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幼教金刊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4MDcxMDM0Mg==&mid=2247485515&idx=1&sn=264252ea1aecea99ace5acbe85b366f7
尽管自主游戏已经成为现阶段幼儿园游戏的热潮,但在实际开展的过程,教师们都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挑战,有些困难来自幼儿园内部,如管理者的理念和水平、教师的专业素养、课程质量、园舍和资金等,也有些困难来自外部大环境,如行政管理机制、教育评估、社会文化观念、家长育儿理念等。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物。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在真空中生存和发展的,同样,幼儿园的课程和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也会受到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自主游戏的本质特征和所需要的内外保障来分析,现阶段,幼儿园开展自主游戏仍需要面对如下困境和挑战。
01
“学知识”的传统教育文化与自主游戏的观念冲突
自有学校教育以来,我们就赋予学校“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教师即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我们的教育传统推崇的亦是“传道”,即教儿童做人,做有德之人,此为教育的“王道”;还有“授业”,亦即教儿童学业知识,此为教育的“术”,却也是自有学校考核机制以来备受追捧的,因为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反而超越了“传道”,成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追求。
如果注意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在上幼儿园之前,不论儿童是由爸爸妈妈带着玩,还是奶奶爷爷、姥姥姥爷带着玩,他们都会随时随地教儿童学知识,比如,讲故事、学认字、学拼音、学英语,或者学数数、唱童谣、背诵古诗词……当几个家长和孩子聚在一起的时候,家长们热衷于让孩子们表演自己学到的“看家本领”,学得多的孩子自然会得到更多的夸奖和羡慕,于是,家长们便会变着法儿用“别人家的好孩子”来“激励”自家的孩子去学更多的知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文化和教育传统的强大力量。
幼儿园自开办以来就属于学校系统的一部分,所以,同样秉承的教育传统是“教书”与“育人”。无论现阶段我们如何强调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无论我们多么强调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都需要首先与成人文化中对“教书”和“学知识”的执着追求较量,打破幼儿园不单纯教孩子们“学知识”的认识,重建对幼儿教育的合理期望。
⊙幼儿园阶段是形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幼儿园阶段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
⊙幼儿园阶段是启迪好奇心、塑造学习品质的关键时期。
⊙幼儿是在游戏和生活中学习的。
⊙游戏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路径。
⊙幼儿是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来学习的。
02
“乖孩子”的养育文化与游戏中自主性的观念冲突
乖顺听话的孩子 = 好孩子,是否“听话”成为评价一个孩子是否懂事、是否值得赞许、是否需要批评、加以管束的主要标准。这种养育文化与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已经深深镌刻到我们的基因里了。
抛却文化影响,教养孩子时要求其乖顺听话,是否也与成年人的自我中心和自私有关系呢?(听话的孩子不仅好管,省心省力,还能满足成人的权威感。)
由于幼儿身体柔弱、认知水平较低、道德发展处于他律阶段、情绪化等因素,在与重要他人的互动中处于被管理者、“听话者”的地位,他们扮演的是“弱者”的角色。幼儿的自我概念是在与重要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几乎依赖其他人的看法。当我们长期要求幼儿乖顺听话时,幼儿就会逐渐认同了“乖顺听话”的自我镜像,以获得安全感和赞赏,或者避免惩罚。
长期的“乖顺听话”必然压制和消耗其蓬勃的生命能量,使其成为被动、依赖、缺乏主见、不会思考、没有行动力量的个体。
自主游戏追求的价值观是独立、自信、自主、探索,自主游戏中的幼儿应该是被充分信任和放手的,自主游戏应该追求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教师需要退后、再退后,把游戏选择权交给幼儿,把发现和解决游戏中问题和纠纷的权利交给幼儿,把结成游戏团体、合作规划和设计自己的游戏交给幼儿……可是,现实中,教师却很难做到,因为教师会认为孩子们不会、不懂、不能,所以孩子们还是乖乖地听老师的安排和指挥最好。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孩子们就再也不服管了,不听老师的话了,乱了套。
03
“安全与风险”对自主游戏的禁锢
每一个儿童成长的过程都会伴随身体的磕磕碰碰,尤其是六岁以下的小孩子。归结起来,主要原因如下:
⊙幼儿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和生命运动的本能。
⊙ 6 岁以下的幼儿身体发育不够完善,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平衡性欠佳。
