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绘画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借助画笔表现自己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他们表现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形式。小班幼儿注意力不稳定,手的动作还不协调,还停留在涂鸦期,总有些幼儿乱涂乱画,有些幼儿说:“我画不来”,还有些幼儿因为画不好、画不像而不敢下笔,渐渐地他们就失去了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关键词:绘画;兴趣;游戏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只注意技能的灌输和儿童模仿,那美术活动就成了一种枯燥的机械运动。要知道,幼儿每做一件事都是凭兴趣,而不是意志力。作为新观念理论指导下的教师,要冲破重技巧训练的教学模式,将技能练习和审美创造相结合,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提高他们的表现技能。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创造能力和情操的重要手段。但对于小班(2�D4岁)幼儿来说,让他们真正画出一样东西来实在太难了,而绘画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兴趣,有了兴趣,才有作画的愿望,才能喜欢画画,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呢?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绘画内容,引起幼儿作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此,要在选材上多下功夫,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来选择内容,选择幼儿较为熟悉的感兴趣的。如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蛋壳里的鸡宝宝”“可爱的小狗”“彩色的鱼”;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毛线”“抓住气球不放手”“小豌豆”“吹泡泡”等等,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或具有游戏性的把绘画内容编成故事情节,这样来提高幼儿的兴趣。
二、多角度、多方面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激发幼儿作画兴趣。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更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成长的重要方式。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经验。”举例来说,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玩具等点点滴滴,都是孩子作画的灵感来源,如:我在《香香的饭菜》这节活动时先引导幼儿观察认识“面条”(线),“饺子”(三角形、方形、圆形),米饭(圆形、三角形)来表示,再涂上喜欢的颜色,换可以配上不同颜色,不同样子的蔬菜,既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又能培养幼儿绘画兴趣。
三、运用多种作画形式相结合,培养幼儿兴趣。
好奇心与兴趣紧密相连,幼儿有了好奇心才会产生兴趣,而一成不变的绘画形式和材料,只会让幼儿乏味。在我们小班美术活动中通常使用的工具是油画棒彩笔,绘画形式单一,画面单调。因此,应使用多种工具,如手指点画、纸团印画、棉签画、吹画、排水画等,让幼儿易学,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如:我在教《秋天的树林》时,让孩子先把废旧报纸揉团,蘸上颜料,再在纸上印上树的大形,树叶疏密有致,色彩明快,孩子们个个参与,兴趣高涨。大大激发了孩子的绘画兴趣。
在绘画的表现形式上,要打破常规教学,把画、折、剪、撕、贴等混合在一起,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例如:《彩色的鱼》中,幼儿先用手把彩色卡纸撕成大小不等的碎片,再粘成不同形状花纹的鱼,或者也可以撕成一条大鱼,再在鱼身上贴上不同颜色的碎片作以装饰。这节课上孩子们没有用笔和颜料,但很高兴,他们喜欢尝试不同种作画方法和形式,喜欢探索。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孩子的画画兴趣。
四、为幼儿营造创设性思维的空间,提高幼儿绘画兴趣。
我们教孩子画画,并不是要把每一个幼儿培养培养成小画家,而是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因此,在每一次绘画活动中,我们都应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重视他们的作画过程,这样幼儿才能心理康,且能达到活动目的。如:在《大象》的绘画过程中我用表演和故事的形式,将有幼儿引入活动主题。事先准备好大小、形态、颜色不一的即时贴,让幼儿自由选择,在撕一撕,玩一玩,贴一贴,画一画中大胆创作,按自己的想法绘出形态各异的大象,有的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还添画了背景,充分表现了他们独特的创造性,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长大,但童年时代对美追求的经历,将会影响一生。只要我们用心呵护,发展幼儿兴趣,增强幼儿兴趣,增强幼儿自信心,从而逐步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如何培养幼儿园小班学生绘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