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摘要:国家《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颁布,为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孩子身心康成长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指南》中提出要在幼儿园里开展幼儿心理康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康和谐发展。在工作中,我们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出发,从几个方面开展幼儿心理康教育,如:对幼儿实施爱心教育;发挥游戏功能,使幼儿保持愉快的心境;探索周围世界的教育,发展儿童康心理和人格;正确引导幼儿社会交往;教育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康教育的融合 ,有效促进了幼儿身心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心理康;心理康教育;游戏活动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在康领域提出: 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如何在幼儿园里有效开展幼儿心理康教育,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和尝试:

  1、爱心教育。

  爱心即爱人之心。爱心教育是幼儿康心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内容。幼儿有得到爱、爱别人的需要。通过爱心教育,使幼儿得到爱的满足和学会从爱别人得到快乐,提高能力和自尊。

  众所周知,爱是幼儿康发展的“精神食粮”,是幼儿生活中的“太阳”。因此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使其心理得到康成长。为此,从园长到教师都将点点滴滴的爱心倾注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他们时刻用乐观的情绪、柔和的表情、适度的动作、温柔的语言与每个孩子进行情感接触和交流,对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因而使孩子们在师爱的摇篮中长大,也懂得了去关心和爱护周围的人。

  2、发挥游戏功能,使幼儿保持愉快的心境。

  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解决了幼儿希望能像周围成人那样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之间形成的矛盾。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

  3、探索周围世界的教育,发展儿童康心理和人格。

  幼儿在与周围世界不断交互作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多方位、多层面的环境能激起幼儿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形成康心理素质。为此,我们通过自然角的设立,分享阅读室、手工创意吧、科学发现室的设置,每月一主题的师幼环境布置,以及通过节日活动、社区活动、亲子活动、主题活动、比赛活动等开展,让幼儿从观察中接触,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促进幼儿多种经验的获得,多种情感的体验,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使幼儿园环境成为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教育内涵、激发幼儿情感的无声的“教科书”。

  5、正确引导幼儿社会交往教育。

  交往是建立个人与社会联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交往三步曲已成为我园教育特色之一。首先,我们让幼儿学习一些语言或非语言的交往方法,丰富幼儿交往策略。其次,为幼儿创设交往环境,提供交往机会,交往环境从与同班幼儿交往,发展到与同龄幼儿交往,再扩展到异龄幼儿间的交往,加强幼儿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间的交流,发挥互补效应。再次,以开放式教育拓宽交往空间,将人际环境延伸到部队、社区、家庭等,以巩固幼儿交往技巧,发展幼儿礼貌待人、主动交往、友好协商、谦让合作的技能。

  6、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康教育的融合 。

  (1)、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通过活动渗透心理康教育,把心理康活动融入园本课程中成为开展幼儿心理康教育的有效策略之一。对此,幼儿园积极创造条件,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每周开展一次心理康活动,教师间相互听课、研讨,共同成长。组织教师充分为幼儿创设一些趣味性强、有针对性的集体活动,或者将心理康教育融合到各个领域的活动之中,积极引导幼儿参与,进一步改善幼儿的沟通交流能力,为幼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机遇。

  (2)、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进行随机教育。我们设立了专门允许幼儿独自游戏的“心理驿站”,在班级设立了“心情树”、“表情牌”。如“心情树”,我们知道幼儿的表达能力、自控能力都很低,他们不会象成人那样主动地倾诉、控制和渲泻各种情绪,因而在遇到心理冲突时就很难保持平衡和稳定,而教师很难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心情树”就弥补了这一缺陷。它由红、绿、灰、黑四种颜色组成,分别代表快乐、平静、悲伤、愤怒四种基本情绪。幼儿根据自己的心情随时将自己的照片挂在相应的“心情树”上,教师就可以依据孩子的情绪及时施以适当的帮助。由于它的操作简单又具有游戏性,倍受孩子的喜欢。

  幼儿心理康教育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探索,为幼儿营造康和谐的生活成长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爱和自由》 孙瑞雪

  [2]《发展心理学:孩子的成长》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海伦・比

【幼儿园心理康教育初探】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