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工作是幼儿园的首要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稳定。目前,我们就幼儿园安全工作进行了调研,对幼儿园的安全事故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园安全事故及原因
安全调研结果显示,幼儿园的安全事故已由原来的磕、碰伤,异物入内,烫伤,食物中毒等情况外,又增加了幼儿园交通车辆不安全(老车辆、超载、驾驶员素质良莠不齐),豪华装修环保不达标(装修材料差、投入使用快),情感安全等新情况带来的新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全;二是教师未尽到责任;三是对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教育程度低;四是教师面对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差;五是幼儿园设施不安全;六是幼儿园管理者保护幼儿安全意识不强。
二、对策与建议
(一)落实安全制度,预防安全事故
幼儿园要建立全幼儿安全管理制度,如幼儿接送制度、交接班制度、设施安全检查制度、食品定点采购制度、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安全管理制度等,并且要把这些制度落到实处;组织教职工学习、提高认识,使安全责任深入人心;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幼儿园所有工作人员要定期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保育员、炊事员操作要规范;幼儿园要定期检查、维修消防器材、活动器械;要把安全工作细化到每位教职工工作职责中,落实到人,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优化生活环境,减少安全事故
我们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一切想着孩子”的原则,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如:幼儿园建筑物的设计和建筑、装修应符合孩子的安全需要,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和安全死角;交通车辆和接送幼儿要符合相关部门规定和要求;幼儿园设施设备要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和规格要求;班额按规定控制,使教师能关注到每个幼儿,并让幼儿有充足的生活、活动空间;户外活动场地的大小、结构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玩教具材料要无毒、安全;幼儿园厨房等场地应做到清洁卫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实施安全教育,增强幼儿防范能力
幼儿园应因园制宜,对幼儿实施安全启蒙教育,教给幼儿如何躲避伤害,能够安全生活的知识经验,增强安全防范能力。教师尤其要关注幼儿的饮食安全、活动安全和脑部安全,要利用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的教育因素,使幼儿明白有关道理,学习简易可行的应急措施,增强幼儿防范应变能力。
(四)规范幼儿园用工制度,减少幼儿园安全隐患
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幼儿园的员工招聘条件、待遇、管理与幼儿园的等级注册和达标验收结合起来,加强对幼儿园各类人员的培训考核,全面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同时要加强教职员工的心理康教育和疏导,以保证保教队伍的高素质,从而保证幼儿的人身和情感安全。
(五)更新教师观念,保证幼儿情感安全
幼儿园要不断加强教师的理论修养,提高专业素质,要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为孩子创造安全、和谐、温馨的心理精神环境,让孩子得到情感上的安全。对遇到重大的突发事件或孩子家庭中的变故,教师要学会引导、疏导孩子情感上的恐惧和不安,培养孩子积极康的心理品质。
(六)家、园、社区合作,提升安全教育效果
幼儿园在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教活动中,应渗透安全康教育内容,让家长掌握有关安全常识,以利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教育,并提供安全的家庭环境。要充分挖掘、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与公安、交通、消防、社区等单位共建幼儿安全教育启蒙基地,增加合效应,以有效的提升幼儿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能力。
幼儿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经常对幼儿园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外界条件、内部因素、常见事故类型以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事先采取强有力的防范措施,本着“宁可有备无患,不可无备有患”的原则,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只要我们增强责任心,安全管理到位,并和家长密切配合,就能压缩和杜绝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共同保护好幼儿的安全,促进幼儿康快乐地成长。
【对幼儿园安全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