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一方面让很多人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将成千上万的幼儿卷入了人为的竞争中。这是市场经济社会的竞争意识进人早期教育领域的典型表现。也是成人社会的竞争进入儿童世界的典型表现。今天很多着急的家长已经彻底被竞争观左右了,可是他们没有在高额的付出中得到幸福,他们的孩子更是让竞争剥夺了幸福。今天的幼儿园课程或多或少受到竞争观的影响,有些幼儿园为了生源和经济利益,违背专业良知去迎合家长的竞争心态。放弃了幼儿该学必学的东西,而在幼儿以后将要长期学习的内容上浪费时间。幼儿园课程被“特色化”了,幼儿园课程超载了,幼儿园课程丢弃了本质。知识化、学科化的趋势加剧了,连教师间的竞赛也成了给幼儿上课的竞赛。幼儿园课程演变成成人应该教给幼儿的知识。
幼儿的世界是美好的世界,幼儿需要的不是竞争,而是一个能得到积极支持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中必须有优质的、敬业的、不为自己生计担忧的教师,有充裕的活动空间和材料,充满爱的气息。过早把幼儿带入竞争中,幼儿就会失去安全感甚至幸福感,就可能对学习产生厌倦之情,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可能被扭曲,幼儿难以产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竞争力就在于未来一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远离竞争是解放幼儿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认为,幼儿最需要的不是竞争,而是幸福,最应该让幼儿拥有的也是幸福。幸福的幼儿才能成为未来有竞争力的社会成员。幸福不只是高兴,幸福是愉快和充实。所谓充实就是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做具有适度挑战性的、需要思维和情感参与的事。幼儿的幸福就是指在一个充满支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幼儿的需要、兴趣被充分关注,他们的天性被充分关注,他们的学习特点和规律被充分关注,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学习。能将思考与行动结合起来。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应该沿着让幼儿幸福的思路展开。在幼儿园课程中,要处处充满学习主体的意识,时时体现对学习主体的关怀,事事都为学习主体。幼儿园课程要让幼儿做有意义的事。首先,这意味着幼儿的学习是行动性的,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不是简单的听和看。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幼儿的经验,经验的获得有赖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有赖于幼儿动用多种感官与客观世界及自己的心灵发生相互作用,有赖于幼儿思维的参与。其次,这意味着幼儿园课程要满足幼儿的需要;要使幼儿所做的事能感动幼儿自己,让幼儿投入、专注、流连忘返;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所谓有意义,其核心是要能满足幼儿生命(身体、心灵)成长的需要,有效促进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当然。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对国家和民族来说也是无穷的财富。
经验既可以指幼儿与他人或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可以指幼儿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的感悟、认识、能力和情感等。幼儿园课程不只是强调知识,不只是强调学习结果。不只是强调教师的作用。幼儿园课程强调经验。意味着强调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意味着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作用,意味着强调活动过程。经验是最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的,也是最适合幼儿需要的。所谓设计幼儿园课程就是设计和提供幼儿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机会。只有关注经验的幼儿园课程,才能真正让幼儿体味幸福。
幼儿园课程应该回归经验。之所以说“回归”,是因为在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崇尚经验的时代。张雪门和陈鹤琴都特别关注经验。张雪门曾指出:经验不是特殊的东西,经验是和环境相接触而来的。要明白儿童的经验须从儿童的环境估量入手。进幼稚园后。儿童的环境除了家,就是幼稚园。此外还有附近的街上。儿童在这三种环境中,每天从早至晚,凡耳所听,目所见,手所触,鼻所嗅的都是经验。这些经验若分析起来,不外乎社会和自然。他认为给幼稚园儿童组织课程。当设法引起他们的动作,使他们和环境事物相接触,也使环境中的事物都经过他们的感官。他还认为,直接经验的获得,既不是由于言语,也不是由于书本,而是由于行为,行为是整个的。间接经验一定要有直接经验做根基才能被吸收成为个体自己的经验,个体也才能支配这种经验。譬如没有被冷风吹过的人或没有和冰接触过的人,断不能想到北冰洋的冷。张雪门倡导经验取向的行为课程,他指出,教师是成人的代表,成人的知识是专长的,是孤绝的,而且是抽象的。幼童进幼稚园的时候心中没有学科的观念,他们看宇宙间的一切全是整个具体的活动。所以,教师对于幼童。不要仅凭用抽象的言语或线条的图画来介绍类别的教材,而要常常运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以唤起其生活的需要,扩充其生活的经验,培养其生活的力量。若教师真能做到这样,便是行为课程了。
