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幼儿园 科学教育 活动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A-0090-02
科学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人们对周围世界的正确认知,另一方面指这种认知的获得过程,即科学探索的过程。儿童受其生活阅历以及思维能力所限,对事物的认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日常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也多倾向于主观,正因如此,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尤其必要。为了让课堂生动有趣,适应儿童的认知水平,将科学教育活动化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应遵循的原则
作为幼儿教育教学的新形式,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相对宽广的活动空间,让幼儿置身其中,参与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并对简单的科学知识及生活经验形成一定的认识,逐渐形成对这个世界的正确认知。在实施这一教育理念时,要谨记一个前提,即以幼儿为中心,鼓励每一名幼儿参与活动。具体来说,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包括三方面,一是要保持科学教育理念的开放性,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其观念、手段、形式及提供的活动材料等都不能拘泥于以往的经验,而应该开阔思路,尽量为幼儿营造一个思维活跃、个性自由发挥的氛围;二是要设计一个开放性的科学教育环境,鼓励幼儿自由想象、主动学习,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三是科学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要保证开放性,即幼儿科学教育的启蒙不仅是教师的责任,社区、家庭等教育资源都应参与进来。
2.趣味性原则
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对世界的认知有限,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目标对象,这样容易激发其内心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兴趣。同时,教师及家长应注意多与孩子深入沟通,了解其兴趣及情绪变化等,因材施教,根据其心理特质及不同兴趣来设计科学活动。
此外,还有系统性原则及多样性原则等。系统性原则指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应是一个持续的、相对完整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既有显性的科学教育计划的施行,也有渗透在幼儿生活细节中的点滴教育,后者相对前者是隐性的科学教育活动。多样性原则是指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要多样化,不要拘泥于单一的形式。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的几种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的几种方式
目前最常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唱、做游戏、搭积木、猜谜语。
1.
是一种生动活泼、节奏明快、意象鲜明的语言形式,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自创或引导幼儿共同编写,将科学教育与这种有趣的语言形式结合起来,并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传唱,最终让幼儿对科学知识形成认知。例如《太阳和地球》,其歌词为:“太阳像妈妈,地球像丫丫。妈妈拉丫丫,丫丫绕妈妈。跑了一大圈,新年来到啦。”这首不但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还蕴含了地球绕着太阳转动的科学知识。
2.做游戏
做游戏是幼儿园中最常见的活动。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将科学知识寓于游戏当中,鼓励幼儿参与其中,主动投入到科学教育活动中去,做到“边玩边学”。
3.搭积木
搭积木也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同时积木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提升其形象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搭一些简单的建筑物,从而了解一些简单的力学原理。还可以根据地图搭一些省份的版图,让幼儿了解一些地理知识等。
4.猜谜语
谜语也可以很好地应用到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科学知识编成谜面,内容可涉及动植物特性、气候特征、地名特产等,引导幼儿联想、猜测、探索,激发其好奇心,激起其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例如,笔者编制了这样一个谜语:“一条大河宽又宽,没有河水没有波,银光闪闪白茫茫,不见鱼儿不见船。猜测一个天体。”(谜底为银河系。)这个谜语比较适合大班的学生。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应注意的问题
要想较好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开展活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重视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如何将科学知识渗透到充满趣味的活动中,活动形式应符合幼儿的接受方式和心理需要,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等。
2.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保持活动场所的多样化,还可以带领孩子到户外,让他们在领略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开阔知识视野。
3.活动中,教师要对不同的孩子进行针对性的引导,鼓励每个孩子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有所收获。
4.活动结束后,要对此次活动进行评价,不仅对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理解能力等进行评价,还要评价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既要有表扬,也要指出其中的不足并提醒其改正,以便更好地开展下次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关注每个孩子的所思所想及个性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责编 韦 欣)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的实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