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立足成人眼光“主导”幼儿游戏,过度关注教学,忽视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
教师成为自主游戏的“边缘人”,不参与幼儿游戏也不知如何对几十位孩子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
幼儿园环境与材料不适配孩子自主游戏,教师不知道从哪里“变”出来孩子喜欢且能支持其探索的游戏材料。
-
难以拿捏“放手”与“介入”的平衡,教师不知如何才能成为懂游戏、会游戏的观察者和指导者?
为解答自主游戏难题,西部幼教论坛组织委员会、成都元迪教育科技研究院特邀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虹口区第三中心幼儿园黄丽萍园长于2022年04月21日-05月12日开展“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教师支持策略”系列线上课。在四次线上学习中,我们通过海量案例、专业指导、方法引领、资源共享、问题诊断等多元化形式,密切结合教师开展自主游戏活动最难以摆脱的痛点,深入浅出地厘清了自主游戏“玩得好”、“教得好”的思路与策略,收获一致好评。
现将本系列课程重要知识点做节选分享,以期与各位幼教同仁共同学习、进步。
游戏活动是一种基于0~6岁儿童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反映,也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在游戏中,教师必须了解游戏的价值,尊重幼儿爱游戏权利,保证游戏时间。教师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通过环境创设和适当介入支持幼儿游戏。
⑥ 不同游戏有着独特功能和价值(角色、建构、表演、沙水等)
一日活动中,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便是游戏与户外活动。幼儿对游戏抱有“喜欢”的态度,正是因为游戏的自主自发自由,当孩子在“真”游戏中选择进行游戏时,其所选择的游戏都是顺应内在需要,按照个人意愿展开活动。
幼儿对游戏没有功利目标,幼儿的游戏是以愉悦、快乐为唯一目标的。幼儿在游戏中通常关注于个人对游戏的自主体验与情感收获,即:还能玩吗?还能怎么玩?怎么玩得更开心?
教师对游戏是“重视”的态度,认为游戏是教育手段,因为有价值而进入课程,与教育结合的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发展。
但目前教师面临的现象却是:越重视越控制,责任心越强干预越多。这一现象也引发了教师对“游戏价值何在?”、“如何认识游戏与教育、愉悦与发展的关系?”的思考,而这一思考也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育行为。
解读很重要,教师的指导行为来源于观点,教师指导的前提是理解幼儿
-
心理:自我意识萌发,需要区分自我与他物,满足安全感的需要。
-
误判:小班孩子的独占是确立自我意识的重要行为表现,教师对孩子的占有表示不认同或引导谦让,这些都是对该年龄幼儿的正常游戏需要的遏制,3-4岁不是分享的最佳时期,不要让小班孩子“被迫分享”。
-
-
策略:为小班幼儿提供平行材料(娃娃家几放个煤气灶,医院多个针筒,超市品种少同一种数量多)。
-
-
困难:中班是学习分享的最佳时期,如果这时还表现出过度占有、与同伴发生矛盾时,教师如何既引导幼儿去自我中心化,又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
-
方法:情感认同法引导双方互相倾听对方的需要,让幼儿发现和认同他人的存在,在理解同伴与自己有相同需求逐步从一个玩到一起玩。
-
策略:共同玩-学会妥协;猜拳-把机会让一半给他人;轮着玩–延迟满足等。
-
-
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表现为通过模仿学习别人的经验和习惯。
-
这一阶段幼儿处于动作性思维阶段,喜爱摆弄是这个年龄儿童的最突出特征,在游戏中摆弄材料是这个年龄段产生愉悦的主要方式。
-
尊重儿童的幻想高潮期,在情节的想象中感受游戏过程的愉悦。
-
动作越来越多受到观念支配,游戏兴趣显著增强,游戏水平大大提高,表现在游戏情节逐步丰富。
-
内容多样化,此时的儿童富于想象,常常会把自己看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并运用到游戏中,这些想象的情节带给他们很大的愉悦。
-
-
思维从形象性逐步向抽象化发展,游戏中出现了一个主要角色和几个相关的社会角色的关系。
-
逐步用语言和动作取代对材料的依赖,孩子的愉悦表现在他们渴望在游戏团队中实现自我。
-
我们在前两次课的学习中知道,愉悦目标主要反映幼儿自然需要,即:情感宣泄、自我意识萌发,动作满足;这些愉悦目标正是幼儿主动开展游戏的内驱力。那么基于幼儿的愉悦目标,我们对不同年龄幼儿的游戏和材料选择也有了一定策略。
-
-
中班:思维决定动作,开始有游戏计划,有交往意愿,情节丰富,乐意想象
-
大班:合作共同玩,制定计划,吸引同伴,组成团队,共同实施计划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需要每天不少于一小时游戏时间。根据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年龄越大的孩子对于游戏的自主性与合作性越强,身体体能所能支撑的游戏更多,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应当为孩子增加游戏时间。
-
-
中班:有交往意愿,但能力较弱,需要外在支持,情节丰富,需求不同,空间可作为计划的一部分
