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299 老师和幼儿相处的原则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收录于话题

#西北指导

这时,小小班的家长群辛梓语爸爸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299 老师和幼儿相处的原则-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18:46,小小班,

语语爸爸:【@月月 孩子回来需要家长复习吗?你们今天学了喵喵喵,还有reday go!她老说“娃给”这是什么意思?还说“苹果切”等等!后面的什么意思?想和她互动,不太知道她说的什么】

肖羽爸爸:【我娃问在学校学了什么,一直都问不出的】

报名结束,我大家念了信息,“月月,你来解答。”

倒不是我刻意突然袭击,这个问题在试开园的时候讲过很多遍,又是家长常问的问题,其它老师没培训过倒罢了,月月应该做到立刻答出来。

月月快步走到台前,“不需要。”

“为什么?”我问。

月月卡了一会儿说,“恩,会引起孩子反感。”

“家长觉得:我和孩子一起复习复习,大家有共同语言,孩子应该很喜欢,为什么会反感呢?”

月月这会儿卡住了,眼里都是迷茫,想了想,又看看我。

我问老师们“在我们幼儿教育,有句话叫‘精心耕耘,等待收获’。耕耘了肯定就会有收获,只是收获多少的问题。相同的耕耘,大家希望有更多的收获还是少一些的收获呢?”

大家当然回答前者。

“肯定希望能有更多的收获,当获得了一定的收获,我们发现自己逐渐开始不满足于这些收获,还希望再多一些,再多一些,这是正常的人性,是大脑的正常机制。常人很难抵御这种诱惑。

299 老师和幼儿相处的原则-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当孩子第一次念了一句儿歌,爸爸妈妈满心的惊喜和感动,觉得见证孩子成长是一件那么幸福的事情。

随着一句又一句的儿歌念出来,爸爸妈妈期盼着他能念出一首完整的儿歌。

那一天到来时候,爸爸妈妈又是激动,给孩子录像留念,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分享,跟朋友炫耀。

之后孩子再没有能够念出完整的儿歌,又回到一句一句的状态,爸爸妈妈当初的惊喜和感动还在吗?”

老师们摇摇头,尤其是有孩子的老师,忍不住偷笑。

“不但不在,甚至可能还有失望。随着一首又一首完整的儿歌被念出来,家长会觉得,你们幼儿园怎么只教儿歌呀,不会教点儿别的?唱个歌,背首诗,讲个故事,整天只会念儿歌!”

这下,所有的老师都乐了。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会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渴望孩子能更快的取得进步,尤其是能把孩子送到我们园来的家长,无不是对孩子非常重视乃至寄以厚望。当孩子无法达到的时候,家里心里会期盼、会着急、甚至会有淡淡的失望这些心底的想法虽然未必明确表示,但却通过语言动作表情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被感知能力远强于成人的孩子捕捉到,对他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他觉得紧张、觉得有压力,下意识会抵触,产生反感。

有的家长,像语语爸爸说的,我跟孩子互动,和给她复习,和前面讲的是一样的。

你第一次听,你欣喜的和孩子互动,第二天、第三天,第四五六七天呢,我想问一问咱们的老师们,问问已经有孩子的妈妈们,有多少人是真心认为小孩子的这些儿歌呀童谣呀故事呀非常有趣,还是觉得太幼稚了。”

299 老师和幼儿相处的原则-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老师们又是哄笑。

“这实在不是我们不敬业,也不是我们不爱孩子,这是智商的差距,三四岁孩子喜欢的东西,我们长到这儿大还是爱不释手,那这二三十年不白长了嘛!妈妈们喜欢听孩子念儿歌,不是喜欢儿歌,而且喜欢自己的孩子。所以,没有新的刺激爸爸妈妈们很快就会感到厌烦,即使你努力地装,这些情绪也会被孩子捕捉到,互动的质量也很难一直保持。

相对而言,直接去问孩子,则更容易把这些情绪放大。当孩子一句也说不出来的时候,有多少家长依然鼓励,有多少家长觉得无所谓,又有多少家长觉得这孩子怎么不会,还会跟孩子来上一句‘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呀’。

而且,这种心态下的问,往往本身就暗含着疑虑和掌控,我不清楚你知不知道,所以才要问你,我想掌控的状态,所以才要问你。

并不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家长们拿着苹果问孩子这什么,当然不会,因为你确信他知道。当孩子小的时候,一岁左右,是不是有很多家长以各种形式问过孩子,因为那个时候他并没有很好地把苹果的图像和苹果这个词对应起来,所以家长才会通过问去确认孩子会不会。

我们都不喜欢考试,对吧。考试就是这种质疑的外化,我们担心考不好,担心被批评,我们害怕不好的成绩否定了自己的努力,这和孩子们不喜欢被追问是一样的心理。

当然,这种事儿一次两次无所谓,三次四次也没关系,但是如果家长自己不懂、意识不到,又没有人提醒,逐渐会形成这种思维模式,孩子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渐渐发生变化,这是非常可怕的,往往等家长发现不太对,孩子很胆小、孩子特叛逆,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影响已经形成了,再去消除、再去改变,得花费比当初形成这些影响多得多的努力和时间。

所以,我们干脆不让家长过问,就以一个纯看客的心态,孩子无意中展示了什么,你跟着一起高兴,没有也无所谓。当亲子关系正常、孩子的语言表达正常,他是愿意和爸爸妈妈去表现去展示的,这和学霸一听到要考试就兴奋是一样的心理。

他不展示,自然是展示的条件没达到,跟爸爸妈妈处在对抗型或者忽视型的亲子关系,家长们通常说的跟爸妈没那么亲,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没达到,说不出来,说不清楚,或者不具备输出的能力。

