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新近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园教师的艺术素养,尤其是美术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其中美术鉴赏力是核心素养。本研究通过对湖北省部分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的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美术鉴赏力总体水平较低,不足以支持其较好地完成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及开展环境创设活动;较低的美术鉴赏力也成为其内化和实践“环境育人”教育理念的瓶颈。我们可以通过在职培训或引导教师自学等途径,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美术鉴赏力。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师;美术鉴赏力;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9-0031-05
2012年9月,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颁布,或明确或隐性地对幼儿园教师的艺术素养,尤其是美术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第12条“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第34条“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第45条“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这些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技能方面的要求,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美术鉴赏力和美术表现力。
美术鉴赏力是指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美术知识和其他知识的能力。美术鉴赏力是美术素养的核心能力,也是具有美术表现力的前提。学者们普遍认为,美术鉴赏力不是一种一般的能力,也不是通过先天遗传而获得的,而是一种须经由专门训练才能获得的特殊能力。
那么,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美术鉴赏力水平如何?他们的美术鉴赏力能否支持其较好地完成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及开展环境创设活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图片讲述法,对湖北省部分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教师进行了相关调查,以期了解他们美术鉴赏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一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项目艺术类课程的设置、评价等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3年元月,研究者对参加“湖北省(2012年)农村幼儿园教师国培项目”的学员(来自两个班,一个是骨干班,该班学员在幼儿园工作至少2年以上;一个是中小学、中职学校转岗教师班,该班学员无任何幼儿园教学经验)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学员来自湖北省的汉川、孝感、应城、大悟、恩施、云梦、利川、安陆、咸宁、襄阳、宜城、枣阳、老河口等13个地区、县(市)。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自编问卷。学员先填写部分问卷题目,再听“中外美术作品欣赏”讲座,最后完成问卷上的三个开放性问题。通过前后对比了解美术欣赏课程学习对学员“美术鉴赏”意识的触动程度。本调查共计发放问卷430份,其中骨干教师班发放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转岗教师班发放22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问卷共计280份。
2.访谈
根据学员性别、职位以及在听讲座过程中的表现等,选择9位学员(其中两位是男性)进行小组座谈,目的是了解学员美术鉴赏力水平的自我评判、影响美术鉴赏力水平提高的原因、有效提高美术鉴赏力的方法等。
3.图片讲述
请学员从三本书中挑选出一幅最喜欢的画作,并简要说明原因。研究者对学员讲述的内容按照“形式”“内容”“体味领悟”进行分类分析。这一做法借鉴了“视觉研究方法”,即由被研究者自主选择对自己产生影响的图画,再口头讲述对图画的感受,以较为真切地把握被研究者关于美术作品的内在体验,通过对其赏析角度的分析,推断其美术鉴赏力水平。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幼儿园教师普遍缺乏美术鉴赏经验
1.职前接触的美术课程内容多为技能型训练
对学员“职前学习过的美术课程”进行调查发现,骨干教师班学员中有100人(占76.8%)、转岗教师班学员中有101人(占67.3%)在职前学习过相关的美术课程,包括素描、色彩、速写、水粉画、水墨画、剪纸、泥塑、布工、插花、简笔画等。职前从未学习过美术课程的学员。骨干教师班中有30人(占23.2%),转岗教师班中有49人(占32.7%)。
进一步调查得知,学员学习美术课程时,大多为接受技能技法方面的训练,骨干教师班和转岗教师班中没有一人在职前学习过“美术鉴赏”“艺术概论”等美术理论课程,学员偏爱的美术活动也多为技能型活动。
