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开启,而不是技能的传授,用美术知识和技能来引导幼儿,放手让他们去追求美、创造美。 关键词:引导 创造
绘画、手工、欣赏是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三方面,下面我就针对这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绘画
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开启,而不是技能的传授,通过绘画指导幼儿如何思考远比知识技能的传授重要。首先让幼儿对所画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然后才能激起欲望,这就要求在绘画教学中,要创设一个较生动有趣的情境。一般从两方面进行:
1.室内,通过讲故事,看幻灯、听等手段,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感受,也可把幼儿所要画的物件做成活动教具,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掌握其结构,自由变化出各种动态,增加对所画内容的体验,这样还可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2.室外,把孩子带到校外去观察,有意识地感受大自然。去看野花、野草、大树、小鸟;头顶上的蓝天、白云;让幼儿去听风声,听鸟鸣,让他们捕捉自然界中的瞬间变化。从花的含苞到开放;从草的露头到长高;从天的晴好到突变;从雪的初下到融化;世间万物皆美妙,有了这些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就为幼儿绘画创设了环境和条件,能使幼儿深切感受到世界的无限新奇、快乐,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彩笔自由挥洒,大胆创作,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手工
手工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它既能开发幼儿的智力,又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幼儿手工概括分为两种:折纸和泥工。
1.折纸,折纸属于模仿性活动,要求幼儿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仔细操作才能完成。但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且折纸过程较复杂,所以掌握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指导幼儿折纸。折较复杂的物件时,幼儿往往急于求成,结果前功尽弃。于是我就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比如:折纸中“两边向中心折”,因为它折起来像两扇门,所以我以故事的形式:“小兔乖乖把门开开”“大灰狼来了,门可不能开”于是孩子便认真了,好像自己就是小白兔。折纸既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又能促进幼儿不断产生新的设想。
2.泥工,常言道:“动手动脑,方能心灵手巧。”泥工课正是这样。幼儿在使用多种工具、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大胆地进行不同形态、不同结构、不同色彩的泥工制作,在制作过程中,能发展幼儿的手的灵巧动作。比如让幼儿用橡皮泥制作简单的食品,如麻花、饼干、蛋糕等,来体验创造劳动成果的乐趣,而在教授幼儿进行泥玩具制作时,可先让他们观赏玩具模型,以掌握整体造型,操作时启发幼儿按自己的构思进行塑造,教师应作些提示,帮助幼儿找特征。
三、欣赏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学,人们往往不够重视。高尚情操的培养需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而欣赏又是审美教育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途径。教师们在绘画教学上,往往让他们欣赏自己的示范画,这对幼儿的绘画当然有很大的帮助,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还应开展欣赏教学,特别是名画欣赏,让幼儿从中去感受绘画大师独特的审美能力和别具匠心的审美创造。使幼儿能初步感觉并把这种感觉通过幼儿自己的绘画表现出来,以提高幼儿自身的感觉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欣赏教学该如何进行呢?首先要让幼儿仔细看一看,然后可采用提问的形式问幼儿,画中画了些什么东西?什么颜色用得最多?为什么?给你什么感觉?这幅画好看不好看?画中哪些是直线?哪些是曲线?都要细细问清楚。然后,启发幼儿并同时对画进行讨论,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去画。我们还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大小、理解能力,从最低的层次让幼儿进行欣赏引导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觉和对创作的构思,使幼儿既学习绘画技能又提高审美创造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可供欣赏的美术作品不计其数,受幼儿年龄、知识、智力等限制,我们在教授时选择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美术作品,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作品的表现手法,要求形式感强、夸张、色彩鲜明的作品。二是作品内容,可选择一些有人物、动物、景物、天空、海洋等画。总之,教师应有目的性、针对性。欣赏时,教师不断提出一些能展开联想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儿童绘画创作的主体,要认真体会把握这个主体,多年的美术教育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学中要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其实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先充实自己、透视人生,才能将自己与幼儿密切结合。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启而必发,进而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幼儿园美术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