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295 篇文章
作者:小月,一土联合创始人,一土学校校长;乐行创始人,2010年开始探索自然教育,致力于在自然活动中激发青少年的自我认知与成长内驱力;2016年联合创办一土学校,尝试创新教育,专注于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题图:2015年栗驹冬令营,孩子们自己下厨
2015年,我作为冬令营的领队带着孩子们一起走进了栗驹,这篇文章是当时写下的随笔之一。三年后,即将重返栗驹,我找出了当年的旧文,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今年寒假,我将再次做为中方领队重返栗驹,这个带给孩子们成长和历练的地方,也总能给成人反思和收获。
▲2015年栗驹冬令营时,孩子们围坐在一起
正文
栗驹冬令营是中日自然教育者携手举办的日本自然教育深度体验营。在这里,孩子们在自然体验活动中去触摸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力量;通过体验活动与自然互动,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与探索心;通过在自然学校的生活,体会人与自然该如何和谐相处,引导孩子们关注环境,期盼他们能尽自己的努力去保护自然、保护环境。这些经历和体验都将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宝贵的财富。在自然体验之外,营地给孩子们的还有宝贵的社会体验。
家里有多个孩子的父母,常常苦恼家里的孩子总是冲突不断,但其实他们正是通过这些经历,来获得与人交流沟通的社会经验。在栗驹高原自然学校里,引导员们通过设计,让孩子们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情感的摩擦与碰撞,体会冲突的发生与解决,体会如何相互理解与信任,体会什么样的言行才是恰当的,什么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
1
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需要尽早培养,这是所有家长公认的道理。但在平日的生活中家长还是会不知不觉替孩子做很多本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有时候是为了家长省事,有时候是因为不信任孩子,有时候也许只是习惯了去做,没有意识到这本是孩子的责任。有的家长会担心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不强而不能独立参加活动,其实信任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而信任孩子的第一步就是放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去体验,去面对和处理各种问题。
离开家长的照顾,在营地生活中,很多孩子体验了他们的第一次。孩子们自己铺床单、套被套,并在第二天出发前撤下用过的床单、被罩放到指定地点;孩子们自己保管行李,准备好每天的物品;孩子们自己安排值日表,收拾餐桌,分工合作清洗擦拭碗盘,打扫营地楼道、厕所……孩子们每天就是这么自然而然地做着这些事。
▲孩子们自己下厨
▲一个孩子在喂鸡
也许家长会问,没有抱怨,没有推脱吗?其实,信任孩子们,包括信任他们有想做的心。虽然没有建立习惯,干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发发牢骚,但是,接纳他们的吐槽,仍然和善地要求他们去做,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本来也是我们家教中应该有的,但是可能孩子们在家因为种种理由,和这些训练他们的机会失之交臂。
劳动,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成就感。他们需要练习,所以允许他们犯错,坚持要求他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孩子们就会从自己的劳动中获得成就感。成年人怎么可以剥夺了孩子们练习和发展的机会,却又来批评他们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甚或怀疑他们呢?
