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创设是以墙面环境创设以及活动区创设为主要内容的。就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创设及管理现状为出发点,本着科学文化价值观的精神取向对幼儿园活动室环境的创设与管理提出一些有所裨益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 活动室 环境创设 管理
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组织幼儿在活动室内的活动占据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心。活动室作为幼儿最经常活动的地方,其环境的创设与管理对幼儿在园生活以及幼儿身心发展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也要求教师对园内活动室环境的创设与管理加大力度和强度。对此,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活动室墙面环境的创设
在活动室中,墙面环境是直接影响园所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教师应该在墙面环境的创设与管理上遵循以下几个要求:
1.1尊重墙面环境的基本功能,进行有效拓展
一般情况下,幼儿园墙面环境的主要功能是记录、展示、操作的功能,与此同时还具备家园联系、标记、常规墙面板块的功能。在目前对于墙面环境创设多样化、多元化要求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其前提必须是尊重墙面环境的基本功能,而后再进行有针对性、有时效性的拓展。例如墙面上孩子的照片,孩子们作品的展示,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可以将语言教学的内容、绘画教学的内容与墙面基本功能结合,在墙面原有基础上进行内涵延伸或者功能转变。
1.2重视墙面环境的趣味性、互动性
1.2.1墙面创设的内容要动静结合
幼儿园活动室内的墙面创设一般以静态为主,因为静态创设更便捷,但为能够更好的引起幼儿与墙面内容的互动性,形成隐性的熏陶教导环境,应将墙面的静态装饰与动态可操作物形成共鸣,相得益彰。这样易于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进而关注墙面,与墙面形成有效互动。
1.2.2将家园共育的理念融入到墙面创设中去
家园共育的墙面创设主要是指教师与家长达成共识,将幼儿在家庭中的生活状况记录下来进行墙面展示,可以是家庭集体合照、也可以是家庭成员一起完成的手工制作和绘画等,这样不仅利于幼儿与墙面的互动,更利于教师与家庭之间的交互合作。同样,这对于幼儿延伸性的思维与语言、艺术才能都有着潜在的深刻影响。
1.2.3墙面创设的形式要新颖有趣
幼儿园活动室的墙面创设形式主要以手工制作、绘画作品、照片等为主要内容,形式较为老旧。如今的活动室墙面创设更应该就其活动室的主题定期进行更换的同时,形式的多样性也是极为重要的。注意主题的多元、进行立体造型尝试、做好墙体装饰的教育可利用性。在将来,甚至可以将墙面LED技术进行引进,做出一定的墙体电脑,将更为直观而生动。
1.3注重墙面环境的科学性、内涵性
1.3.1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墙面创设中去
墙面环境创设的文化内涵是幼儿园较为缺少的,笔者认为在墙面创设中应该将本地文化进行墙面内容整合,使幼儿耳熟能详的事物以及本地特色风俗习惯、文化内容等融入到墙面中去。其视线可达范围必须是幼儿眼高以下。将特色文化渗透入活动室墙面,有利于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延展。
1.3.2将科学常识融入到墙面创设中去
教师在进行活动室墙面创设时必须要审慎的核查在墙面内容中是否存在误导幼儿的现象,例如,价值观扭曲、道德歧义、科学常识性错误等。活动室墙面是孩子每天面对的,如果有错误的信息灌输,将直接影响幼儿身心的整体发展。
2活动室活动区的管理
活动区在活动室内是主要体现形式,一个活动室内可以设置多个活动区角。但区角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是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与优化组合的,这要求幼儿园管理者在进行活动区设置及其管理上下足功夫。
2.1活动区空间规划的管理
活动区的划分主要是依靠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来进行的,常见的活动区有生活区、角色游戏区、语言区、情绪区、数学区、建构区、科学区、表演区、美工区等。活动区的设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幼儿园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2.1.1活动区的数量与规模设定要科学
活动区的设定规模一般情况下以8人以下为佳,过多或过少的人数安排都不利于幼儿对活动区的利用。所以如果一个活动室的面积为80平方米,幼儿人数为40人,那么室内可有效设置五个活动区,每区有效面积为10平方米左右。
2.1.2区域划分要科学
活动区划分要有科学性,在区域划分上要将性质相近或者可以相互融合的区域靠近或合并安置,活动区应主要安置在活动室中靠墙的位置。教育管理者在进行活动区划分的时候应当注意活动区的特殊需求,例如,积木区需要较大活动空间;养殖区需要注意遮阴避阳;区与美工区可以相互结合等。
2.1.3保证空间流动性、通透性
活动区之间要注意空间的流动性与通透性,当然必要的区角封闭性还是需要的,但要注意在进入活动室的时候将阻挡幼儿视线的遮挡物尽量去掉,利于幼儿视力与空间知觉的发展。提高教师对空间的利用率,教师应该具备时刻调整空间、支配设置以及组织与收纳能力。除此之外,活动区应该循环利用,增加其流动性,可大大增加一次投入的使用回报率,节约环保,让教师不在制作区角材料上浪费过多精力与时间。
2.2活动区规则规范的管理
2.2.1培养幼儿活动区规则意识
教师应该在活动区设定好以后设置“进区卡”“游戏卡”“时间卡”等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规则意识的活动卡,这样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幼儿宽容、谦让、友爱、知礼的康人格。
2.2.2制定幼儿活动区行为准则
教师应引导幼儿形成活动区良好的气氛,为此应该和幼儿一同商定活动区准则,并共同遵守。例如在活动区活动结束后幼儿能够自觉统一的进行材料整理收纳,幼儿能够恰当的寻找合适的活动材料,并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再如,在使用工具的规则上做出相关规定:递给别人剪刀的时候要将手柄方递与别人;和别人协商使用材料或玩具的时间与数量;活动时保持不喧哗,小声商量等等。
2.3活动区材料规格的管理
2.3.1严格活动区材料规格
活动区活动材料的规格应该由教师做出严格的规定与规范,不论是图书还是玩教具的采选都应该本着科学、趣味、安全、优质的要求来挑选使用。多引导幼儿接近自然,利用自然资源,能够节省资源,形成节俭的优良习惯。
2.3.2做好材料更新与杀毒
对于活动区的活动材料要进行定期的检核,对于一些质量较低、安全隐患大或使用时间过长过于老旧的材料应予以淘汰处理。而对于积木或者其他可以循环使用的玩具应该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尤其对于幼儿园最为擅长的“废物利用”,更应该将这些“废物”进行处理后,在安全与卫生上均达到标准的前提下才能投入到活动区中使用。
参考文献:
[1]鄢超云.低成本有质量的幼儿园环境创设[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1).
【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创建及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