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什么?
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又是怎样的?
○○○○
中国老故事
有哪些隐含的
教育功能
可以用儿童文学的思想和方法来梳理、甄别和改造传统文化中的资源,而不是直接拿来“圣经贤传”,不问青红皂白,捏着孩子的鼻子灌下去。
关于文化传统的传承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贝托海姆指出:“今天,像过去一样,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任务就是帮助他找到人生的意义。”“对于这一任务,父母和其他照料孩子的人的影响最为重要;其次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但我们必须以正确的方式将它传授给儿童。在儿童时期,只有文学能最好地传播这种知识。”
心理学家雪登·凯许说:“童话故事之所以能解决这些冲突,是因为它提供孩子一个舞台,演练内心的冲突。儿童在聆听童话故事时,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内心各部分投射到故事中不同角色身上,在各个角色身上‘存放’内心对立的各种特质。”
○
○
真正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从
成人的自我教育开始
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而是应该丰富当下儿童的生命体验。
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曾谈到自己因从小学习中国古典诗词而受益良多,甚至对一生都有很大影响,包括为人处事和修养性情。所以她认为,教小孩子读诵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要做好这件事,首先要从培养教师做起,“教师所教的方法一定要符合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和特性,教师本人要能体会出这些古典诗词的美感和特性”。只有教师能有感受和感动,才能把这种感动传递给孩子们,而不是只会让他们死记硬背。
曾国俊认为,真正应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首先是教师和家长,“因为只有他们学了之后,才知道怎么转换到学校教育和家庭生活中”。他说,今天学校中的很多课程并没有跟人的情感连接起来,因此效果会大打折扣,“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情感连接,需要通过身心的感悟和体验才能真正有所获得”。
“
徐冬梅则相信,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而是应该丰富当下儿童的生命体验,让他们小小的生命之流逐渐汇入民族之源,将来可以更好地融入族群,增强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并打下扎实的中国根基,未来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血脉,为人类更好的发展提供更丰富的创造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