别小看这些生活中的小事,要做好,也是需要磨练的。比如保管好自己物品这件事,别说孩子,就是我们成人有时也做不好。
开营第一天,总召冬小麦就不惜“自毁形象”,幽默地对大家说,“上次营地,我被评为丢三落四大王。这次看看大家是否能保管好自己的物品。看看谁来跟我争这个丢三落四大王的称号”。每一天,虽然多次提醒,但常常还是会有人落下东西。有一次凌晨出发,一个孩子居然把箱子落在了房间里。这样的时刻,家长们通常会怎么做呢?会不会是一边责备孩子,一边自己立刻去帮孩子拿?但是在营地,引导员只是平静得让孩子自己去取,没有责备和更多评论。其实自然后果是此时可以给孩子最好的体验。在营地,迟到要向大家鞠躬道歉,自己需要吃完自己取的食物。自然后果的法则,一次次地运行。
2
从一餐饭中感恩领受
日本人的教育细节常常在网上引起大家的讨论,没有高大上的道德教化,全部都是非常具体的要求和行动,是最彻底的“生活即教育”。
就拿吃饭来说吧。我们吃饭时,以桌或小组为单位,大家需要等齐人,由一个孩子带领,大家一起双手合十,同心发声,“いただきま?す!”,才开始享用食物。这句日语很多喜欢日本动漫的孩子都不陌生,一般中文翻译成:“开动啦!”若探究这句话的原意,它的意思是感恩领受的意思。食物从播种到收割,再到采买,最后经过烹饪到餐桌,需要多少人付出心血,我们感恩领受了。再进而,种子从萌发到破土生长,要经历多少貌似平淡却充满神奇的造化,要有土壤、风雨、阳光多少能量的孕育,我们感恩领受了。
吃饭时,总有先吃完的。这里的规矩是吃完以后,大家一起走。先吃完的队员可以和其他队员进行交流,让这段吃饭时光变成大家交流的温馨时刻。
吃饭结束后,大家要一起说:“ご馳走さまでした”,这句话的意思是“谢谢款待”。从“驰走”这两个字,其实可以看出,这句话的原意是:“谢谢为了这顿饭前前后后我们看到的和看不到的那些为我们跑前跑后的人们”。
开营第一顿饭,一些孩子会看到好吃的就想多吃,但却因为不知道量,拿多了,第一次犯错,实在吃不下了。但引导员们反复提醒,吃多少拿多少,避免剩饭,可以先少拿一些。在有规则的环境里,孩子们自然而然就被这种有秩序的氛围所感染了,表现也越来越出色。因为这里的规矩可不是空口号,每个人都在自觉遵守,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孩子们除了第一次经验不足,其它时候都做到了没有剩饭,真的是一粒米都不剩。如果遇到确实不能吃的,饭前可以和其他伙伴商量,分享给其他伙伴。一般情况,不允许饭后吃不完再给别人。所以孩子们在营地渐渐养成习惯,吃完了再拿。
有一次,一个孩子第二次盛多了,实在吃不下了,日本辅导莫里酱说,“给我吧,莫里酱什么都能吃下”。记得在初次见面时,每一个人都要写一份自我介绍分享给大家,莫里酱写的是,“爱好:能吃、爱吃;擅长:不剩饭”。看到憨憨的莫里酱把孩子的剩饭都吃了,深深体会到他那良苦的用心。
排队、轻声、礼让、不浪费食物……这些日常的礼仪,在这里,每天都只需要安静地去做,不需要背诵什么规则,也没有检查考核,大家却都发自内心地去遵从。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很享受这样的氛围。当我们心怀感恩,当我们为他人着想时,自己收获的何尝不是快乐呢?
蒋佩蓉在《佩蓉教孩子学礼仪》一书中分享道:
礼仪是一种能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的能力。有礼仪的人不会只顾自己的喜好,而是会为他人着想,会乐于助人;
礼仪的中心不是向人展示你多有文化,修养有多好,而是用一种得体的方式向周围人表达你的尊敬、感激和关怀之情;
礼仪首先是关于我是谁(being),而不是我做了什么(doing)。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长处,我们向他人表达的这份尊重就不会显得虚伪或做作,而是满怀真诚。
有人说,思想和行动中间隔着一座山,形容人知易行难。只有当我们从内心真正认同一件事,并且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时,我们才会去采取行动。而这种共鸣来自于我们所有的经验。这就是体验教育所带来的价值。
一次,在与日本体验教育专家佐佐木先生的交流会上,一个家长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几天的营地很快就结束了,这些经历对孩子们的成长很宝贵,却很短暂,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多大的影响呢?”佐佐木先生风趣地说:“请问大家记得上周一中午你的午饭吃了什么吗?但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一个特意安排的餐厅,并且在那里有你的一段特殊经历,那一餐你一定记得”。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行为和习惯,身为父母、师长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抱怨、指责、想方设法地改变孩子,因为孩子不会从不好的感受中学习到任何有益的东西。行胜于言,让我们从改变自己开始,给孩子示范好的行为。当问题出现时,让我们和善而坚定,从说教者转变成倾听者,让孩子们体验到受尊重地参与解决问题,练习他们需要拥有的技能。我们希望这些好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2019年2月8日到18日,我们即将再次开启栗驹的冬日深度自然体验之旅。营地的详细情况,可以参考今天一土教育头条文章。关于营地具体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营地课程顾问。
扫码添加营地课程顾问
– END –
推荐阅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