2.平时极少阅读美术书籍或接触中外经典美术作品
调查结果显示,骨干教师班学员中平时阅读过美术书籍的仅有21人(占16.2%),其中,读过画集、画报类的有9人次,读过绘画技法类(素描、剪纸、儿童简笔画等)的有11人次,读过赏析类(书法、色彩等)的为5人次。学员在听讲座前填写了“最熟悉和喜爱的美术家、最喜爱的美术作品”的仅有8人,占总人数的0.06%。此外,有80名学员回答“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次讲座给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这道题,答案为“大开眼界”“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作品”“了解了许多作品背后的故事”等的有52人,占40%。
转岗教师班学员中有19人(占12.67%)平时阅读过美术书籍。其中,阅读过美术史、美术鉴赏的有9人次,阅读过绘画技法类(素描、剪纸、卡通、儿童简笔画等)的有12人次。
3.从事美术活动的途径少、时间不充分
调查发现,学员从事美术活动的途径非常少(见下表),主要是组织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仅有9人次(占3.1%)有参加社会团体组织的美术活动的经历。
在每周用于从事美术活动的时间方面,骨干教师班学员中有47人选择了每周1小时,38人选择了每周1-2小时,15人选择了2-3小时,9人选择了短于1小时或长于3小时,另外有23人从不进行美术活动。选择1小时和1-2小时的,一般是将每周组织幼儿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时间算在里面。在业余时间因为兴趣和教学需要而进行美术活动的只有34人(占18.45%),其中,因教学需要(作品范例、墙面布置、主题活动等)而进行美术活动的有18人,因个人兴趣进行美术活动的有16人。转岗教师班学员中有36人表示每周从事美术活动的时间极短或根本不从事美术活动。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提升美术鉴赏力的意识不强
1.对幼儿园美术教育存在重“术”轻“道”的认识倾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拥有较高的对“美的感受与体验”的能力。然而,本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往往将美术活动仅视为一种不得不完成的教学任务,他们在进修时最关注的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艺术欣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只想找到一种快捷的“教”美术的方法。
对“美术领域教学中,最需要提高的内容”进行的调查显示,选择“造型技法”“美术教学方法”的分别有41人次和89人次,其总和超过选择“作品欣赏”的6倍。
讲座开始前,研究者向学员强调本次讲座旨在感受与欣赏中外美术作品。但是,讲座结束后学员在回答“用一句话概括本次讲座”这~问题时,不少学员明确表示“讲座很精彩,但不适用于幼儿教育实际工作”“对实际工作没多大用处,只是有听觉、视觉上的享受”“几乎全部着重于作品鉴赏,没讲解幼儿美术教学”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农村幼儿园教师提升美术鉴赏力的意识不强。
2.强调客观条件的限制,忽视自身素养的提高
在关于环境创设、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问题的回答上,骨干教师班学员强调客观条件不足的比较多,如没有美术专用室、人手少精力有限、幼儿园没有配备专职美术教师、管理者不重视等;反思自我美术素养不足的少,仅4人提到自己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研究。
转岗教师班学员中,有15人明确标注“我是从其他岗位转来的”“没学过美术课程,不知道怎么教”等,对“班级是否需要开设美工区”“在美术领域教学最需要提高的内容”“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有什么困惑”“较为偏爱哪些美术活动”等问题未给予回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幼儿园教师对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缺乏应有的认识,对自身在这方面的不足表现出较为消极的态度。
3.幼儿园对教师的美术鉴赏力未提出要求
调查发现,规模较大的幼儿园(班级数在8个以上)对每月更新环境的要求高于规模较小的幼儿园;公办园与民办园对环境更新要求无明显差异;在对环境无要求的13所幼儿园中,公办园7所,民办园6所。
以骨干教师班调查结果为例。农村幼儿园更新环境的频率较低,要求每月随主题更新的幼儿园仅29所(占22.31%),要求“每季更新”的有79所(占60.77%)。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幼儿园教师美术鉴赏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环境创设的成败。大部分农村幼儿园对环境创设要求较低,对教师的美术鉴赏力未提出要求。
(三)农村幼儿园教师具有一定的反思和欣赏能力
1.听讲座后感受到美术欣赏和幼儿园美术教育非常重要
听讲座后,回答了“喜爱的画家、喜爱的作品”一题的人数分别为55人和62人。这些教师喜爱的画家主要是毕加索、达芬奇、凡高、齐白石、徐悲鸿等,喜爱的作品主要是《蒙娜丽莎》《向日葵》《蛙声十里出山泉》等。研究者发现,这些画家和作品大多是讲座主讲人讲解和推荐过的。
对于“听讲座后你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有什么新的想法”,大多数学员认为“美术教育太重要了”“要让幼儿平时多欣赏经典作品”“要学习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等。可以说,这些学员对美术赏析类培训课程还是比较喜爱的,能够在听讲座、与主讲者互动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行为与能力等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
