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是关于儿童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它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这部书中包含了孩子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各种规则,它教育孩子如何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如何做事、读书,如何与人友好相处等。结合传统经典的诵读,帮助学生养成孝顺长辈、诚实守信、仁爱待人等做人的基本准则。在推行经典诵读《弟子规》以后,我们发现经典诵读不但使幼儿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还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修养的渗透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对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好多家长感觉孩子变得懂事了,有礼貌了,知道感恩了。
一、把弟子规纳入教室环境创设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班级是幼儿在家庭之外最先接触的生活环境,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开展《弟子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让弟子规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
所谓弟子规,也就是规范弟子行为的意思。幼儿的行为处世要有一些原则,而学习了《弟子规》,在他们潜意识中就会受到《弟子规》的制约。在教学中,孩子们能很快的背熟《弟子规》,但是真正对幼儿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学好《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之中。
(一)进餐方面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和长辈的宠爱,很多幼儿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如:吃饭时,通常是长辈还没坐上桌,自己就先开始吃,把爱吃的菜端到自己跟前。这些坏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学习了弟子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我们知道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小培养,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我们要求要等每个小朋友都有饭了,大家才一起吃,要学会谦让、等待。还要通过家园合作,教育孩子在家里要孝敬长辈。当爸爸妈妈做好饭要吃饭时,教育孩子要叫长辈先坐下,父母要把好吃的菜先夹给长辈,告诉孩子要给长辈夹菜,爷爷、奶奶年纪大,身体虚弱,需要补充营养,好吃的让长辈先吃。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就会产生孝敬长辈的思想。
(二)生活习惯方面
冬天的时候,总是有些小朋友迟到,还有些幼儿在家也不刷牙,自学了“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后,就好多了,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早晨起床后一定要洗脸洗手,还要刷牙,每次上完厕所,都要把手洗干净。幼儿时期是长身体、育品德、学知识最重要的关键阶段。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早起,做好一天的学习生活准备。因为康的身体是未来成才的基础,是自身幸福快乐的保证。从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孩子懒的原因是大人。因为幼儿小的时候大人总怕他做事做不好,怕帮倒忙,就不教他做家务事,自然他就会产生懒惰的思想,长大后就不愿意劳动。
(三)学习方面
以前幼儿看完书总是到处乱放,也不爱惜书,图书柜里的书总是摆放的很乱,书包柜也是,经常看到有时塞了衣服,有时一两个掉到地上。自从学习了“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后,我们教室的图书柜就变的整整齐齐了,我在书角和柜子上贴上相同的标志,孩子们很快就能把书放回原来的位置 。
三、让弟子规活跃于课堂教学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如何让弟子规活跃于幼儿课堂上呢,可以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对幼儿进行教学,让幼儿边玩边学,给幼儿营造一个快乐的教学气氛。利用语言课进行诵读训练,快板诵读,或从弟子规句式中找相同汉字、相反词、词语接龙,我说上句,你说下句等;也可以通过情景表演、歌表演、优美的等表现其义,来提高幼儿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大大地降低了学经典的难度。
传统经典《弟子规》包含孝、悌、谨、信、爱、亲、仁等内容,涵盖了做人的一些根本要求,很适合用来进行文明礼仪和思想品德教育。孩子们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氛围中,接受经典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步吸收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精髓,懂得了传统的礼仪,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知礼、谦逊的美德,培养了温文儒雅的气质!幼儿时期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养成期,因此,德育教育最适宜在幼儿园开展。
【幼儿园开展《弟子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