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直属机关实验婴儿园
作者:单雪婷 熊鑫 程瑶 任晋瑶
幼儿园应充分考虑儿童的需要,服务于幼儿的饮食需求,为儿童提供健康安全、充满自主、和谐温馨的就餐氛围。对幼儿来说,什么样的餐厅氛围是他们喜欢的呢?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好儿童餐厅,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就餐体验呢?为此,老师们发起一场在园幼儿访谈调查。
有音乐的餐厅,我们可以听着音乐吃饭。
我想在餐厅里想坐哪就坐哪儿就更好了。我喜欢桌子有方的,有圆的。
我也想自己打饭,想打多少就打多少。
桌子上放一朵花就更漂亮。
我想餐厅里有一些花和植物,就像我的家一样。
舀饭的地方可以放什么好看的东西装饰一下。
我想要可以动的桌子。
?教育化:为幼儿提供培养良好进餐习惯的机会。将就餐活动与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开展“餐厅大带小”主题活动,中大班幼儿为婴小班幼儿提供“大带小”进餐服务;开展丰富的班级生活区角活动,例如:开展健康领域“健康小常识”、语言领域“蔬菜家族儿歌”、社会领域“我们的小餐厅”、科学领域“座次牌”、艺术领域“新春团圆餐”等主题活动,将游戏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幼儿的饮食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自助化:为幼儿提供参与的多种途径与方法。在自助餐厅中,幼儿们会进行自助就餐,后勤人员将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幼儿进入餐厅自助就餐,自己根据需要盛菜盛饭,对于需要特别提醒的幼儿,教师会根据幼儿的菜品摄入多少进行温馨提醒。在班级生活主题区角,幼儿可以自主表达,积极参与,组成“生活小当家”“奶盒回收队”等小组,进行自主管理,自助服务,培养热爱劳动的兴趣和团结互助的品质。
?智能化:为幼儿提供智能多样的就餐体验。有条件的话,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智能化的产品,如运餐机器人、美食辨识机器人、有声智能体重仪、身高测量仪等,丰富幼儿的餐厅自助经验,激发幼儿的进餐兴趣。例如:我园为幼儿提供了运餐机器人,在自助餐厅中,幼儿自己取餐外,还可以与机器人进行互动,体验智能化带来的快乐。
幼儿的需求,幼儿的兴趣和心声应作为营养膳食提供的重要参考。为幼儿提供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了解幼儿想吃什么,喜欢吃什么,不仅能为膳食营养师提供参考,同时也能够激发幼儿的饮食兴趣。
实验婴儿园的孩子们对于想吃什么有着多种表达途径,如日常有想吃的美食可以告诉陪餐的“兔子老师”。你看,“兔子老师”在班上陪餐时就和元宝小朋友发生了一段有趣的点菜故事。
这只是我园幼儿“点菜”的一个小缩影,节日大餐吃什么,幼儿也有充分的话语权。我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膳食特色活动,如节庆美食汇——新春音乐会主题餐,“品味中国年”主题餐,“一米高度看成都”六一主题餐,“双胞胎”游四川主题餐,中秋团圆坝坝宴,幼儿设计毕业餐食谱……对于幼儿提出也想吃火锅、串串等四川美食,为幼儿开发“火锅”“串串”等美食汇,让幼儿在美味中感受成都的美食传统,在快乐中体验丰富的美食。
在幼儿自选菜品、设计食谱、参与膳食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注意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膳食宝塔”“营养均衡”等健康饮食知识。如大班的健康活动《“膳食宝塔”大挑战》以幼儿喜爱的通关、挑战类游戏为主要基线,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膳食宝塔”,知道营养膳食,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报菜名
除了吃什么,幼儿可以充分表达,“吃得怎么样”幼儿同样具有发言权。我园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机制,并将幼儿吸纳成为膳食考核评价的重要成员,开展了“幼儿园美食投票排行榜”“我最喜欢的美食达人”等活动,让幼儿充分表达,并以绘画等多表征方式表达出来,将其陈列在儿童餐厅或班级生活活动区域,让儿童的表达“可视化”。