每个人输出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听儿歌,有的孩子听了一遍就能全念出来,有的能念几句,有的是零零散散几个词几个音,有的听了几十遍也未必能说出一个字,这是孩子的个体差异,在幼儿阶段,原则上不强求。这方面,今天先不展开,以后中级实操培训会展开讲。

那是不是家长就都不能问不能和孩子互动了呢?不是的,怎么可能。但是有技巧,家长会之后,我们会有不定期的家长培训,会详细讲。那在这之前,还是希望我们的家长安下心来。关于这个点,正好看到了,先讲这么多,在中级培训中会给到大家更多的案例解析。”

299 老师和幼儿相处的原则-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老师和幼儿相处的原则。……”

在幼儿园,孩子和孩子的交往,老师和孩子的交往是最重要的两种交往关系。在刚开园讲过幼儿交往的干预原则,原则之外的,让幼儿之间自由交往。老师和幼儿相处的原则包括两方面,

一是行为和心态,

1,与幼儿平等平高,平高比较容易理解,孩子小个子矮,孩子站着,老师也站着,老师则是居高临下,会给孩子一种压抑的感觉,通常建议是半蹲,和孩子处在差不多高矮的位置。有的老师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自己坐在椅子上,让孩子在对面站着,这是倒是平高了,但是一坐一站也会给孩子在心里上造成处于下位的感觉。通常建议如果老师坐在椅子上,可以让孩子也坐在椅子上,或者双臂环抱着孩子让孩子轻轻倚靠着老师的胳膊或者腿上,长得大的孩子不便环抱,可以拉着他的双手,小一些的孩子可以抱坐在老师腿上,双方交流的时候从内容上或者是引导和被引导或者是平等的日常交流,但从地位上一定要是平等的。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以一个放松的心态面对老师,在舒缓的状态下更容易和老师相处,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引导。

2,使用安抚性的肢体动作,比如拉一拉、轻轻拍一拍孩子的手,抚摸,可以摸一摸孩子的手、后背,拥抱,抱一抱孩子,或者让孩子处在老师的怀抱之中。肢体动作通常不建议触碰孩子的头部。有的老师很喜欢摸孩子的头,这个动作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有些家长非常反感别人碰自己孩子的头,会非常介意,平时也会跟孩子说不要让别人动他的头,孩子也会比较介意甚至反感,有的会回家告诉父母,老师又需要再度和父母沟通,还有的大一些的孩子会直接跟老师说你别动我头。再者有些父母在家里训斥孩子的时候会带有拍孩子头的动作,头部本身又是比较敏感的部位,孩子下意识会产生一些心理变化,紧张害怕有压力想反抗之类的,不利于双方的沟通和相处。

3,调平自己的心态。这一点尤其指孩子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时,有的老师处在生气、暴躁、烦躁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很难很好的和孩子相处或沟通,老师可以做做深呼吸,自己调整一下状态,然后再去和孩子相处。

         

二是语言,也就是沟通时,

1,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幼儿掌握的词汇和理解能力都有限,尤其是小班、小小班的孩子,老师在和幼儿沟通时要注意使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使用了在幼儿理解范围之外的词句,或者不确定幼儿是否理解,可以进行解释。确保幼儿能够清楚、准确地明白老师的意思。

2,告诉孩子正确的,不要使用“不能”“不行”等负面的词。很多老师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总喜欢使用负面的词句,“你不能抢小朋友的玩具”“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不能这样做,那应该怎么做呢?孩子未必很清楚,我们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就可以了,“当你想玩小朋友手里玩具的时候,你得先问‘可以给我玩玩么?’,小朋友同意了你才能玩,小朋友不同意你可以等小朋友玩完再玩。”小孩子思辨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没有那么强,大脑发育也没有完全,当受到批评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优先处理情绪,反而忽略了我们希望他们调整的行为方式。就会出现“说多少遍都没用”的情况。

3,多使用正面暗示鼓励,“你可以站在队伍里耐心的排队,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到的。”“你可以把教具放回到原来的地方”。别小瞧这些正面暗示,正面暗示暗含着鼓励、肯定、认同和接纳,在这种状态下,大脑会分泌相应的物质,使人体处于愉悦的状态,所以,在实操中,有相当多的孩子在正面暗示的“魔咒”下,乖乖去把事情做了。再者,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与生俱来希望被认同被接纳,对自我意识体系没有形成的幼儿来说,老师的认同就更重要,这也是正面暗示容易奏效的原因。

299 老师和幼儿相处的原则-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22:46,小小班,

月月:【@语语爸爸不好意思,刚忙完,不需要复习,她说的那是水果切的游戏,您说一个水果,她手在空中比划一下,说"切",您可以跟宝宝玩,不过她说的这些不一定是每天我们接触到的,也有可能是之前玩游戏或者是老师无意中说到的,她刚好记住了。】

语语妈妈:【@月月 谢谢老师解读。这么晚了,老师才忙完,辛苦了赶紧休息吧!】

月月:【@肖羽羽爸爸 不建议您直接问孩子,一般情况下宝宝如果在特定的环境刺激下愿意说就会自己说。您问孩子就跟我们上学一样,上午老师教的东西,您下午考试未必能得一百分,所以问孩子学到了什么,有可能宝宝因为不会您越问会让宝宝越反感,也有可能孩子会但懒得说,您一再的追问有可能导致宝宝厌学,甚至讨厌老师,讨厌幼儿园,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月月:【@语语妈妈  嗯嗯,时间不早了,您也早点休息,有问题我们及时沟通哦】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园长一线手记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299 老师和幼儿相处的原则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