2.能够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初步的赏析
对自己喜欢的某幅画,学员们大多能够尝试从作品的表现形式、主题、意境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赏析。
如喜欢《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的学员,分析了画面上以冷、暖两种颜色进行色块构图的方式,使人感到“马蒂斯夫人有高傲、矜持的一面”,同时也有“热情的一面”。
如喜欢《山高水长》的学员,认为这幅作品很大气、沉稳,体现了一种“静谧、安宁”的意境。
如喜欢《圣母与圣子》的学员,觉得这幅作品上圣子的表情和动作传达出他此时非常开心和有安全感。
3.能提出合理的方法或打算以提升自身美术鉴赏力
当被问到如何提升美术鉴赏力时,学员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管理者多强调“以后应该多带老师们出来学习,开阔视野”(某教学园长),“寻找和培养会教(美术)的老师”(园长);骨干教师则认为“以后要加强学习,多进行美术实践”“要多阅读作品,拓宽知识面,提高理解能力”等。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调整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对象及课程设置
农村幼儿园教师美术鉴赏力总体水平偏低,为减轻这一问题对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影响,今后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有必要在培训对象、课程设置等方面作相应的调整。
第一,应对园长进行相关培训。如以专题讲座、沙龙等形式开设“中外美术作品鉴赏”“环境与艺术”等提升园长美术鉴赏力的课程,促使其转变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树立帮助教师提高美术鉴赏力的意识。
第二,培训主讲者应定期或不定期集体备课,以整合和优化综合类培训课程及艺术类培训课程。艺术类培训课程应将提高教师艺术鉴赏力作为核心培养目标之一,其他课程应将教师反思能力作为核心培养目标之一。
第三,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除重视培养教师艺术技能外,还应鼓励学员以说、画、演、制作、摄影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在培训期间的收获和感悟,让学员充分参与艺术鉴赏实践和创作实践,学习并熟悉运用美术语言。
(二)较低的美术鉴赏力成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内化和实践“环境育人”教育理念的瓶颈
幼儿园应为教师提高美术鉴赏力提供专业支持,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渗透美育思想,利用农村资源,组织开展相应的研讨活动。
如湖北某农村中心幼儿园,因地处偏僻、办园经费紧张、师资不到位等,环境创设水平较低。2013年春季,在收到一批精美的捐赠图书后,该园专门开辟了一间小书屋,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教师开展“读经典”活动。最初是欣赏插图,要求每位教师从构图、色彩、造型等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爱的,使教师们逐渐学会从构成要素的角度来分析美术作品;第二阶段,从图文搭配角度,分析图与文字之间存在的相互支持关系,学习欣赏插图中的细节处理手法,深入品味插图以把握幼儿的欣赏心理;第三阶段则鼓励教师广泛欣赏和阅读,并按照绘画风格或者是故事叙述风格对进行分类。体会体现出的儿童观、教育观。活动开展几次之后,教师们发现幼儿园现有的环境创设存在很多问题。教师们提出把空白的室外磁砖墙作为幼儿的涂鸦墙;选择水泥操场一隅,重新填上泥土,还幼儿一方小田园;将楼梯墙面上的唐老鸭、米老鼠取下来,换上孩子的近照并配上有趣的生活故事;在楼梯间挂上孩子自己制作的“大书”……以前被忽视的环境,逐渐变得有灵气了,教师们慨叹:“真不能小看幼儿,里面的学问真大。”
(三)农村幼儿园教师应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意识地积累美术鉴赏经验,擦亮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接受调查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分享自己“发现美的经历”时提到:博物馆的经典美术作品给自己很大震撼,节日前商场焕然一新的布置会给自己带来愉悦感……农村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生活,有意识地积累美术鉴赏经验,擦亮自己发现美的眼睛。有的教师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自己在看到一些废弃物品时,会自觉地思考怎么改造它们以美化环境。还有的教师谈到,可以请家长收集孩子在园期间的美术作品。当孩子临近毕业时。教师可与孩子共同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配上生动、有趣的旁白,举行幼儿个人美术作品展。她认为,这类活动对幼儿和家长来说很有意义,对提高自己的美术鉴赏力也有帮助。
【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美术鉴赏力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