱生命的善良教育不仅是儿童道德发展、性格完善的重要方式,更应当成为贯穿一生的道德信仰和做人原则。润泽于生活中的善良教育将早期教育融入到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并将成为社会文化重构的基础,善良教育对于社会风气形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善良教育是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严肃话题,更是一个见诸于关爱日常生活的温馨话题。德国的善良教育有其思想的起源和内容的特色,能在某些方面对我国早期教育有一定的启示。关爱生命、善待自然、和谐共处,是新世纪公民应当从儿童时代即开始培养的基本素养。

 

【德国的善良教育及其对我国幼教的启示】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德国的善良教育及其对我国幼教的启示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