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6岁是幼儿学习的黄金期,幼儿在这段时间里学习国学知识,可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阶段的学习特点是以游戏、故事、等方式来完成的,我们可以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把国学教育与日常教育结合起来,让孩子们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养成中华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天河区教育局的要求,幼儿园实施国学教育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1.初步了解并欣赏《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并背诵一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
2.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
3.结合幼儿园的礼仪课题编排脚本剧,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认知及表达能力。要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古诗文、蒙学教材、童话、寓言故事、成语典故、作品、美术作品等。
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幼儿园讲故事学国学的教学方法。
一、搜集、改编故事,帮助孩子们理解经典
有的时候,经典里面的故事可能只是几个字,或者只写了一两句对白,如果我们在讲述的时候也只是一五一十地照搬书中的对白,就显得有些呆板,讲故事很枯燥,而且文言对白,孩子们很难理解。
例如学习《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可以改编以下故事,帮助孩子理解:
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的人。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可是,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性情变得很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
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得头破血流的,所以,村里的人见了他总是躲得远远的。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这里还可增加一些老虎作恶的描绘,适当加上老虎的叫声),在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了一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里的农作物(还可增加蛟龙怎么侵害农作物的描绘,并加上蛟龙的叫声),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觉得很害怕,把老虎、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不除,村民将永无安宁之日。
周处听说了村里来了这“三害”,好打架的个性使他立刻到山里一拳就把老虎给打死了,接着又到湖里抓蛟龙,在湖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灭了蛟龙(这里还可加入周处怎么和蛟龙打了三天三夜的具体描绘)。
岸上的村民见周处一直没有浮出水面,还以为他和蛟龙同归于尽了(这里还可以增加一些曲折的搏斗场面描写),于是,大家便在岸上庆祝除去了“三害”。
周处回到了村子里,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后,很难过,便下决心改过自新(还可加上改过自新以后周处怎么做的,可根据本班孩子的表现加以改编,旨在让本班孩子以此做榜样。改编注意不要与故事脱节),最后他成为了村子里最受欢迎的人。
听了这个故事,孩子们对“苟不教,性乃迁”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二、讲故事的时候,在重要或者关键的地方要进行重复
幼儿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不能自主地把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学习上,所以他们在听故事的时候,听着听着就开小差了。另外他们的思维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转得快,往往我们用我们的速度讲述故事,他们却不可能把故事的内容全部听懂。
所以我们在讲述故事的时候需要把一些重要的、精彩的部分进行重复。孩子们喜欢这种重复,他们不会对这种重复感到厌烦,相反,他们在重复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了这部分内容。帮助孩子更好地听懂故事、理解故事,这就是重复的好处。
三、在讲故事过程中适当地提问和停顿
小朋友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在较长时间听故事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开始游离。讲故事当中在适当的时候要设置提问,有时候还要卖卖关子,停顿一下,故意吊吊小朋友的胃口,给孩子一点思考空间,对孩子理解故事有帮助,还可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所以我们在讲述比较长的故事的时候不要一口气讲完,在讲故事中不断调整孩子的情绪,不断调整孩子的注意力,不断调整孩子的兴趣,孩子才会专心听老师讲故事。另外,在故事的开始和结束部分要有特殊的语言来提示小朋友故事开始了或者结束了,引领小朋友的情绪从开始到结束有一个完整的起始过程。
四、有些传统故事已经有配图故事,看图讲故事,效果也很好
例如《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让梨》的故事早就有连环画故事了,老师可以用这个连环画给孩子们看着讲故事,帮助孩子们理解图片的意思,理清故事思路。根据图片引导孩子们抓住图片或故事的关键,更容易让孩子深入理解故事。在让孩子复述故事的时候,看图复述,图片有提醒的作用,便于孩子们更完整地复述故事,对于训练孩子复述故事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最有效的办法是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教师任重而道远。这里只就讲故事学国学的教法谈了点滴看法,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孩子们的一日生活教育当中,一定能把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浅谈幼儿园讲故事学国学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