-
不同年龄段孩子对空间的需求不同,小班孩子对于材料的需求更多,大多在独自摆弄对空间要求不高;中大班孩子的游戏合作和游戏丰富性增加,需要空间的支持变多。因此,我们应当随着年龄增长为孩子提供更宽敞的空间。
-
-
对策:能理解(生活化),不超越幼儿经验,易操作,便于摆弄,种类少,平行材料多,避免争抢
-
特点:使用操作更复杂的材料,对材料逼真性依赖降低,开始主动寻找真实物品的替代物
-
对策:平行材料减少,创造互动机会;种类增加,丰富经验;结构降低,便于联想和借代。
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注重挑选具有生活性、操作性和动态性特点的材料,贴近幼儿生活,激发幼儿游戏欲望,引发游戏行为,充分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使之自信摆弄,体验换作玩耍带来的乐趣,得到身心的满足。
教师的介入一般会有两种结果,要么强化幼儿游戏兴趣并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要么去除幼儿的游戏热情且干扰幼儿的游戏进展。由此可见,教师不是每一次介入都是积极的、具有价值的,这与教师介入时机有密切关联。
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幼儿有不安全的倾向时,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幼儿出现过激行为时,幼儿反映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便是教师介入指导的时机。
②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的判断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价值取向。
教师具备的不同价值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介入一般有以下几种价值取向:
-
自由意志取向:即以满足幼儿情感需要为目的,教师基本不介入。
-
生活真实取向:即重视对生活的认知,以幼儿游戏行为离开真实世界标准为考量,教师往往选择介入。
-
发展水平取向:即教师预设目标以游戏水平高低为标准,在认为游戏处于低潮时介入。
在自主游戏中,教师不经观察的直接指导大多是对幼儿游戏的破坏,幼儿年龄越小则破坏地越厉害。因此,教师应保持最低限度地指导行为和介入行为,尽量避免直接指导,通过间接指导以合适的形式参与儿童游戏,在参与中进行指导。
教师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可根据游戏进展与幼儿需要,实时变换个人角色,合理运用欣赏者、合作者、求助者、引领者等角色身份参与幼儿游戏。
游戏的本源价值是愉悦和快乐,追求愉悦是幼儿钟情游戏的理由也是他们在游戏中发展的不竭动力。保障幼儿游戏权,支持幼儿自主学习.这是教育者对完整和谐发展最坚定的担当最美好的承诺!
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自主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的过程。作为教师,正确的来看待幼儿的自发性游戏行为,看到孩子,看懂孩子并恰当的采取一定的策略来鼓励支持幼儿的自发性游戏行为,才是真正的尊重儿童,呵护天性,才是真正的儿童立场的体现。
自主游戏实施的时候,尊重幼儿的实际发展,找寻符合幼儿成长的自主游戏教学体系,从根本入手的情况下,带动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准备和支撑。
自主性游戏是无外在目的的活动,其目的在于游戏本身,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幼儿有极大的选择自由度,是更注重过程的活动,是幼儿已有经验的表现活动,是幼儿体验积极情感的活动,不同游戏有着独特功能和价值。游戏就是出现问题、出现复杂、丰富的问题,让孩子在游戏中碰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才是游戏的意义。
我们的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教育只有紧贴生活经验才能带给孩子更好的成长体验。放手教育,回归自然,逆风生长。
游戏,首先是快乐的、幼儿感兴趣的,满足了幼儿对生活的各种需求和想象,他们在游戏中自然地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并在其中练习各种技能,不断提高生活能力,宣泄不良情绪,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非常感谢本次能参与学习,通过本次自主游戏的学习,更加系统的学习了关于游戏对于幼儿的教育契机,面面俱到,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支持幼儿自主学习,这也是教育者对幼儿完整和谐发展,最坚定,最美好的承诺。
学员作业节选
▽
作业点评实况
▽
06/
品质服务成就有效的学习
2022“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教师支持策略”系列线上课采用多点多面多元的“一对一”系统服务体系,让每一位孤独的学习者均有陪伴。从社群搭建、要点整理到任务提醒、互动研讨全囊括,以优质服务成就高效学习!
请把握每一次与名师学习的机会
成就优秀的自己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元迪教育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