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小学,我们准备好了吗?——国培专家跟您说说幼小衔接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小学,我们准备好了吗?——国培专家跟您说说幼小衔接-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专家介绍



小学,我们准备好了吗?——国培专家跟您说说幼小衔接-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金锦秀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集团)武汉爱立方儿童教育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培训总监、长江学前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 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 政府外派专家、中学高级教师



小学,我们准备好了吗?——国培专家跟您说说幼小衔接-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再过两个月,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就会光荣的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这个暑假是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去成为一名光荣小学生的关键时刻,所以今天我想和老师、家长们一起聊聊,关于孩子要上学,我们准备好了吗?






近期,教育部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通知明确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为第五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幼小协同、科学衔接”。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幼儿成长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提前学习英语、拼音、识字、加减法等知识。这样真的对吗?今天,我想从“两个困惑,两个话题”入手,和各位老师和家长们一起来聊聊幼小衔接这件事。

小学,我们准备好了吗?——国培专家跟您说说幼小衔接-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一、 两个困惑

案例一:有一位家长告诉我:开学没几天,别人家的孩子都高高兴兴地上学了,我们家的孩子却躲在家里不肯出门,一问,说是“怕抄作业!不认识老师黑板上的字。”家长则总是抱怨孩子“一天到晚掉东西”、“老师的通知从来都没有传达给家长,不如班上的谁、谁”。

案例二: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学的头一个月,情绪比孩子还要紧张,每天都要反复地问孩子:“你今天和同学们吵架了没有?”、“上课举手发言了吗?”、“上午喝水了没有?”、“找到厕所了吗?”这种焦虑的情绪尤其在妈妈身上表现得尤为强烈。有的妈妈甚至玩起了“跟踪游戏”,不放心孩子在校的表现,自我施压,形成不必要的压力。小学,我们准备好了吗?——国培专家跟您说说幼小衔接-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博导冯晓霞教授所说:“幼小衔接,有三个关键点,第一个就是对学习感兴趣,对学习,对新事物要有好奇心、有兴趣,喜欢探究,喜欢问问题。第二个关键点是活动能合群,你的孩子能学会和其他的孩子相处,能够很快的融入到这个班级的集体活动之中。第三个就是孩子生活要有条理。”这就是幼小衔接的三个关键点。 小学,我们准备好了吗?——国培专家跟您说说幼小衔接-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我们也发现,老师和家长们在幼小衔接这个话题上有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就是,不重视衔接,有的老师或家长会说,树大自然直,孩子们到学校去一看,哥哥姐姐怎么做的,他就会了。我们称这种现象为不重视衔接。第二个就是刚才故事里面所提到的,两位家长都是衔接过度。

接下来,我想和老师以及家长们谈谈两个话题:一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究竟会有哪些变化。二是家长从哪些方面进行准备,切实做好我们的入学准备工作。






  二、两个话题:

1.变化

(1)生活环境的变化。

孩子在幼儿园里生活、学习的时候,会看到幼儿园里的布置都很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而且还有非常卡通的大型玩具和户外儿童材料。幼儿园是孩子玩的世界。而小学呢,推开教师门,大部分的教室是整齐的朝向某一方向的,固定的座位对幼儿来说缺乏吸引力。操场上,低年级能享用的运动器械也较少……这些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2)学习方式上的变化。

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游戏为主,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则是以学习为主。老师严格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一般指令性的语言比较多;老师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上课的时间也会延长,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做家庭作业、成绩考核等;有些学习任务还需要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成……孩子在学习方式上的适应还需要一段过程。

(3)师生关系的变化。

在幼儿园,因为我们倡导“保教并重”,所以老师非常看重对孩子的护理和照顾,从早到晚的活动,老师都会跟随其后。“妈妈型”“姐姐型”的教师占主流,孩子们的心理上也比较依赖老师。在幼儿园里,老师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角色,幼儿的教师像父母般的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往往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就像家人一样。

而到了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比较少。新入学的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教师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自主地完成学业,解决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孩子的心理情绪必定会经历兴奋、紧张、焦虑这三个时期,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而出现抗拒心理。所以,当孩子在幼儿园熟悉的老师、小朋友被新的老师和同学取代的时候,孩子容易产生孤独和焦虑感。有一个词叫“上学恐惧症”,就是指这一类的孩子的表现,表现出一提到上学就很害怕,就会感到很无助。2.准备

(1)心理准备

   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衔接观,既不能过分衔接,也不能不重视衔接。幼小衔接是一个自然的成长过程,家长千万不要把“小事当大事”,不要刻意制造紧张气氛,更不能将上学视为“惩罚”。如说“等你上学了,让你老师好好管管你!”形成“上学恐惧症”。

