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间有它的独特之处:富有兴趣性,形式繁多。因此,深受幼儿喜爱,科学地开展民间活动,不仅能让幼儿感受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多面性,还能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丰富幼儿的生活。尝试在幼儿园开展民族民间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获得艺术熏陶的同时,更获得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高,培养幼儿的艺术个性。
关键词:民间;环境;兴趣;形式
民间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民间艺术教育中,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艺术的情操,促进他们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尝试、实践活动,我有了一些自己的粗浅观点。
一、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幼儿对民间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学校应该为学生设置种种环境,让他们能在这种种环境里直接去学习生活、学习做人。”由此可以看出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幼儿去看、去听、去摸、去感知,使他们获得的物体直观、形象、具体,印象会更深刻,更容易产生学习的愿望。因此,我创设了一个“民间特色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小乐器(小鼓、笛子、小镲、连厢棒等)、民间服饰(自制新疆帽、水乡服饰、自制蒙古帽等)、扇子以及半成品材料等,随时向幼儿开放,尽情地让幼儿玩。利用各种时间我让幼儿欣赏一些民间,让幼儿去感受民间的独特美,向幼儿介绍一些民间、民间乐器,使幼儿感受祖国文化艺术的丰富,萌发民族自豪感。
二、营造教学氛围,渗透民间于一日活动中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我设计了一日生活化活动:在来园活动中,我选取了一些旋律优美、又富有民间特色的乐曲进行播放,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感受民间;在幼儿游戏、进餐、起床后的律动、离园等活动环节播放各种民间,使班级内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民间的氛围,让幼儿一进入班级便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民间气息,从而产生愉悦、热情,饱满的情绪,来迎接美好的一天。在浓郁的氛围下,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运用多种形式,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民间
在民间活动中,幼儿首先需要欣赏作品,了解性质,引起共鸣,激发情感,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创编动作。为此,我们采用多种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图谱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引导,让它们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学
幼儿受生活经验限制,对民族民间的认识有限,且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化虚为实,创设出教学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充分感知民族民间美,理解和欣赏民族民间美,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想象力。
2.图谱教学
图谱是教育活动中幼儿所喜欢的一种使形象化的教学图像。它能形象、直观地使幼儿感受旋律的变化和曲式的结构,理解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如,抒情的歌曲,需要用轻柔、舒展的声音来表达,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简洁明了的图画、符号等方式表现图谱。如,三角形、五角星、圆形等。通过生动有趣的图谱,使幼儿的感知更具体、生动,更乐于接受。
3.游戏教学
实践表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它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符合的感知规律,因此,将民间和游戏融为一体是可行的教学手段。幼儿在娱乐的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运用于游戏的过程中再配合相关的民间,通过引导幼儿探索,根据不同的游戏风格改变游戏规则,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民间游戏活动,使幼儿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民间为幼儿创造了更好的氛围,使幼儿在情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为感染。幼儿乐在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在了解民间的同时,也丰富了相关生活知识技能。
【浅谈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