⊙幼儿喜欢打打闹闹的游戏,有时候分不清轻重,有时候很难把控局面。
⊙幼儿的神经系统易兴奋,难抑制,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幼儿的知识经验有限,对自己的行为后果缺乏预见性。
自主游戏意味着幼儿有充足的自由来选择游戏地点、游戏内容、玩具材料和玩法,也意味着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为幼儿需要在活动中发展身体素质,提升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性,包括柔韧性、速度和力量,以避免今后在运动和游戏时遭受更多失败,承担更大风险。幼儿也需要在自主的游戏中探索风险边界和自己的力量,积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经验。
但是,从独生子女政策开始以来,父母的陪伴时间越来越长(父母忙碌时,也还有祖父母辈的陪伴),看护得越来越细致,不再敢于承受孩子受伤的任何风险,当然也不会放手让孩子外出独自玩。这种养育观念和行为的结果,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安全问题越来越不放心,而孩子个人的行动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及能力也越来越差。
当幼儿三岁之后进入幼儿园,因为动作发展不好、运动能力差、自我防护意识差,在开放的运动和群体游戏中自然就很容易发生受伤事件,而这些事件无论大小都可能被家长无限放大,甚至有可能闹上媒体和法庭。于是,幼儿园便也越发小心起来,承受不起孩子受伤的任何风险。
幼儿园看护好幼儿,避免其受到伤害,理所应当;把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放在幼儿园工作的首位一直是《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等式)》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反复强调的原则,但是,过度保护就会形成禁锢,长远来看就会更大地伤害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04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自主游戏的要求之间的距离
自主游戏强调放手让幼儿自己玩,听起来好简单,谁不会呢?可是,自主游戏在幼儿园属于课程的一部分,不简单地等同于家庭中的让孩子自己玩,不简单地等同于自由随意玩。幼儿园里的自主游戏应有助于幼儿主体意识、自主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幼儿身体、社会性、语言、科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发展。
教师需要掌握幼儿心理发展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读懂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能够抓住幼儿游戏的那些难得的契机,适恰地推动幼儿独具个性的发展。
受传统职前、职后教师教育和评价机制的影响,幼儿教师普遍比较重视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日常教研的重点也是一日生活管理和教育教学,相对而言,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指导的水平更高一些。游戏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很大区别在于,计划性和结构性高低不同,教学活动通常来自教师的预设,具有明确的目标设定和教学流程设计(具体表现为教师的教案设计),所以教师在执行的时候会很有把握;但幼儿的自主游戏很难提前预设,也很难设计流程。游戏具有的这种模糊性、即时性、变化性、复杂性经常令教师惶恐,想要指导时却感觉无从下手,不指导又感觉自己没有尽到职责。
幼儿教师对于游戏引导的这种无助感,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自对幼儿的行为缺乏观察,对幼儿的发展缺乏研究。在另外一项针对幼儿教师的“幼儿研究与支持”能力的研究中,强调“幼儿研究与支持”能力指教师借助科学的行为观察分析技术,深入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 并在此基础上提供适宜的教育支持。研究发现,我国幼儿园教师“幼儿研究与支持”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相关的教育培训也很少。这项研究的结果可以直接迁移到我们这里提及的影响幼儿教师“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的因素,教师对于“幼儿研究与支持”与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的能力直接相关。
如此说来,自主游戏的观察和适宜的引导绝非易事。它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需要教师做到会观察、分析,能反思、迁移应用,能在变幻莫测的幼儿自主游戏中巧妙引领和推动,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和整体质量的提升。
05
标准化的管理与统一的评价要求对自主游戏的限制
自主游戏最核心的精神是平等、尊重、愉悦、创造,是对幼儿天性的尊重,是对幼儿主体性的认可,这样的精神滋养需要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共同努力,需要一群人、一群有主体意识和平等精神的教师,在每日与幼儿共同的生活中相互滋养……可是,我们不禁要问,这样具有主体意识和平等精神的教师从何而来?经历了十几年被动、灌输知识的学校教育之后进入幼儿园做教师,应该被给予怎样的引领和启迪?幼儿园又制定了怎样的制度来激励他们?营造了怎样的文化来熏染他们?