其次,孩子作为幼小衔接的主角,他们也要做好身心全方位的准备。具体怎么做呢?我们推荐以下几点:

①家长带孩子到即将就读的小学看看,熟悉校园环境和去学校的路,帮助孩子记住明显的标志、了解交通规则。刚开始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和孩子手牵手,等到孩子完全熟悉周围的环境后,再放开手。

②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静心坐下来。家长限定时间让孩子做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让孩子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主要是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培养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

③家长帮助孩子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那么我们小学阶段重点是哪几个学习习惯呢?比如: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再玩;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作业做错后及时订正等。

握笔姿势歌

胸离桌子一拳,

眼离桌子一尺,

手离铅笔一寸。



(2)加强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①给孩子准备一个小书柜,教会孩子将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分类摆放。

②培养孩子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要逐渐带着孩子培养他收拾自己物品的好习惯,以及物归原处的习惯。其实就是让孩子知道,自己下次要使用该物品的时候,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它。

③ 教会孩子自己看钟,培养时间观念。 建议家长给孩子买一块小手表,告诉孩子几点钟该上学了,几点钟该下课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观念。美国心理学家说过:“播下一种动作,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习惯是家长们送给孩子一辈子的财富,所以要求家长帮助孩子们一点一滴的养成良好的习惯。

(3)与孩子共同准备学习用品

① 父母应和孩子共同准备学习用品。提醒家长们给孩子准备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时,文具的功能不要太多,颜色也不要太复杂,否则上课的时候,孩子很容易将注意力转移到文具上去。家长还可以给孩子们准备一个记事本,用来记当天的作业或第二天要带的物品。可能此时,孩子们还不会写字,那就让孩子用幼儿园里所学的方式,用画画的方式来记录要带的东西。

② 教会孩子使用卷笔刀(器)。家长要手把手的教会孩子使用卷笔刀(器),让他们自己慢慢学会准备好第二天要使用的文具。

       

请家长们对孩子们一定要有耐心,建议在训练孩子的过程中,将自己的食指换成拇指,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4)安全记心头——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①“擂肥”现象。家长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告诉孩子父母的电话和急救电话等)。同时也提醒父母,不要给孩子带很多钱上学,因为容易引起坏同学的注意,造成不安全的隐患。

②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熟悉回家的路,注意自身安全。

③控制幼儿的零用钱,注意食品安全。家长提醒孩子不要带钱买校园旁边的零食,而且带钱进入校园还会造成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

④不建议将孩子寄宿。亲子之家需要互动,需要亲密的肢体接触,家长应该经常抱抱孩子,亲亲孩子。亲子互动少的孩子,可能患上“肌肤饥渴症”,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5)就近入学——不要盲目择校

古时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日前在上海上演了“新孟母择校”。上海市教委最近公布了2016年上海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入园最新政策,强调初中、小学和幼儿园一律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测试。“就近”和“免试”继续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两大关键词。许多工薪族在小学开始就为小孩择校,以此在他人面前以自己孩子上某某名小学为荣,但实际上经济上压力很大,孩子在同学面前压力也很大,这种面子要得吗?基础教育的原则是“就近入学”,当前择校之风盛行,这既增加了家长的负担,也浪费了宝贵的社会资源。

我想说,上好学校不等于接受好教育,也不等于孩子就能成才。家长在对待给孩子择校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慎之又慎,其不利因素表现如下:

①如果孩子小学和初中不在居住地入学,而选择择校的话,每天用在接送孩子往返途中的时间要比就近入学多得多。家长不如利用这个时间多陪陪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或者跟孩子好好交流。

②热点学校“两头沉”现象突出,人均占有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在重点校,一般一个班都在60—70人,教室拥挤,学生得到教师的关爱相对较少。据调查,在很多重点校的班级,教师对学习成绩在上游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关爱较多,中间学生关注较少。而在普通学校,这个问题并不突出。

③最后,择校生的心理问题较一般学生突出。择校后,对新环境熟悉至少半年。如果与新同学的关系处理不好,可能造成群体性分离,对孩子的心理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  

小学,我们准备好了吗?——国培专家跟您说说幼小衔接-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所以我们说,上最好的学校不等于接受最好的教育,更不等于成才。金老师提醒家长们:一定不要盲目攀比、虚荣心膨胀,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冷静对待择校风。

幼小衔接,科学协同。让每位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努力,让孩子顺利的做好衔接,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

预约直播课,点下方“”,下载健康宝贝APP即可~小学,我们准备好了吗?——国培专家跟您说说幼小衔接-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爱立方数字幼教馆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小学,我们准备好了吗?——国培专家跟您说说幼小衔接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