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园就是一个小集体,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在一日活动中必须建立起合理、科学的常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日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帮助幼儿实现自我成长。而班级秩序的建立需要从班级的两大要素�D�D教师和幼儿入手,建立分工明确的保教分配制度,从符合幼儿年龄及身心特点出发建立起不同维度的常规秩序。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秩序
班级管理要素就是指班级里的人、物、时间、空间,所以幼儿园班级管理秩序也应当从这几个方面展开。
一、建立分工明确的保教工作分配制度
大部分的幼儿园每个班都配有一名主班教师、一名配班教师和一名保育老师,每天三位老师都在班内共同组织幼儿的各项活动。但是大部分幼儿园,每班有三十几名幼儿,加上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如果不建立分工明确的工作分配制度,那幼儿的一日活动必然是杂乱无章的,甚至会影响幼儿的安全问题。所以必须建立分工明确,且细致入微的分配制度。分工制度应充分保障幼儿安全,保证幼儿自然、愉快、有序地进行各项活动,甚至把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变得富有教育性,真正做到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
二、从多种维度帮助幼儿建立秩序准则
幼儿园保教工作应当体现幼儿主体性,保证每位幼儿自主进行活动的权利,不能为建立秩序而强行逼迫幼儿从事某种活动,幼儿园班级秩序的建立应当充分考虑幼儿的感受,保证幼儿自主、自然、愉快地建立起秩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特点,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将秩序渗透进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1.通过环境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
幼儿最常见的学习方式便是直接感知,而幼儿每天所处的园所、班级环境,自然对他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怀揣着好奇心的幼儿每天通过眼睛、手、鼻子等身体的各个部位去感知身边的环境,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他们都能觉察到。因此,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不容忽视。
我们可以通过将秩序准则以幼儿喜爱的绘画、图片等方式展现在墙面上,例如,将洗手法则以图片的形式贴在洗手池墙面上。还可以借助图标来引导幼儿有序地进行活动,比如在地面贴上排队等待的小脚印,这样不仅能时刻提醒幼儿排队等待活动,还增加了趣味性,这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环境的影响,幼儿秩序的建立变得更为有效和轻松。
2.通过时间段的划分来帮助幼儿建立时间的秩序性
每天从幼儿清晨入园开始,孩子们就已经在接受时间的秩序性了。清晨入园歌响起,孩子们走进教室,不用多说孩子们就知道该进行什么活动,当不同的声响起或当教师拍打铃鼓,孩子们就主动行动起来进行下一时间段的活动,所以孩子们的有序行为还可以通过时间段的划分来进一步明确。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建立和划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时间秩序,在统筹好幼儿一日活动的内容后,划分好各活动之间的时间节点,并通过明显、较固定的方式,比如、铃鼓等来提醒幼儿活动的交接。
3.通过自主讨论来帮助幼儿建立秩序性
幼儿是班级的主体,班级秩序的建立必然应当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地位。要想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又能建立有序的班级管理秩序必然是要听听幼儿的心声的,所以我们应当与幼儿一起讨论班级秩序。我们应当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讨论环境,引导幼儿提出合理、有效的班级秩序管理办法。例如:教师将班级秩序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抛出来,引发幼儿讨论其利弊,由幼儿讨论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再协商办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通过实践来加以验证,经过反复的推进和改善来完善班级秩序,这样自主的秩序建立必然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
我们应当引导幼儿科学、合理地进行一日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良好的常规,让幼儿在有序的班级管理秩序中学会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梁晓英.规则引导法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
【论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有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