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转自Dr昕理学|作者-白鹿 张昕 }
自从我家娃上了小学,我常常都在“他不行”和“他好像还行”之间来回横跳。
我自己从小是那种很让老师家长省心的娃儿,没怎么为学习的事情烦恼过。我真没想到有朝一日,我隔三差五就要为了学习的事情点头哈腰地向老师道歉认错,每次都是因为娃上课不认真,学习不用心。
辅导作业时的痛苦,那更是罄竹难书。他的大脑仿佛刀枪不入,一个简单的英文单词,一条常见的数学题,教了几十次,愣是一点都不入脑。看着他一窍不通胡写乱画的那些答案,我的心率突突飙升,运动手环bibi直报警。
每当我说服自己接受“我生了个笨孩子”或者“我的孩子是个不爱学习的学渣”这件事时,他却又时不时地给我一些希望,让我觉得他不笨,也不是不能学习。
比如前阵子我们去看《流浪地球2》,演到月球临近洛希极限即将撞毁地球的时候,他突然小声议论:“他们应该用核聚变炸了月球。”后来剧情果然是全球集结了3000多枚核弹去引爆月球。我有点意外,问他:“你怎么知道的?”他说:“月球上氦3含量高,氦3是核聚变的燃料,在月球上引爆核武器威力巨大,炸毁月球不正好解除洛希危机了吗。”我说:“你又是怎么知道什么是氦3的?”他说:“我看抖音看的。”
01
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
——认知准备
我有点惊讶于他此刻的“认知准备”水平。所谓的“认知准备”是指一个人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里已经具备的已有知识经验,这是理解新知识的基础和依据。
就好比你需要提前知道月球含有丰富的氦3,且氦3又是重要的核聚变原料,有了这样的认知准备,才能理解“引爆核弹从而引发氦3核聚变摧毁月球”这个设定。
儿童学习和发展过程,离不开认知准备阶段。如果没有认知准备,则可能导致知识体系的零散化,没办法生成流畅的知识导图,新旧知识无法发生相互作用和关联。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机械学习,死记硬背,那学习效果自然是比较差的。
怎么增加所谓的认知准备呢?研究表明,可能并不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反而是那些不经意间看到的、不带目的性的学习,反而会令我们更涨知识。
因为在认知发展领域还有另一个相关概念——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指一个人在一种情境中的学习,会影响他在其他情境中的学习。其中贾德的理论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使经验类化的结果。
举个例子,我高中的时候英语成绩很好,可是当我第一次到国外时,却发现我竟连Thursday,raw meat这样简单的词汇都脑袋打结想不起来。这就说明当时的我在课堂情境学习的知识没有成功地迁移到生活情境中。后来我看了很多美剧,有一天突然发现看剧的时候没有字幕我也能看懂了,生活中说英语也变流利了——这就是一种成功的迁移,而成功的迁移往往是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发生的。
为什么说令我们增加认知准备的可能不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因为它更强调的是某些具体学科的掌握,而从刷短视频、看剧这种活动中吸收的知识,由于卷入度(involvement)更高,和生活、兴趣关联度更高,反而更容易发生潜移默化的知识迁移。
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使学生仅仅精通某个具体知识,而是要打开学生的心智,发展学生的官能。官能一旦得到发展,将有利于各类知识的触类旁通。
02
兴趣是最直接的行为动机
后来又有一次,我发现我家娃认识delete, summon, clone, give这些单词,我说:“你们英文课上那些简单的单词你都学不会,这些单词是从哪儿学的?”他说:“我玩游戏的时候学的。”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实践中我又常常忘记了这一点。
我们在最初学心理学的时候,最基本的一个概念都学过:“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的认知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朱子也说:“教人未见益趣,必不乐学。”
兴趣是一种行为动机,是推动一个人学习的直接动力。我教他this和that,教了一百遍也记不住,因为代词没有直观感受,他不感兴趣。可是那些delete和summon那些单词不用教他就记住了,因为他要急着学会了好玩游戏。
这就提醒我了,如果孩子不是那么“乖乖学习”的类型,对课本知识兴致不高,也许可以通过增加他兴趣的方式来让他加强学习,在娱乐的过程中寓教于乐。
03
学习不要太功利性,
我自己又忘了
前几天晚上,我看到他房间亮着灯,推门一看,他在小本子上列化学方程式,我说:“大半夜不睡觉你干嘛呢?”他说:“我刚才刷到一些化学科普的短视频觉得很好玩,想把这些公式记下来。”我拿起小本子,细细考问了几个,发现他还真的理解并记住了。
我说:“这么晚了你不困吗?”
他说:“困啊,但是我自己扇自己嘴巴就不困了。”
我哭笑不得说:“你把这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用在学习上多好,下回我在你老师那儿也能少挨点批。”
他说:“爸爸,你这话说得不对,难道我现在不是在学习吗?”
我竟无言以对。
我经常对大家说,不能认为书本上学校里的知识接收才是学习,课外的知识接收就不算学习了。学习应当以自我提升和掌握知识为目标,而不能仅仅以获得表扬、分数成绩来作为目标。可到了自己孩子的身上,我还是忍不住动了功利之心。
我们家人总说他不爱学习,可是他看到喜欢的科普视频,晚上自己扇嘴巴子不睡觉也要自学化学公式,我觉得他并不是不爱学习的人。
能从学习中有所获得的人,往往不是抱着某个目的去求知。过强的功利心,反而会限制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倒是广泛学习,就像前面提到的,不经意间看到的科普视频,一些闲暇时读的无用之书,却能更大地增加“认知准备”,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
04
培养兴趣
就是把孩子交给手机吗?
注意啊注意,我说这些并不是在表示“如果孩子不爱学习,就都让他们去玩游戏刷视频好了”。因为前额叶发育还不完善的关系,儿童的自控力和分析判断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作为家长,必然不能把孩子完全扔给手机。光指望手机和游戏去给他涨知识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有张有弛,有放有管。
01
大量的书本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我也多次强调过,寓教于乐的内容是兴趣的敲门砖,但敲开了大门之后呢?想要系统地去理解、去思考、去掌握,还是离不开读书这个重要的活动。
比如我家孩子在对化学科普视频产生兴趣之后,我又买了一些化学类书本来给他看。短视频可以是打开兴趣的辅助工具,但想深入学习还是要多读书。趣味的短视频+干货的书本,这样吸收知识效果会更好。
02
要给孩子设置一个玩电子产品的时间限制,比如每天只能玩多久,又或者是平时不玩只能周末玩这一类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家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类似的规则)。
比如娃想玩游戏,就让他在防沉迷系统下玩,这样就不会超时。
03
一定要对孩子接触的娱乐内容严加甄别。毕竟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不仅低俗色情暴力的不良内容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还有一些很没营养的内容,看多了也会影响儿童的大脑智力发育。
我家娃如果想看抖音,我会监督他在青少年模式下看,这样孩子能接触到的网络内容基本上就是一些简单科普,历史文化小故事之类的。与其全面禁止他玩,将其变成一个无比诱惑的禁果,不如加以引导,让短视频、游戏变成涨知识,辅助学习的工具。
我始终有这样的观点,技术并没有好坏,游戏短视频也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如果毫无节制地滥用,家长确实可以很省事儿,但对孩子可能就会造成不利的影响。相反,如果能够合理使用,说不定它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惊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