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不少家长都选择和孩子在家里过一个安全又温馨的十一。
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
“又要想办法从‘妈妈抱抱/爸爸在哪’的夺命连环call里挤时间休息了。”
心软的家长,只好咬牙成为有求必应的陪玩机。
而成熟的家长,在想办法让孩子成为单体游戏永动机。
独立游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让孩子从电视、平板和家人的围绕中脱离出来,获得精神放松的机会。
想培养孩子独立游戏的能力,这些事从现在就可以开始做啦:
01
正确的离开方式
父母陪孩子的时间,时不时会被不得不处理的工作打断。有的家长看着孩子玩玩具玩得挺开心,又觉得处理事情花不了几分钟,拿着电话直接就走了。等孩子从玩具堆里抬头,发现父母不在了,大一点的会跑去找他们,小一点的可能直接就闹起来了。这种不告而别会变相增加孩子的关注需求,因为即使时间再短,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次不安的分离体验。
多伦多一家儿童医院的主任Chaya Kulkarni建议,在要离开的时候最好以分钟的形式告诉孩子,并且要强调自己会回来。慢慢拉长离开的时间,孩子对家长的分离焦虑也会逐渐减轻。
02
消 消 乐
一个孩子在家作天作地,两个孩子在家翻天覆地,那么三个孩子呢?
提前问问孩子的朋友,如果他们也在家呆着,可以借此机会让多个孩子一起消磨时间。不仅能解决家长们的烦恼,也是一个让家长直接观察孩子社交能力的机会。
03
平行游戏
培养孩子独自游戏的行为,需要家长给他们提供模仿对象。家长可以逐步开始在孩子旁边看书,或者在他们写写画画的时候也把表格拿出来做笔记。这种互不干扰的氛围,也有助于让孩子适应独立玩耍的环境。
04
选对玩具
一旦孩子开始沉迷于手头的游戏,家长就可以解放了(至少是一小会)。
那么,如何让孩子对游戏保持专注呢?
游戏流程方面,我们在这篇文章→专注力培养:从入门到放弃←里详细讲解了能让孩子保持专注的“心流”式游戏流程设置。
而在玩具选择方面,尽量选择光声刺激少、方便组合和二次创造的玩具,更能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说到这样的玩具,很多家长会想到乐高。
乐高虽然好,但是孩子玩乐高,最后苦的还是家长。
因为……
一不小心踩上去真的好痛啊啊啊!!!
不想受苦的家长,除了小心走路之外,也可以试试爱立方新出品的这款国风积木:
扁平光滑的积木片,无论怎么踩,都不会有踩到乐高的酸爽
顺便还能提高一下孩子的空间认知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
更多详情戳这里→ 保护您和孩子脚部健康的天工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