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教学活动中,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幼儿没能立即回答,教师会马上组织语言加以引导;操作活动中,教师过多地参与孩子的活动,频繁地指点着他们的操作;游戏活动中,教师更是异常地忙碌,给予幼儿热情的帮助……
记得于丹教授说过:“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除了一种爱,那就是父母给予子女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对父母来讲,放心地放手,从远方看着孩子幸福地,应该是乐在心中笑在脸上的。”幼儿园老师能否做到像于丹说的那样放心地放手,耐心地等待呢?在这些看似平常的场景中,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教师的学习与成长》一文中指出:“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好教师不仅仅是为孩子服务得好,了解孩子,关心孩子,还应该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幼儿教师应该学会等待,安静地等待其实也是一种关怀。
1 等待的理由
1.1 等一等�D�D源于对孩子的了解
生命是有其规律性的,好像农作物的生长一样:需要播种、施肥、除草、喷药的成长过程,同时成长还有早晚、快慢之别,但只要是种子就一定会发芽、开花、结果。
教师的等待,是把机会、信任、师爱、赞扬、帮助给予每个孩子。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情,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就是最美丽的教育场景,一种关于“慢”的教育艺术。
1.2 等一等,源于对孩子的理解
学会等待是因材施教应有的含义。启发式教学,讲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包含着对启发时机的等待。从分层教学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都蕴含着对孩子的等待。教师的等待是重视每一个孩子,满足每一个孩子,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是成人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是教师对孩子差异的尊重和理解,也是教育的耐心与宽容。
1.3 等一等,源于对孩子的信任
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为他们的发展增加一份支持。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一个交互过程,因此在给予幼儿等待时间的同时,教师也在给予自己思考的机会。记得一首歌里这样唱道:“可不可以就这样停下来,我要多一点时间,好让我再想一想”。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幼儿会有更为新奇的发现,获得更多的成长;教师有了充足的时间,会有更为细致的思考,产生更多的创造。所以,给予幼儿的等待时间不仅是幼儿的,也是教师的。
2 一日活动中的等待策略
等待,作为一种教育策略,适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适度的“等待”,不急于帮助,留出时间、空间,用尊重、关注、激励唤醒幼儿“心中的巨人”,会使孩子们的潜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2.1 提出问题后的等待,让孩子的回答更精彩
在集体活动中,教师提问后,如果幼儿没能立即回答,大部分老师的做法是:重新组织语言加以引导。为了不让活动感觉“冷场”,教师在提问与引导幼儿回答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一般约为0.9秒左右。仔细分析一下,其实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幼儿是不可能进行充分思考并构思答案的。等待的时间太短,即使孩子已经有了答案,他要是没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考过程,也是不可能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在研究课堂提问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如果增加“等待时间”,课堂会发生变化:孩子的回答会变长,回答问题时会更有信心。所以,教师提出问题后的等待,是把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的思维充分的舒展。等待的时间长一点,孩子的思维也会变得更有深度和富有创造性。
2.2 操作活动中的等待,让孩子的探索更有效
操作活动是幼儿园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操作活动的过程包括:幼儿动手操作发现问题�D�D教师启发幼儿寻找正确的答案�D�D形成概念。
在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对于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正确”表现和“错误”行为,要耐心等待,不要急于提供帮助。因为这些错误的产生不是由于粗心,也不是幼儿没有努力,而是其知识不完善的一种反应。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学习更多的是“试误学习”,更重要的是探询、体验、感知、探索。教师的等待是对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不正确”行为的理解,给幼儿的学习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在幼儿操作之后,启发幼儿寻找正确答案的过程中,教师的等待更是必不可少。由于幼儿语言发展的不完善,思维发展的不成熟,在他们将操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表达时,经常会出现思维和语言不同步的现象,他们在头脑中明明已经想到了答案,却往往词不达意,这时就需要老师耐心等待,仔细倾听,及时支持,最终定能和孩子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2.3 游戏活动中的等待,让问题的解决更有益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它尊重了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在自主开放的游戏活动中,幼儿由于彼此间关系的平等会促使他们无拘无束地自由交流、讨论,在这样的交流中,幼儿既随意,又保持了自己的一份独立。这样的交流所具有的效果是教师的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它不仅对幼儿游戏起到一种支持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增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D�D此时无声胜有声,保持沉默,安静地等待是此时最好的策略。
当然,在游戏中,也会不时地出现一些突发事件,这时,教师也不必急于给孩子们“热情的帮助”,做个会“等待”的老师,倾听他们的讨论,静观他们的行动,让孩子们在与同伴探讨和争论的过程中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样的“等待”,避免了干扰孩子们判断和解决问题。这样的“等待”不是放任自流,不是熟视无睹,更不是漠不关心,而是静观其变,给予信任和尊重,蕴含智慧和策略。适时适度的等待,将会给幼儿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幼儿园等待策略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