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周末系列课程·圆明园班成果展示片段
一路唱过了春夏两季的13个节气,从立春到夏至,我们用美好的古诗词描绘心中对圆明园的感情;一路画过了春夏两季的13个节气,我们将变化的颜色嵌入歌词里,用动人的歌声描述眼中多姿多彩的圆明园。
立秋已经到了,而暑期也快要结束了,新的一学期,我们一起重启圆明园的周日约会吧!在新的季节、新的节气里,感受四季变化之美。
作为一土空间传统营地项目,每一期的课程框架和课程内容都是老师们精心打磨过的。
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亲密自然?鸟儿、落叶、风声、虫鸣甚至路边的一个石凳都是我们了解自然、感受自然的方式;
如何结合历史文化将日常所学所考变成眼中见过的景象、手中画下的形象、脑中无限的想象;
如何将社会生活中所涉及到的社交沟通、人生三观、团队合作、即兴创作等能力结合到每周课程中……
孩子们在课程中所走出的每一步是当下的选择,可同样也是事先准备和规划的产物。
新的秋冬学期即将开始,全新的课程内容、不同季节的人文景观、不同时节的生命自然,和我们一起从多个维度去解读探索吧!
圆明园周末课程的底层目标是先让孩子学会认知自己,和自己相处,了解并认同自己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想法、每一种需求;再到了解别人(同伴、老师以及其他人)也会有情绪、想法、需求,学习在各种情境中如何与别人相处,乃至如何和世界相处,如何探索世界,最终又回到我自己有了哪些变化(发展),我认同(喜欢)这样的自己,我还可以…我还可以…
所以我们会根据孩子在探访的过程中发生或发现的问题引领孩子共同通过会议的方式制定方案。
比方说在今年春夏的课程中,我们发现孩子在大批量地采集地黄。我们便利用即兴戏剧表演、虚拟森林法庭的形式对“地黄杀手”的这一行为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出以上行为是否恰当可行后回归到自己的身份,当时是否充分了考虑自己“很好奇”“很想尝一尝”的行为后果,是否也考虑到环境和他人等其他因素。噢~这下孩子们懂了,在自然界中不是只有人类,每一种动植物都有生命,人类应该学着自己制定相应的规则去适应自然、保护自然。
鸟类是离城市人最近的野生动物,城市鸟类的生存状况可被看作这个城市生态环境的标志之一,对于观察自然的爱好者而言,观察鸟类是一项入门比较容易有非常有趣的活动。然而对于儿童而言,一直等在一个地方持续等待、观察以及仔细地寻找鸟类的特征,却很可能成为比较无聊的任务。
而我们选择在圆明园“寻鸟”,是因为在徒步的过程中可以走访各种不同的鸟类栖息环境,而每次课程依据季节的变换带着不同的问题寻找鸟类的踪迹,一方面给予孩子适当的体能挑战,一方面提醒孩子在户外不断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在特定的区域去寻找、观察乃至思考,而不把“观鸟”作为一项特定的任务。
在过去的春夏季节,孩子们发现并可以初步识别圆明园的20余种鸟类,见识到了一些鸟类的典型行为,见证了一些鸟类宝宝长大的过程,由自己的观察知晓了不同鸟类对巢穴的不同需求,行为的不同特点,鸟类有什么样的有趣甚至让人惊叹的行为。在这样的基础上,当我们要孩子理解“请不要投喂野生动物”、“请尽量安静观察不要打扰”、“观察行为比抓住更有趣”等理念时,孩子们会更加容易理解并接受。
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是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的形式,是营地生活的一部分。在游戏中,身体能量的释放,身体能力的发展,情绪的调节,如何与人相处(合作或对抗),都是我们期待的“教学”目标。
我们比较重视学生在游戏中“不断迭代规则”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教师会介绍一种游戏的基本规则,孩子们体验过这个游戏后要表达对这个游戏的感受。在之后的每次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将针对游戏规则提出各种反馈,通过他们讨论(教师一旁协助引导)的方式,不断改进游戏规则,让游戏规则更加公平、好玩。分享一个春夏周末课玩游戏的片段。