通过幼儿“点菜”“评餐”,我园的营养师和厨师充分掌握了幼儿的喜好和口味,还为幼儿研发出美食——野趣“谷多多”、林间“菌多多”等,“谷多多”很好地满足了儿童追求新奇的心理,能够促进他们的食欲,不但能为儿童提供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还能提供南瓜、菠菜中的维生素、果胶等营养素。田园的野趣、逼真的造型、鲜艳的色彩,能在儿童第一眼看到时就牢牢吸引他们的视线,同时满足味蕾与营养。“菌多多”,利用鲜菌这来自大自然馈赠,再配以新鲜猪肉、青笋、胡萝卜等本地当季食材,用最本真、最健康的蒸的烹饪方式,再搭配上口感软糯的蒸蛋成菜,通过将多种种类不同、形态色彩各异的原材料完美组合,发挥既赏心悦目又能达到营养素互补的作用。儿童在咀嚼间,仿佛置身于静谧的林间,听到了飞跃山间的鸟语。像窗边的小豆豆,体会着山的味道,树林的味道。
食品制作对幼儿来说是一项神奇有趣的活动,择菜、洗菜、切菜、揉面、捏团、煎炒烹炸等,所有环节都像游戏一样,整个过程充满了趣味性。而参与食物的选择和制作,幼儿不仅能认识各种食材,从中逐步掌握相关技能,更能与各种食物建立良好的情感,对于培养其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非常有益的。在实验婴儿园,幼儿有很多参与美食制作的机会。如“新年美食荟”:婴班幼儿搓面条,触摸小麦,揉压面团,品尝自己制作的彩色面条;小班幼儿做粑粑,听爷爷讲述儿时的味道,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到菜市场认识挑选食材,尝试用揉、团、按、压的方式制作粑粑,与他人分享粑粑;中班包饺子,幼儿认识饺子的由来,开展饺子大调查,设计创意饺子,用不同的方法烹饪饺子;大班开展面食探索活动,幼儿讨论什么是面食,和爸爸妈妈一起在成都街头寻找特色面食,探索面粉和水的配比,了解面食制作工具,自制甜水面、军屯锅盔、龙抄手、蛋烘糕等特色面食。除此之外,幼儿们还在端午包粽子,中秋做月饼等等。
在这些美食的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对食材的认识,清洁卫生习惯的养成,揉、拧、搓、捏等多种技能,美食分享,既可以锻炼孩子小手的精细动作和灵活度,也可以让幼儿体验自己制作美食带来的乐趣,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
自助餐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和自理,大二班幼儿在就餐过程中还发现了很多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了讨论和投票统计。
教师:大家近期在自助餐厅吃饭时,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不能做到吃多少添多少,浪费食物。
擦嘴后毛巾放得很乱。
吃饭吃得慢,很多小朋友在讲话,感觉很吵。
使用筷子不熟练。
有很多小朋友在插队。
大家对列举出的问题进行投票。投票结果如下:
餐厅问题投票统计图
引起共鸣的热点问题就此产生——“餐厅太吵啦”。明确问题后,教师引导幼儿借助思维导图中的气泡图和流程图,将 “餐厅太吵啦”问题列在中间,在中心问题的左边分析“吵”的原因,在其右边预设解决问题的办法。
幼儿关于“餐厅太吵啦”原因分析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汇总和分析,幼儿找出了“餐厅太吵啦”的原因,并提出三个解决方案:一是在就餐时播放音乐,二是选定座位,三是由安静小助手进行提醒。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后,幼儿走进餐厅一一验证。他们发现“播放音乐”的办法未能解决‘餐厅太吵啦’的问题,甚至让有的小朋友觉得更吵了。在验证“选定座位”这一方法时,幼儿想出了用绘画的方式做标记,并在向餐厅清洁阿姨求助后设计出“平整、防水、牢固、拳头大小”的个性标记贴,而座位选定后,幼儿进入自助餐厅时直接入座,不再因为选座位的问题产生冲突,有效减少了因选座争吵而发出的声音。在讨论是否增设专门的餐厅安静小助手时,幼儿通过讨论明确了安静小助手的工作职责,共同制定了安静约定和管理办法,并且选出两个小助手,一个男生一个女生。这样既能好朋友继续坐在一起,又能帮助大家遵守规则。
“餐厅太吵啦”活动脉络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元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