早在20世纪20年代,陈鹤琴就关注儿童的经验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儿童的生活和儿童的经验来选择和确定幼儿园的课程。他认为,儿童或社会上发生的任何事情,教师都可以采为课程内容,可以把一切预先所定的暂时搁起,重新再来做一番筹备工作,倘若新发生的事情与预先的有些相像,就要把它融进去。陈鹤琴提出,让儿童从小建立对于宇宙间各种现象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与特性的正确认识,培养儿童实事求是的精神;幼儿园课程是大众的,要反映劳动群众的生活;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化的,不是成人化的;幼儿园课程的编制要照顾到儿童的心理和能力,不要根据成人的经验编制一些生硬、枯燥、高深的材料让儿童茫然不知所措地得到一些糊涂、杂乱无章的知识;幼儿园课程是连续的、发展的,而不是孤立的。编制课程时,对事物的研讨要系统,要注意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将一个一个的事物孤立起来,要使儿童得到关于事物发展的整体的概念;幼儿园课程是现实的,要向社会生活、民情风俗和自然物学习,引导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体会。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思想更是把幼儿园课程的经验特质充分地凸显出来了。
综观今天世界先进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仍然是关注经验、强调经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教育内容选择的三条原则就包括“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这两条。因此,注重幼儿的经验,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立场之一。 怎样的课程才是真正适合幼儿的,才是真正能增进幼儿经验的,才是能让幼儿感受幸福的?这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问题。也是整个幼儿教育的基本问题。长期以来,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并努力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在长期的幼儿园课程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要让幼儿获得丰富的经验,必须更新观念,超越传统的课程设计和实践,真正关注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关注幼儿的行动和思维,关注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我们承认课堂教学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但课程实施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必须超越课堂教学。由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我们弘扬我国优秀的幼儿园课程传统,借鉴西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设计了一系列专题活动,并在一些幼儿园开展了相应的实践,以期让幼儿获得各种鲜活的经验。
自然和科学经验:这类经验主要让幼儿在科学发现室、种植园地、养殖区(角)及儿童博物馆开展的专题活动中获得。这些专题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客观事物,幼儿获得的主要经验是关于事物的特点、规律、科学现象、科学原理等。当然,其中也包括了一些数学经验、语言经验、审美经验及社会经验等。
社会经验:这类经验主要让幼儿在微型社区、表演室(区)及儿童博物馆开展的专题活动中获得。这些专题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有与同伴和其他人员交往的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经验。其中也包括一些审美经验、科学经验、语言经验及数学经验等。
艺术经验:这类经验主要让幼儿在表演室(区)、民间工艺区及图书馆开展的专题活动中获得。这些专题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接触并感受各种艺术形式,通过表演、阅读及制作等具体的过程,感受其中的美,获得社会经验、语言经验及科学经验等。
语言经验:这类经验主要让幼儿在图书馆、表演室(区)及微型社区开展的专题活动中获得。在这些专题活动中,幼儿通过阅读、表演和交往使用了语言,并在特定的情境中发展了语言的灵活性、针对性,在丰富语言经验的同时,幼儿的社会经验、科学经验及审美经验等也得到了拓展。
由此可见,不同的专题活动既有特定的价值。又是相互关联的。专题活动总体上说是综合性活动,它们通过幼儿具体的行动和全身心的参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活动仅是我们课程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这些活动超越课堂教学,但并不排斥课堂教学,我们希望它们能和课程教学相互补充;最重要的是这些活动一定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导向,关注幼儿的行动,更关注伴随幼儿行动的思维和情感过程。
【幸福.经验.幼儿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