下午班的孩子在玩了几次“僵尸病毒”游戏后,经过共同讨论选择暂时放弃这个游戏,玩三个字的追跑游戏。而他们玩到10分钟左右出现了一些状况:有的玩家在游戏场地边缘喊着“无聊”,不想再进入场地;有的玩家用不礼貌的语言表达三个字,使其他人不想再参与游戏。于是老师们暂停了游戏,组织学生分享游戏中让自己觉得不开心的现象,学生表达出三个值得讨论的点:1.没人抓得到我;2.不知道是谁在抓;3.有人用不礼貌语言。
经过一番集体讨论,我们选择迭代规则,决定“要有三个人抓”,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让大家知晓谁在抓,使用不礼貌语言者则退出游戏,等待下一轮游戏。接着,孩子们就开开心心的玩下去了。
每次在游戏结束后,我们一般会一边收拾东西,一边继续聊一聊“今天这样玩效果怎么样?”“下次我们再玩可以怎么玩?”有的时候教师会稍强势一些地要求学生体验一种新的游戏形式,但是绝大多数时间,我们还是会把决定玩什么和怎么玩的权利还给孩子们,让他们在充分的自主过程中培养对规则的信任,并基于同伴的真实反馈学习如何和别人相处。
圆明园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戏剧。参加过春夏周末课展示日的大小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个戏剧跟我们一般想象的,有点不同。
不同在:怎么观众看着看着,还可以上台一起演呢?(难道是托儿?)怎么老师开始的时候说,演员们谁上来演,演什么,都不知道呢?(难道没有排练么?)
没错,圆明园课程里的戏剧,就是以即兴戏剧和过程戏剧为主。
课程中的戏剧部分,就是以这样的思路,逆向设计安排教学内容。每一次课程的戏剧目标,要达到的相应能力,身体能力、语言能力、情绪情感……都是通过每一次的游戏、玩,来实现的。而戏剧部分,也当然并不以培养孩子们成为演员,导演为目标。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表达自我、感知情绪、团队合作、同理他人。
在圆明园的戏剧课堂上,没有传统的师生权力关系,没有编导制的固定剧本,孩子们的学习不局限于书本课业,还需要有多元化多层次的知识、能力、素养、经验的学习,而戏剧表演也不是隆重的带妆演出,所以每个孩子都不是一个“看客”,加入进来,行动起来!
春夏,我们见证了生命从无到有,到繁盛。秋冬,我们还要见证生命的破败。草会枯,叶会落,学期初脱掉的羽绒服,下个学期末就要重新穿上了,这就是自然,就是生命。“树木花草的威严与哀愁”生生不息,去见证衰败,看到无常,领会失去,收获平静。期待下学期,和你们又一次周日的约会!
上课日期
2021年9月12日开始,12月12日结课
(节假日停课)
包含:课程设计、相关物料及导师费用
公园门票、人身意外险
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报名
一土营地导师,历任一土学校年级组长,科学老师、数学教师;
乐于在自然环境中支持孩子发展自身认知,善于引导和发现孩子,爱自然,爱琢磨;
加入一土前,曾任教北京高中物理教师11年,协助学生成立环保社团“根与芽”小组,注重学生感性认知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的协同发展;
2014年迁往大理,参与当地儿童创新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自然观察和营地活动经验,深受孩子们喜爱。
猴仔(Sophie)
公民演员、剧场乐师、策展人、艺术教育设计师
长期专注艺术教育课程设计,整合运用戏剧、影像、音乐等多元艺术手段达成教育目标、能力培养及疗愈。为创新学校、公立学校、教育机构、公益机构提供个性化艺术教育解决方案。曾作为国际教育基金会的项目官,深度合作走访了北京众多的中小学及高校。
设计及参与的艺术课程及艺术公共教育项目多次于北京国际设计周、蓬蒿戏剧节等国内外艺术节展及中国艺术类/综合类高校开展。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土教育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