面对自主游戏的挑战,需要转变理念和反思的不仅有教师,还有管理者,包括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幼儿园内部管理者,他们应该更多地承担起专业引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下达命令和通知。
如果自主游戏强调的是尊重幼儿,跟随幼儿的节奏,那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方面是否应该更具有灵活性,课程方面更具有班本气息,评价方面更具有人文色彩?虽然有些标准化的管理与统一的评价要求是需要的,它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基本保障,但更多的时候应该放权,让幼儿园拥有更多自主权,让每个班级的教师拥有更多自主权。就像我们放手幼儿,看到孩子们伟大的创造一样,也只有放手教师,我们才会看到幼儿与教师共同创造的独具个性的幼儿园课程。
06
大规模园所及大班额带来的管理困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对招生编班的要求是小班 25 人,中班 30 人,大班 35 人,混合班30 人,这样的规定是从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幼儿园教育的需要出发进行的规定,这也是高质量幼儿教育的一个基本前提。从基本常识来看,一个幼儿园班级太多,规模太大,就可能导致管理跟不上,出现管理漏洞;一个班级人数太多,教师就很难观察和看护到每个幼儿,因材施教几乎不可能;让教师放手幼儿自主游戏,教师不敢;让教师观察幼儿,做好幼儿成长的观察记录,教师顾不上。
可是,现阶段,很多公办幼儿园的现状不容乐观。一些地方行政管理僵化、追求形式上的浮夸,幼儿园的规模动辄 20 个班以上,幼儿人数超过800 人。很多公办幼儿园班额过大,每个班幼儿人数超过 40人, 甚 至 50 人、60 人 以 上。在这样的幼儿园开展自主游戏确实是难以想象的一种挑战,看管孩子们的安全已经累到极致,怎样让他们放心地让幼儿自主地游戏?又怎样在这么多的孩子中确定观察对象、追踪观察幼儿、书写游戏观察记录,再研讨追随游戏生成课程?如果在某些乡镇幼儿园和某些民办幼儿园,还可能存在教师不足的问题,一个班级不能配备两位教师和一位保育员,他们又该如何应对自主游戏的挑战?
07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单一与玩具材料的匮乏
笔者的调查数据显示,48.1% 的教师认为开展自主游戏的主要障碍来自“资金有限,游戏材料匮乏”,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为环境和玩具材料是自主游戏开展的基本物质基础。在很多培训中,我们会强调教师理念的转变,强调教师放手,但是,教师放手之后的孩子们在哪儿?在做什么?是否可以获得有意义的游戏体验?是否可以通过自主的游戏获得高质量的发展?所有这些问题还取决于幼儿园户外和室内游戏环境如何,是否具有高品质的玩具材料,玩具材料是否具有引发幼儿有意义游戏的可能,是否具有探究性、变化性和创造性,是否能支持和推动幼儿反复地玩、深入地探索……而现阶段很多幼儿园存在游戏环境单一、玩具材料匮乏,或玩具材料品质不高的问题,这些问题与资金有限有关系,也与我们对于什么是好的游戏环境、什么是好的玩具材料的认识有偏差有关系。
总之,自主游戏尽管在很多地域和幼儿园已经开展得轰轰烈烈,但从全国层面来看,幼儿园的自主游戏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和困境,需要各方力量同心协力做出努力,方能更好地往前走。
钱雨:“课程游戏化”或“游戏课程化”?其内核意义是重返游戏精神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应当走向生活,走向整合,不能脱离“以学定教”
步社民:该不该追随幼儿的兴趣?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兴趣、预设、生成之间的关系!
冯晓霞教授反复强调的“深度学习”,一线教师到底要如何做?这篇案例告诉你答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